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4节

作者: 历史化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刘崇对母亲所说的事半信半疑,但是从那以后他确实也很少再打骂朱温了。当时正值乱世,不甘就这样度过一生的朱温后来就投奔了黄巢的起义军。在起义军那里,他又是靠着狡诈的骗术,得到了黄巢的信任并逐渐掌握了大权。但在关键时刻他却背叛了起义军转而投靠了唐王朝,进而又骗取了唐王朝的信任,并最终亲手结束了唐王朝的生命,建起了自己的梁王朝,史称后梁。这当然是题外之话,笔者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正是解开了刘邦显龙的原因,也让我明白了《旧五代史》所记载的朱温化蛇的真正原因。可以说朱温是历史上领悟刘邦显龙把戏,并活学活用的第一人。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不是到处都还有对巫师神婆的话深信不已,对什么神呀佛呀顶礼膜拜的人吗?

  关于刘邦的这件事还没有完,因为从这件事里又引出了另一个不能不探讨的话题,那就是刘邦真的像千百年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流氓无赖吗?
  人们把刘邦看成是无赖,最有力的证据,恐怕就是《高祖本纪》里引用其父刘太公对其抱有成见的那句“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于是人们得出结论,刘邦他爹都把他看成是无赖,难道他还不是无赖吗?其实句中的“无赖”是无所依恃、无才能的意思,并非是骂人的那个“无赖”,不信你查查《辞海》和《辞源》就知道了。而且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还有一句也能证明这一点。当时汉文帝对一个小官吏上林尉的表现很不满意,于是批评他说:“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意思就是“官吏不应当像这样吗?上林尉无能(指其没有才能)!”所以认为其父骂其为含有恶棍之意的“无赖”,实在是个误解,并由此得出刘邦是无赖的结论,更是不准确的。

  至于说刘邦是流氓,恐怕来源于《高祖本纪》里那句“好酒及色”。大概就是这个“及色”让刘邦与流氓脱不了干系。这就奇怪了,一个男人好色怎么了,难道好色就不正常吗,就是流氓了吗?如果好色进而肆意调戏猥亵妇女,那是流氓。但是,仅仅好色,见了漂亮的女人就想多跟几步,多看几眼,并不对人家动手动脚,也不当人家面说下流话,能说人家是流氓吗?我们看《高祖本纪》中说刘邦对“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但却没有见到他对妇女有所狎侮的记载。实际上男人好色,女人也好色呀。读过一些古书的人应该都知道,潘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美男。《世说新语·容止》上就有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该事在《晋书·潘岳传》上也有所载,说潘岳来了,妇女们都围过来送给他很多水果;而一个叫张载的丑人来了,小孩们都捡起石头,直到把他打跑为止。同一个故事在两部书里只是文字上略有不同而已,但意思却是相同的。)就连在道德上以保守著称的儒家都认为好色是人的天性。如儒家的经典《礼记·礼运》上就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再如孟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按照儒家的意思,好色就和吃饭一样,只不过是人的本能。所以好色是人的天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日期:2017-08-02 08:53:41
  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没有记载并不等于就没有。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分析分析刘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否则信口开河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依据《史记》中的记述,刘邦是个非常好喝酒的人,可是他手里又没有钱。这样的人进酒店要酒喝,只能遇到两种情况:要么被老板轰出去;要么央求老板先记上账,赊欠着,等有了银子再一并还上。如果是一个流氓,他会把桌子一拍,眼一瞪,大声骂道:“什么?他妈的,敢问老子要钱,你就不怕老子把你的店给砸了吗?”这是流氓的嘴脸。

  如果是个无赖混混,他会往柜台上一趴,然后嚷道:“给我拿酒菜来,不然我就捣乱,让你的生意没法做下去。”这是无赖的嘴脸。在这种情况下,流氓和无赖们的本性自然是会显露出来的。然而刘邦去两家酒店喝酒,既没有对两个女掌柜的耍横,也没有赖账。为了能赊账喝酒,他甚至允许两位老板娘,以高出给别人几倍的价格卖酒给他。为了免除自己无法偿付的债务,刘邦也只是通过变戏法,让两位老板娘心甘情愿放弃他所欠的债务。请问从这件事上,你还能得出刘邦是流氓无赖的看法吗?再者古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刘邦是个流氓无赖,那么在他身边,也必然或多或少会聚集一些流氓无赖。臭味相投吗。但是从《史记》里我们连这帮人的影子都看不到。相反,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正人君子围绕在刘邦的身边。这不正好应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老理念吗?例如,和刘邦结交很深的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王陵等等,这些人里没有一个像是人们所说的流氓无赖啊。也许你会说,那是作者为避讳刘邦的不足之处,故意隐去了他身边的坏人。不对啊,《史记》中也没有不写刘邦的不足,甚至是让人诟病的地方,凡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啊。如刘邦的好酒好色啦、好大言不惭啦、好骂人啦、好摘下儒生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啦以及攻入咸阳后,就想抢皇宫里的美女和财宝啦,等等。司马迁连刘邦本人的一些不好的行为都不去隐瞒,干吗要隐瞒他身边的坏人。如果他身边真有那么几个为非作歹的流氓无赖,做为刘邦历史的一部分,我想作者是不会为他隐瞒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可以只写他们做了坏事,只要不写是刘邦干的,不就行了吗。把这些人的大名写几个出来也无妨啊,也不会有损于刘邦的正面形象啊。

  其实,刘邦结交什么样的人,从一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窥测到他交友的大致倾向。《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上说,早在魏国还没有被秦始皇灭亡以前,刘邦就曾徒步好几百里地到西面魏国的一个地名叫外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的民权县,去特意拜访和结交一个叫张耳的人。张耳是什么人?张耳是名士,年轻时曾在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的府上做过门客。那么名士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名士是指读书人中已经很有名望,但却没有出去做官,或不愿做官的人,属于既有学问又道德高尚的那一类人。后来可能因信陵君被魏王贬废,张耳就逃亡到了外黄。由于名声很好,外黄的一个很有钱的人家就把自己很漂亮的女儿嫁给了落难中的张耳。刘邦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去结交张耳的。因为《张耳陈馀列传》上说“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靠着老丈人提供的大量钱财,张耳因此得以招来千里之外的宾客。魏国灭亡前张耳还当过外黄的县令,并且为官的声誉也相当的不错,即“名由此益贤”(《张耳陈馀列传》)。而且他的好名声还传播得很远,连陈胜和吴广都早就闻听他的大名。《张耳陈馀列传》上就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的话。就是说,张耳这个人不论做人还是做官,在世上的名声都是非常好的。后来项羽封张耳为赵王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素数闻张耳贤”。(就算张耳当外黄令时,刘邦去拜访他,肯定也不是冲着他的官位去的。外黄令不过是个小小的官职,对人能有多大吸引力?如果真是冲着官位,刘邦的身边就有沛令、单父令,根本没有必要跋涉几百里去巴结个什么外黄令。)刘邦跟张耳交游了好几个月后才离去,可见他对名声好的人是很倾心的。而那时的刘邦也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大家想一想,一个流氓无赖能会不辞辛苦,跋涉数百里去专门结交一个读书人吗?请问,世上会有这样高素质的小流氓吗?别说像萧何、曹参这样的正派县吏,不会和一个流氓无赖交往得那么深,就是周勃、樊哙那样的平民百姓,恐怕也不齿于同这样的社会渣滓相交结的。比如说,樊哙就是一个很正直的人,要是他看到刘邦在调戏某个妇女,我想他不但不会帮凶反而可能会冲上前去赏给刘邦一顿老拳。要知道,他是个连项羽都不怕的人,能怕你一个流氓无赖?后来刘邦攻占了咸阳跑进了皇宫,想肆无忌惮地抢夺那里的美女和财宝,不正是遭到了樊哙的阻拦和劝谏才罢手的吗?皇宫里的女人他都不愿看到被人随意糟蹋,难道就能容忍刘邦去欺负一个平民妇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