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车到羊车---道不尽的西晋五十一年》
第31节作者:
旧时艳阳 日期:2017-08-12 19:30:00
四十四、杨骏专权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二十日,本年32岁的太子司马衷继位登基,史称晋惠帝,改年号为太熙,尊皇后杨芷为皇太后,封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
身负晋武帝重托的杨骏搬到太极殿(皇宫中心正殿)居住。这时晋武帝的棺木要到太极殿停放,皇太后杨芷六宫妃嫔与晋武帝的灵柩辞别,哭声震动皇宫内外。而杨骏却不下殿,由一百名亲兵护卫他,寸步不离。不恭敬的迹象,从这时已经显现。司马衷下令(实际是杨骏的命令),命司空石鉴和中护军张劭,负责修建晋武帝墓园工程。
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的势力,恐怕遭遇不测,不敢进宫,在大司马府门外哭祭晋武帝后,司马亮把兵马撤离洛阳,在城外扎营,然后上表晋惠帝请求等晋武帝的灵柩埋葬后再动身前往许昌。杨骏的奏章自然落到了司马亮的手上,这时候有人无中生有的污蔑司马亮要谋反,杨骏异常恐惧,立即找到他的女儿、皇太后杨芷,让晋惠帝亲自手写诏书给石鉴和张劭,让他们二人率修建陵墓的士兵去攻击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他立即率领部下催促石鉴马上出发。石鉴市政府老人了,了解司马亮,他认为司马亮不会发动政变,命令手下士兵不许妄动。司马亮得到消息后向廷尉何勖征求意见,何勖说:“现在朝野上下都痛恨杨骏,都从心底里归附您,您现在为什么不起兵讨伐杨骏,却害怕被杨骏攻击?”司马亮胆小怕事,不敢发兵,连夜带部队飞快地奔赴许昌,才免去了一场兵乱。杨骏的弟弟杨济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留下司马亮共同辅政,杨骏不听。杨济对尚书左丞傅咸(傅玄之子)说:“我哥哥如果征召汝南王回来,自己主动辞职回家,那么杨家或许可以保全。”傅咸说:“皇族和外戚,相互和平共处,互相合作而又相互制衡,这样国家不致于动乱,家族也能得到保全。把汝南王召回来,共同辅政,用不着排挤汝南王。”杨济又让侍中石崇去劝杨骏,杨骏一概不听,固执己见,还疏远了杨济。
杨骏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好名声,于是他想仿效魏明帝曹睿即位时的做法,给大臣普遍升官加爵,以便用这种手段收买人心。左军将军(禁军头领之一)傅祗(zhī)写信给杨骏,信中说:“从没听说帝王刚死,掌权者就给大臣论功行赏的事。”杨骏还是不听。五月十八日,晋惠帝司马衷下诏书:中央和地方官员普遍晋升一级,晋武帝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升二级,二千石以上(郡太守级、相当于现在市级)的官员一律封为关中侯(没有采邑的侯爵),免除一年的赋税。散骑常侍、侍中石崇和散骑侍郎何攀一同上奏,认为:“陛下被正式立为太子有二十多年(23年),现在继承了大统,但现在普遍的加官进爵,比建国之初和平吴后对大臣的奖赏都多,古今对比,差距明显。我们大晋将传国千秋万代,如果按照现在的做法,那么那么几代以后,就都成了公爵侯爵了,这如何得了。”他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晋惠帝下诏书(杨骏的意思),任命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领朝政,执掌任命文武百官的权力。傅咸对杨骏说:“事随世变,礼随时变,天子居丧的制度不实行已经很久了。由于世道愈加衰微,大权不能旁落,因此虽然重孝在身,但仍然在日理万机。到了汉文帝时,认为国事重大,不能长期重孝,于是规定安葬死者后就不再服孝。世祖武皇帝(指司马炎)虽然非常孝顺纯厚,也按时脱去孝服,但日常生活仍然不吃鱼肉整整三年,至于军国大事,犹有忙不过来的。现在圣上想把政事委托给你,自己戴孝服丧,这虽然是谦让之心,但全天下人都认为不妥,因为百姓仰慕、期盼的是圣上,听命于冢宰(上三公之首),担心皇上被蒙蔽。人心这样,恐怕你执政不会容易。我认为先帝安葬以后,就应当考虑让皇帝(指惠帝司马衷)亲政。周公是圣人,尚且还免不了被人非议,何况当今圣上年富力强又不像周成王那样年幼呢(周成王12岁继位,司马衷现年已经32岁)!如果您能体察我的诚恳之情,岂在于言辞的多少呢?”杨骏不听,傅咸又多次劝谏,杨骏逐渐不耐烦了,想把傅咸赶出朝廷让他去做郡守。杨骏的外甥李斌劝杨骏说:“如果流放了正直的人,恐怕你的声誉受损。”杨骏这才作罢。杨济和傅咸的关系一直不错,他给傅咸写信说:“江海之水滔滔不绝,所以能成其深广。俗话说‘生个傻儿子,可以一辈子不吃官司’,但不吃官司又哪有那么容易!左丞(傅咸这时候是尚书左丞)总管尚书台,维护主持八座(尚书令、仆射、六卿)官署,这一职务不好干。以你的性格,加之所处的位置,更不好干。我颇伤脑筋的思考了这些事,因此写信告诉您。傅咸回信说:“卫公有言:‘酒色杀人,超过正直处事而招来的杀身之祸。’因酒色而死,人们不觉得后悔。但害怕由于正直而招来的祸患,这是由于心术不正,想以苟且偷安来明哲保身。自古以来由于正直而招来了灾祸的人,是由于矫正超过了限度,或者是不能处于忠心、公心,想以慷慨激昂来博取名声,所以会招来怨恨。哪有因为忠心耿耿,而被人憎恨的道理呢?”
杨骏因为皇后贾南风阴险凶悍,又富于权术谋略,所以对她深为忌惮。所以他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掌管宫中机密事务;另一外甥张劭为中护军,统领皇城的禁卫兵。凡是诏书,晋惠帝司马衷批阅过之后,再呈送皇太后杨芷批准,然后颁布实行。
杨骏当政以来,大权独揽,事无巨细,刚愎自用,对人严厉苛刻,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太守孙楚和杨骏有深交,劝他说:“您以皇亲国戚的身份,位居伊尹(辅佐商汤灭夏)、霍光(汉武帝托孤之臣)那样的高位,掌握大权,辅佐弱主,应当恭敬谦顺,至诚至信,在周朝是周公、召公做宰相,在汉朝则有朱虚侯(刘章,亲斩丞相吕产)、东牟侯(刘兴居,起兵讨伐外戚吕氏一党),没有外姓专权而得以善终的。如今宗室藩王实力强大,您不能和他们共享权力,共议国事,对内猜疑嫉妒,对外树立亲信私党,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杨骏不听。
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姑姑的儿子,两个人年少时关系就非常亲近,他多次以直言冒犯杨骏,别人都为他担惊受怕。蒯钦说:“杨骏虽然昏庸,仍然知道对没有罪过的人不可以妄杀,但他必定会疏远我,我被他疏远排斥,就可以免去灾祸,不然的话,我就会和他一起被灭族了。”
杨骏征召匈奴东部人(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后细说)王彰为司马(军事官),王彰逃避不接受。王彰的朋友张宣子责怪他,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王彰说:“自古以来,一家却有两位皇后,就没有不败亡的。何况太傅杨骏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用权任性,离败亡已经时日无多了。我跨海出关地躲避他,还害怕祸事殃及到我身上,怎么会接受他的征召呢?而且武帝不考虑国家的百年大计,继位的儿子不能挑起国家重担,接受遗诏辅佐的人(指杨骏)又不是合适的人选,离天下的动乱已经不远了。”看来,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杨骏已经快要灭亡了。
永熙元年(290年)八月二十六日,立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任命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卫尉裴楷为太子少师,吏部尚书王戎(竹林七贤的老小)为太子太傅,前太常张华为太子少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尚书和峤为太子少保(太子三师三少,合称“东宫六傅”)。拜太子的母亲谢玖为淑媛。贾南风常常把谢玖安排在别的房间居住,不让她和太子相见,疏离他们母子之情。
当初,和峤曾经淡定从容地对司马炎说:“皇太子有古时候朴质的风格,但是近世以来 世事多奸诈,恐怕他办不好好陛下的家事。”司马炎沉默不语。后来,和峤与荀勖等人一起在晋武帝身边伺候,司马炎说:“太子近来入朝廷,我看他有些长进,你们可以一起去他那里,大致地和他交谈一些当世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去了太子那里,回来以后,荀勖等人都称赞太子聪明有见识,气度不凡,确实如司马炎说的那样。和峤实话实说:“太子的资质和原来一样。”司马炎不高兴地站起身来,拂袖而去。等到太子司马衷登基作了皇帝,和峤跟随太子司马遹入朝,皇后贾南风教晋惠帝司马衷问和峤:“你以前说我办不了家事,今天还有何话说?”和峤说:“我以前侍奉先帝时,曾经说过这话,我说的话没有得到应验,这是国家之福”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为yóu,古同“悠”,)之子。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华,后任给事黄门侍郎、尚书,他为官清政廉洁,有很好的的名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