《醍心草》
第1节

作者: 苦瓜个个甜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传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去海中寻求。徐福求而未得,害怕秦始皇惩罚,遂带领童男童女从黄县杨帆东渡日本,一去不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天又有术士向秦始皇进言:“陛下,听说云南某山上有一种草,名叫醍心草。以水煎服,精神焕发,可解万忧,一劳永逸!”。秦始皇一听来了兴趣:“既有此草,爱卿速去取来!”。于是该术士带领三百健壮军士浩浩荡荡出发了。该术士每隔十天半月便安排人马传信,汇报已经到哪到哪了。一年之后,该术士向秦始皇报告说已经到了腾州,正在遍访名山,寻求醍心草。又过了几个月,术士向秦始皇报告说打算带领人马向乌吉山进发,有望成功。可自从他们进了乌吉山之后,便再也没有音讯。秦始皇难免嘀咕:“难道人又跑了?给朕追查!”钦差走访乌吉山附近村民了解到,术士人马确实进山了,但没有人看到他们出来。钦差只得如实向秦始皇禀报。秦始皇怒不可遏:“进山去找!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难道飞天了不成!”。钦差只得带领人马进山。

  进山之前,钦差向村民了解乌吉山以及醍心草的有关情况。一位老人说:“乌吉山连绵几百里,树木遮天蔽日,瘴气横行。又有毒蛇猛兽、野人等等,没有人敢进去!”。钦差听得两腿发软,连忙问道:“山里到底有没有醍心草?”。老人说:“据说在乌吉山青云岭上有醍心草。但从没有人见到过。以前去采醍心草的人都是有去无回。”钦差笑道:“既然从没有人见到过醍心草,哪怎么知道它有可解万忧的神奇功效呢?”。老人说:“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是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流传的”。

  钦差听老人说完,心里不由得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皇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进山。但钦差和那术士一样,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秦始皇听说后火冒三丈:“岂有此理!朕就不信邪!”。有那一等奸猾的大臣向秦始皇启禀:“皇上息怒。自古道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何不让乌吉山附近的百姓去找!”。“爱卿此言极是。传令下去,乌吉山方圆百里的百姓,凡年满十四岁者,通通进山寻找醍心草。”消息传来,乌吉山附近的村民无不摧胸顿足、哀天号地。一些人甚至寻了短见。没过几年,乌吉山方圆百里竟没了人烟。秦始皇觉得晦气,不由得把心放慢了。

  光阴似箭,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有关醍心草的传说也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话说湘中一户读书人家,姓方名元。他十六岁中了秀才,但以后屡试不第。由于不善农活,办了私塾糊口。收得十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每年交一担稻谷,轮流给他送菜。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方元二十三岁那年,本村的邻居给他做媒。对象是媒人的远房侄女,虽然没有文化,但身体结实,劳动力好,模样周正。方元觉得合适,于是成亲了。方元的父母给他分了家。过了一年,生了个大胖小子。方元乐得合不拢嘴,取名方常悦。至从有了儿子之后,方元变得勤奋起来了。闲暇时主动干农活,主动开荒垦地。年底时,竟然收获了一千多斤生姜,卖了二两纹银。方元的父母说:“早要是有这么勤奋,咱家早就发财了”。又过了一年,方元第二个儿子出生了,取名方建云。方元感慨自己寒窗苦读,却未获半寸功名,望子成龙之心尤切。对两个儿子要求严厉,稍不顺意便非打即骂。方常悦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不错。无奈方建云不太开窍,“圆茄子不进油盐”。方元不得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大儿子方常悦身上。

  日期:2016-08-16 13:14:00
  方常悦十二岁时,来到镇上的学馆里求学。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辜负父亲的期望。镇上的学馆离家有5公里,方常悦和本村其他同学一样,都是早去晚回。中餐在学馆里吃,学馆只供应饭,菜须自带。方常悦家庭经济非常一般,带去的菜往往萝卜白菜居多。看到其他同学经常带大鱼大肉去吃,他感到非常的自卑。开饭的时候,常常独自坐在角落吃东西。心里也常常抱怨父母无能。第一个学年,方常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方元非常高兴。方常悦自己清楚,这无非是自己更用功罢了。

  到了第二个学年,方常悦开始厌倦学习了。他丝毫也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一种痛苦。但一想到父母的殷切期望,又不得不强迫自己继续埋头苦读。可渐渐地,方常悦读书的时候老是走神,不能集中精力。他不得不经常用意志力硬抗,强迫自己集中精力。一堂课下来,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常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分神越来越严重。并常常因一些琐碎的事情搞得自己心神不宁。一些莫名奇妙的杂念时常涌入他的脑海:走夜路要是碰到鬼了怎么办?要是被毒蛇咬了怎么办?打雷的时候要是被雷劈中了怎么办?家里要是发生火灾了怎么办?要是和同学发生矛盾被打死了怎么办?. . . . . .。他想起了一个成语“杞人忧天”。他也告诫自己,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自己用不着担惊受怕。但脑海里马上又会传来另一个声音:“虽然发生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但还是存在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要是发生了怎么办?”。于是他又陷入惶恐不安之中。老师讲课的内容他基本上听不进去。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人生就彻底完了。

  他把自己的困苦跟父母说了。方元觉得不可理喻,大骂他神经。倒是母亲魏英比较着急,到处求医问诊、求神问卦。中医替他把了脉,开了一些镇定安神的方子,无非是朱砂、、珍珠母、牡蛎、紫石英、酸枣仁、柏子仁、灵芝、夜交藤等等。开始方常悦满怀希望,以为能够药到病除。结果吃了多幅中药,可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渐渐地方常悦对吃中药完全丧失了信心,拒绝服用。魏英请来神婆和尚给他作法,仍然是无济于事。魏英又带他去望亭山求神拜佛,并苦求方丈施法。方丈沉吟了半响,说到:“你儿患得是心病,吃药无用,心病还得心药医!”。魏英急切地问道:“您有何心药?若是能治好他的病,一定要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方丈道:“我也没有心药。只是传说云南乌吉山青云岭上有醍心草,此草可解万忧!”。魏英连忙问道:“如何才能得到醍心草?”。方丈道:“此草必须亲自去云南乌吉山采。但道路艰险,危险重重,至今无人获得。”魏英一听心凉了半截,心里觉得不靠谱,辞谢方丈回家了。

  日期:2016-08-16 20:23:00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方常悦听了方丈之言,觉得与其这样天天郁郁寡欢闷死,不如放手一博,于是下决心要去采醍心草。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方元一说,气得方元暴跳如雷:“我看你是彻底疯了,子虚乌有的事情,却信以为真。牛能上树、马能生角吗?”。魏英也强烈反对,觉得太危险了。方常悦情知父母不会支持,只得偷了点碎银子,悄悄的离家出走了。“出门才知人生苦,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相公方常悦离开家门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他不得不一路打听去云南的方向,一边得想办法填饱肚子。直到深夜不见方常悦回家,方元才有点慌了。魏英道:“那个不争气的该不会去云南了吧”。方元说:“你去看看匣子里的钱少了没有?”魏英打开匣子一看,银子少了一半。方元道:“这混帐肯定是去云南了,明天一早喊几个亲戚去追”。第二天一大早,方元带着几个亲戚大步流星朝云南方向追去。沿路打听方常悦的下落。有几户人家证实:有一个穿长单衣的少年打听去云南的方向,说是去走亲戚。方元道:“肯定是这混帐!加油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