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44节

作者: 历史化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03 08:15:01
  正好现在齐地还没有王,刘邦于是就封了自己的大儿子刘肥为齐王,统治齐地七十多座城邑。这还不算,而且凡是讲齐地方言的百姓都归属于齐国。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刘邦对他这个儿子和其母曹氏还是相当有感情的。因为在刘邦的儿子中,唯独只有他这个儿子被封的地方最好,被封的国土面积也最大。当年刘邦还处在贫困之中,别的女人都不愿正眼瞧一下他刘邦,而这个曹氏却愿意以身相许。你说当时的刘邦能不感激吗?虽然现在刘邦是三宫六院嫔妃成群,但是当年作为一介民妇的曹氏给予他的爱和温情,恐怕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的印象深刻与否,往往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一般人处在逆境中时,往往会对他人的帮助或伤害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刘邦做为一个人也自然免不了有这种感情成分。

  《史记·楚元王世家》就曾记载刘邦微贱的时候,不但被外人看不起,就连自己的亲人都看不起他。刘邦有兄弟四人,大哥名叫伯,也就是老大的意思。刘老大早死,留下了老婆和孩子。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曾经为躲避祸难,常常领着一些朋友到大嫂家里去吃饭。那时的刘邦可能还没有与曹氏相好,也更没有与吕雉结婚,因为要请人帮忙,所以要把人带到大嫂家里去吃饭。但这个大嫂却很讨厌刘邦。一次二次的她还能容忍,次数一多就不干了。有一次刘邦又领着客人到大嫂家去吃饭,大嫂就假装锅里的饭汤已经吃完了,用勺子刮锅底。客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不想管饭啊,因此离去。一下搞得刘邦好没面子。送走了客人后,刘邦又返回来,看到锅里还有饭,这个气就甭说了,从此就怨恨起他的这个大嫂来。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分封兄弟及子侄们做王侯,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这个大嫂就让已是太上皇的公爹出面说情。刘邦说:“我不是忘记封他,只是因为他母亲太不像长辈了。”不管怎么说做为太上皇的老爹来说情,总不能不给面子吧。于是刘邦就封她的儿子刘信为羹颉(音夹,克扣的意思)侯,就是把肉汤藏起来,怕别人喝——小器的意思,封个侯也不忘羞辱他的大嫂。如果不是当初大嫂的做法太伤刘邦的情面,甚至因此搞坏了朋友与他的关系的话,他大概是不会这样做的。

  另外刘邦刚刚建立了汉朝,朝廷的控制能力对边远地区还比较薄弱。在远离朝廷的地方设立一些诸侯王国,特别是由直系亲属掌控的王国,还是能起到维持国家统一的纽带作用。但长远看,这一做法却是有害的。因为它不但削弱了中央的权力,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成为国家走向分裂和动乱的根源。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刘姓王国叛乱的例证。说明国家统一,靠同姓血亲也是不能维系的。

  日期:2017-08-03 08:20:22
  汉高帝七年的时候,刘邦怎么也不会想到还要和匈奴打上一仗。这是汉匈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战役,但刘邦这次却失败了。这一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它让汉朝随后饱尝了七十多年的屈辱。而且这一败,也让后世为汉民族的首次被辱扼腕叹息了两千年。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今天的蒙古高原。《史记·匈奴列传》上说,匈奴的先祖是夏禹的后代,也就是说源出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很早的时候,也曾杂居在中原地区。比如说,商朝末期他们就曾居住在今天的洛阳一带。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以后,就把当时被称为戎狄的匈奴人祖先赶到了泾水、洛水以北,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铜川一带。周朝让他们按时向朝廷进贡,叫做“荒服”。周朝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就是由于匈奴的缘故而改变了周朝的历史。周幽王之前称为西周,之后的周朝就称为东周了。从《左传》上看,就是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还广泛地分布着游牧民族。甚至到了战国时期在今天河北的中南部,还有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如中山国。就是说,那时中原地区还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共同家园。所以实际的历史并不像后来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好像中原地区一开始就是农耕民族的天下,而不是游牧民族的区域。早期的先民发现,相同大小的地块,农业养活的人口,要远大于畜牧业。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在适宜农业的地区,自然就把畜牧业排挤出去了。而中原地区正是最适宜农业的地区,也是最适宜人口生长的地区,同时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相对产出量较低的畜牧业,由于在中原地区已经不能适应人口不断增长和繁衍的需要,久而久之就被推向更北更冷,也更广阔的草原荒漠地带。而游牧民族为了生存,或者说为了生存得更好,也总想向气候温和水草丰美更适于畜牧的南方推进。要往南方推进,就会与农耕民族相冲突。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游牧民族老是和农耕民族冲突不断的原因。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人类也是应该先有游猎、游牧,后来才会出现农耕。比如黄帝时期,我们的先祖肯定就是主要以游牧、游猎为生。因为那时的农业刚处在萌芽状态,还不足以养育不断增长的人口。就是到了唐代,农业也还不能供养大量人口。如唐朝人杜佑在其所写的《通典·食货》篇中就曾提到,唐朝在经历了一百三十七年后的天宝十四年,作为极盛时期人口也才五千二百九十一万。所以从这一点看,所谓汉族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中的农耕民族;所谓匈奴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中的游牧民族。连司马迁都认为他们是同出一源。《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就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明确地告诉大家,匈奴的先祖是夏禹的后代。

  日期:2017-08-03 10:02:07
  到了周朝周幽王时,匈奴有过一次对中央王朝大规模的来犯。这次来犯,颠覆了西周王朝。周朝之所以分为西周和东周,就是匈奴造成的。周幽王的名字叫宫涅(有的书上写做宫湦)。他有一个王后是申国申侯的女儿。这个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叫宜臼,被立为了太子,就是后来东周的第一代王,史称周平王。后来周幽王又得到了一个女人,名叫褒姒,对她非常宠爱。褒姒也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关于褒姒的来历,历史上还有一段很奇特的传说……

  从前在夏朝末期的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室中,它们自己开口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君主。”夏帝把这两条神龙抓了起来,但不知道如何处置它们,就想通过占卜以后再做决定。占卜的结果是,杀掉它们,赶走它们和把它们留在宫中都不吉利;只有将它们的唾液留下并收藏起来就吉利了。于是夏帝摆好贡桌放上祭品,向神龙宣读了一篇请求它们留下唾液的文告。这两条神龙果然吐下了一些口水,就飞走了。在场的人把这些口水小心翼翼地倒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就封藏了起来。即便这样,夏代也还是没有被保住。夏代灭亡以后,这个装神龙唾液的盒子就传到了殷商。商朝灭亡后,又把这个盒子传给了周朝。连续三个朝代,没有谁敢打开这个盒子。到了周厉王(周厉王就是那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家伙,在他的统治下国人见了面,都不敢说话,只是相互递递眼色而已)晚年的时候,感到实在无聊的他,突然想到了这档子事,一时竟心血来潮,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尽管也有人警告那样做可能会有可怕的事发生,但他是个肆意妄为的人,强烈的好奇心反而驱使他说什么也要看看里面到底藏有什么秘密?结果一打开唾液全洒落在了宫中的地面上,擦也擦不掉。周厉王本来就是个昏暴之君,他让妇女们都脱光了身子大声吵嚷。流在地上的唾液很快就变成了一只类似蜥蜴的黑色的动物(《史记·周本纪》上叫“玄鼋”)。这个小动物突然跑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一个已满七岁的小宫女,一不小心触碰到了它,没想到,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怀孕起来。而且这一怀孕怀的时间还挺长。大概到了四十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后期(因为周宣王在位共四十六年),她才生下了一个女婴。因为没有丈夫就生下了小孩,害怕遭受惩罚,她就把刚生下的女儿给抛弃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