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22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姜先生便是以如此标新立异的方式获得崎周之王的面试机会,司马迁说得很简洁:“以鱼钓奸周西伯”。奸念gān,意思是以非常规的方式(说得难听就是狡猾奸诈,说得好听是足智多谋)去晋见地位高的人。伊尹当年曾以一套厨具“奸”成汤,获得成功(“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本来就是天才大厨(民间奉之为厨神之一),他以厨艺吸引成汤倒也靠谱。五百多年后,姜子牙以钓鱼的方式“奸”西伯实在离谱,首先他不会钓鱼,其次他不想钓鱼,可他居然也成功了。

  众所周知姬昌是《易经》的学术带头人,做什么事都爱打一卦。那天出门打猎,他占了一卦。卦辞显示他那天的猎物非龙非螭(chī,无角龙)非虎非罴(pí,熊状怪物,俗称人熊,曾是黄帝神兽别动队里的一员),而是助他称霸天下的英才。姬昌和姜先生那次相谈甚欢,具体谈了什么司马迁也不知道,直说“与语大悦”。面试结束时,姬昌缅怀他的太公曾预言有一位圣人会来兴起大周,然后深情地说:“那位圣人就是您吧?额太公盼望您很久了。”。

  姬昌当场委任姜先生为“师”—统管军队的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姬昌邀请姜先生和他同车而去,并称之为“太公望”。这个“太公”原本是指姬昌的祖父公亶父,而不是指姜子牙,后人称“姜太公”其实是错误的,不过叫习惯了,假的也就成真的了,再说姜先生那把年纪确实当得起太公。
  姬昌和姜子牙那次相遇无论真假,他们都为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有个成语应运而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西伯就是那个上钩的“愿者”,放钩与咬钩的都皆大欢喜,实在难得。我多想像姜先生那样风情万种地垂钓一次,只要一次,便胜人间无数。
  (六十八)
  日期:2016-09-13 12:07:23
  司马迁显然吃不准姜子牙是否真的在一幅水墨画一般的场景里邂逅姬昌,保险起见,他又画了幅现实主义风格的油画。

  在“油画”里,姜先生见识多广(这个应该不是溢美之词,毕竟他从事过那么多职业,每个都失败了,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曾经在帝辛政府任职(“尝事纣”),具体做什么不清楚。根据他以前的工作简历来看,姜先生未必胜任商朝的工作岗位,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得到提拔与重用。
  姜先生感到在商朝前景黯淡,便离开商,去别的诸侯国碰运气,均未如愿。直到一路向西碰到姬昌,姬昌看了一下他简历,问他为什么离开以前的雇主,姜先生大义凛然地说帝辛是无道昏君,他要离开昏君投奔明主。姜先生又诉说一番他一路遭遇诸侯们的白眼,姬昌很感动,决定做个明主,便雇佣了他。
  对这种“油画”说法,司马迁还是吃不准,于是他又画了幅半水墨半油画风格的画。
  在这种新画风里,姜先生是位隐居于海边的高人,“文王四友”中的两位散宜生和闳夭早就听闻其大名, 但一直没想过要招工这位高人,直到姬昌被双规急得没法子才请姜先生替他们想招。
  姜先生丝毫没有摆谱,不用“三顾”,也没有洗耳朵,马上就答应了,因为姬昌“善养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当时姜先生已经很老了,又没有养老保险,还给老婆扫地出门,他实在太需要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了。
  姜先生上班后,经常和散宜生、闳夭开会商讨如何营救大帅姬昌,最后他们化繁为简,用了一招:行贿。这一招流芳千古,现代人一直在用,用好了官运、财运亨通,用砸了后果很严重:不是被关就是被毙。“从来富贵险中求”,斯言善乎?恶乎?

  这种半中国风、半西洋风的“追忆似水年华”也靠不住,根据《竹书》,姬昌是在出狱两年以后才雇佣姜子牙,“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甭管姜先生是怎样上岗的了,他最后担任姬昌的军师是没有疑问的。他帮助姬昌在附属国毕国练兵,就像袁世凯小站练兵一样。毕国是姬昌二十五年前收编的,他强行去毕国举行祭祀活动,祭祀完了,毕国也“毕业”了,其手段与成汤收编葛国如出一辙。
  姬昌在验收毕国练兵之后,决定试一试姜先生治下的新军成色如何。他选中犬戎作为“试点单位”。
  姬昌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从攻打犬戎开始,他走上了一条与帝辛决裂的不归路,他再也不会回头了,一直到死。(六十九 本章完)

  日期:2016-09-15 09:09:45
  第六章 文王好武
  犬戎是活跃在西北的游牧部落,有人直接把犬戎当成戎狄或匈奴,也许并无大错, 学术界到现在还对匈奴没有定论,日本学者杉山正明甚至认为匈奴不是某个民族或人种的称呼,而是多民族的混合体。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时,自南北朝以后,“匈奴”一词消失在中国史籍里,但戎狄犹在,唐朝的边关奏报里经常出现“戎狄”、“戎狄”的字眼。犬戎与大周的纠葛没完没了,西周的终结就与犬戎直接相关。犬戎是戎狄的一支,而且应该不是侵吞公亶父地盘的那一部族,否则司马迁直说犬戎不就结了,何必含糊其辞说“戎狄”,还嫌不够乱吗?

  征讨犬戎一战,大概是姜子牙作为姬昌军师指挥的第一战,那次战斗战果不详,不过可以肯定,犬戎并没有遭受致命打击。否则犬戎就太励志了,诠释了何谓“失败使我更强大”。那次出兵姬昌完全是搞突然袭击,就像二战时希特勒对波兰实行的闪电战,刚刚示范互让地界,立马就抢地界,翻脸比翻书还快,当然那是还没有书,所以姬昌翻脸是可以被原谅的。
  第二年,“伐密须”。密须又叫密,现在的甘肃灵台县。《周本纪》只有这么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其实可没这么简单,姬昌那次像烤羊肉串一样,一下子吞并了三国,而且手段极其阴狠,后世晋献公的“假道伐虢”可能就是跟姬昌(或者是姜子牙)学的。
  《诗经�6�1大雅�6�1皇矣》记录了姬昌此一丰功伟绩,但是同时也摧毁了西伯以德服人的形象。诗曰:“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意思是密人不愿意让伟大的崎周捞过界,惹得文王勃然大怒,以密国侵犯阮国和共国的民主自由及人权为理由,竖起联合国主持正义的大旗,把密国灭了。
  阮、共两国相邻,在今甘肃泾川县附近,一直和密国有矛盾,两国联手都打不过密国,直急得要上吊,伟大的西伯及时雨一样帮他们除了一口恶气,从此再也不用受密国的窝囊气了。(七十)
  日期:2016-09-17 09:09:48
  阮、共国君备好锦旗和烤全羊、烤骆驼迎接、犒劳王师,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西伯的军兵吃饱喝足之后,把他们当羊和骆驼给圈起来了。姬昌兵不血刃就顺手吞并两国,把俘虏迁往他征服的程国。据说共国是著名的“惹祸精”共工的故国,这个名字到西周时被保留下来,是周武王给他兄弟的封国(他兄弟实在太多了,连封国的名字都起不过来,直接抄袭被灭的国名),不过地点乾坤大挪移,从甘肃泾川移到河南辉县,春秋时被卫国灭掉,卫国又被犬戎灭掉,真是报应不爽。

  据《竹书》,姬昌伐密是在帝辛“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这与周原出土的甲骨一百六十三号上的记录相符“今秋,王囟(xìn)克往密”,同时也印证了《皇矣》一诗并非空穴来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姬昌的“烤串”是义战乎?
  姬昌吃“烤串”的次年,他再下一城,败耆国。耆国也叫黎国,黎国有两个,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山东,都属于九黎之后。姬昌攻打的耆国在山西,甘肃那地界被西伯修理得差不多了。甘肃在崎周西北,山西则在崎周东北。姬昌对东西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吃到肚里都是菜。如果山西不保,那么接下来就是河南了。
  帝辛对姬昌的吞并节奏仍然没有重视,巫师祖伊告诉帝辛应当警惕,帝辛很拽地说:“我不是承天命之君吗?那小子不能那我怎样!”(“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帝辛并不把姬昌放在眼里,他不相信崎周强大到可以跟他争夺天下。帝辛还真不是狂妄,更非昏庸,他心里清楚得很:商军的军力足够灭掉崎周。这就是他的心理底线,当时他的军队正在征讨东夷、徐夷和淮夷,捷报频传,虽然损耗也不小。

  姜子牙是东夷人,当上崎周最高军事长官后,在东夷广撒眼线,收集商军在东部战线的情报。在得知商军主力被东夷牵制后,他指定了一个擦边球战略:攻打被帝辛制裁的鄂(邘)侯地盘—山西和河南的交界地界。这一招确实很高明,打的是心理战。帝辛把鄂侯都做成肉脯了,想必他不会把鄂侯部落的存亡放在心上。(七十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