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1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写在前面的废话
  高中时有个女生问我大学里会做些什么?我说我要写一本书讲述中国每个城市从古到今所发生的故事,可笑的是那个时候离家百公里外的地方都没去过。
  成长也是一个剥离幻想的过程,慢慢发现没有人会是特殊的那一个!
  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竟然一事无成,只是14亿忙忙碌碌的身影之一。

  痛定思痛,决定回到初心,将高中时代想做的事捡起来。
  序言
  房价?雾霾?堵车?合租?找工作?豪华大厦?
  以上都是现代都市的主题,每个城市都有一群忙忙碌碌的人,我们脚下的故事却似乎离我们很远,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带着大家去发现每座城市被遗忘的故事。
  我的计划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写下去,也许有一天会写到你的家乡
  构成本书的素材有三部分:1、史料;2、考古学研究;3、地方传说故事。
  王侯将相的传奇大家从小听过不少,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才更能反应千百年来华夏民族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誉。
  城市的故事,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南京卷
  中国城市榜里有些城市从一出生就是贵族,洛阳、西安一出生就有高贵的华夏血统,苏州、绍兴一开始就是南方明珠!
  也有些城市草根出身,但在历史洪流中成为华夏族的避风港,南京就是如此。
  第一章、南京是东亚黄种人的发源地?
  南京汤山的温泉闻名全国,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下班之后就最喜欢去汤山泡泡温泉,现在的汤山温泉别墅里还保留了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鸳鸯浴室”。
  但在1992年,南京汤山却因为一个意外事件轰动世界!
  那年,汤山附近一处普通的采石场被刘先生承包了下来,他带着采石工人每天起早摸黑的炸山采石,却意外的在山坡上发现了许多像动物牙齿一样的“怪石头”。采石工人们也没在意,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奇怪的“石头”越来越多,顺着这些“石头”摸索过去,在山腰上出现一个半人高的洞口。工人们也不大懂什么地质学,看洞里黑漆漆的,都担心里面有什么猛兽之类的。
  大家壮着胆子,蹑手蹑脚的摸进去,洞里面空间大得很,里面黑漆漆的,看起来是一个完全封闭的洞穴,有着各色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很快,采石场发生的奇怪事在汤山镇传了开来。

  镇里有个领导敏锐的感觉到这个洞可能很不简单,他马上联系了自己在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同学。
  很快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组来到了现场,洞里面遍地都是熊、鹿、野猪的化石,职业嗅觉告诉他们,这里很有可能是古代猿人生活的洞穴!
  而如果真是这样,这将是北京猿人发现后,中国又一次重大的古人类考古发现,或许能解开中国人的起源之谜,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研究所请来了附近好多村民开始一遍遍的挖掘、筛查洞里的淤泥,因为往往重要的化石都是非常的小(大名鼎鼎的云南元谋人,其实仅仅发现了三颗牙齿化石),研究所的专家一遍遍的嘱咐着民工们仔细小心,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石头。
  1993年,如同专家们料想的那样,民工刘连生在清理烂泥时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头盖骨化石!
  很快,整个中国的学术界都震惊了,原来这个头盖骨和民国时发现的北京猿人几乎一模一样(北京猿人头盖骨已经在抗战中丢失),经过科学测定大概是一位生活在60万年前的年轻女性。
  令人不解的是头盖骨的一侧骨头有很明显的外伤,是不是她在打猎是被猛兽咬伤的呢?没人知道!但这个伤口引起的骨膜炎最终让这名女子年轻的生命永远的沉寂在了黑暗的洞里。
  国内媒体一片惊呼——南京猿人原来是中国人,甚至是黄种人的老祖宗!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记得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是土生土长从中国土地上进化成现在这样的。
  但后来在BBC的记录片中看到的说法是:10万年前,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才开始走出非洲大陆,大概4万年前,通过越南海岸北上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定居下来。(老祖宗们辛苦了)
  中国的学者出于民族感情,一直坚信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直土生土长,怎么可能是从非洲来了,南京猿人的发现让一部分学者更加坚信这个理论。
  从感情上,我也希望“南京人”就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学者们的爱国情怀也让人感动。
  但是科学就是科学!
  我们知道所有男性人类都有一条Y型染色体,这条染色体父传子、子传孙,基因学者通过Y型染色体顺藤摸瓜,就像从一棵大树的叶子一直找到大树的根茎一样。结论就是中国人的Y染色体都来自10万年前的非洲,中国人的老祖宗确实是非洲移民!

  中国和日本的网民调侃韩国部分学者因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常常发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言论(毕竟世界终将是韩国的!),我们不能只笑话别人,却不反省自己的缺点。
  “南京猿人”和我们现代人类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和我们的祖先是敌人关系,世界各地的古猿人大多是被人类祖先击败(甚至被人类当成食物)而灭绝的。他们自然不属于我们所定义的“人类”范围。
  那么,最早的南京人会是谁呢?
  日期:2016-07-02 11:53:21
  6000年前南京人就喜欢雨花石
  民国时期,南京有一所著名的大学——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就坐落在现在的鼓楼,1952年金陵大学被拆分,南京大学使用了原来金陵大学的校园。
  如今,漫步在南京大学校园中,还能看到好多民国风格的老建筑,让人感叹一种时空的错位感。

  在南京大学的西北角,有个叫北阴阳营的地方,明朝时这里驻扎着保护皇城的鹰扬营卫队,后来的老百姓口误把“鹰扬营”叫成了“阴阳营”。
  不管怎么样,那时候的北阴阳营就是一个大土墩子,上面长满了荒草。
  附近有一个宁海中学,土墩上的荒草地成了宁海中学调皮男孩子们约架的地方(这里恐怕是最富传奇色彩的约架地点),荒草地里打滚应该是很多男孩最怀念的童年岁月。
  1954年,一个学生在被刨开的一片黄土里捡到了一把石斧头,用石头打磨成的斧头,大家都没见过,好奇心之下,学生们将石斧头送给了学校的历史老师。巧合的是这位老师正是从已经被拆分的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他握着手中的石斧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因为他非常清楚,石斧头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史前文明考古发现!
  但大多数的古文明遗迹都在黄河边上的中原,石斧头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位老师找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罗宗真(后来成为著名的南京史专家)。
  1955年,考古人员从孩子们玩耍的大土墩处,开始了大规模的挖掘,接下来的四年里总共挖掘了10亩地的范围(估计只有整个遗址的十分之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