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4-02 09:38:20
七拆迁英雄:(1)从2006年开始,我市的付中心西河口,也就是我家周边地区,也开始大规模拆迁。但一开始只是封路,及公有制性质的商场,工厂拆除,我们都很漠然。但到了2008年,整过街区己拆三分之二。仅剩下我们郊区第一高楼,及电影胶片厂家属宿舍,及周围零星的民房。政府公示要求年内完成全部拆迁工作,2009年开始交付万达集团开始基建。由于关于到各自的切身利益,在茶余饭后大楼的居民和胶片厂家舍的居民自然聚在一起,谈论各人的计划,谈论着怎样可以多分房。我和徐俊就是在一次交流中认识的。
日期:2017-04-02 11:02:19
七(2)徐俊家离我们所在的楼仅隔50米左右,该小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未建成的,楼高6层的板式建筑。他那年刚满48岁,长方的睑型鼻直口宽,鼻梁挺拔,眼神烔烔。原本白皙的皮肤,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已略显深麦黄色。年轻时绝对的帅哥一枚,到了48岁依然腰板挻拔,比电影电视中的大明星唐国强还要帅气几分。他年轻时奉行独身主意,使得多少仰慕他的女性喑然神伤,同时也急坏了他年迈的父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至今一直单身。由于下班后无家人牵绊,空闲时间多,所以有大把的时间健身,身上的肌肉就象美国大片中的演员,后来的州长先生,施瓦辛格一样。拿到现在也是令无数女性倾慕的老帅哥。因为我常和他闲聊,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莫逆,虽然二人相差不到10岁的年龄。
日期:2017-04-02 11:28:01
七(3)到了2008年3月,接到区政府通知,我们这幢郊区第一高楼不拆(当时的开发商万达集团考虑到拆我们这幢楼成本及安置费用过高,没有开发利用价值。)其余的年底前全部拆除后立即投入建设。于是我们大楼的全体居民、只能把各种搬迁的打算束之高阁。帮着其他准备拆迁的徐俊他们小区的居民,出谋划策,以望分得更多的房子……于是,一批所谓的钉子户应运而生。徐俊便是其中之一。
日期:2017-04-02 13:07:05
七(4)徐俊的房间在3楼,是个一室一厅一卫的,当时叫单间。现在叫单身公寓。面积大能35平方米。80年代时我市有很多,知青返城,落实政策等原因,有的在农村己结婚生子后,拖家带口来到城市的---当时叫半家户,能有套房蜗居己属不易,但当时孩子幼年尚能凑合,十几年后的2008年,孩子一个个的长大了,无法和父母共处一室了。所以对房子的渴望特别强烈.。能赶上拆迁的机会改善一下住房,也是这批人梦寐以求的。他们有的要求三室一厅,有的要求二室一厅加只单间,但拆迁的政策只有每户60平米左右(单间30--35平方的拆迁安置条件。)其余增加面积需要购买。一时间差距很大,争议也很大。拆迁办和住户,无数次协商无法妥协,从08年初就开始剑拔怒张起来。3月的一天晚上,晚拿了一瓶白酒,带了二个熟菜,徐俊则炒了个茄子土豆,和菲菜炒鸡蛋,炖了个鸡蛋汤。两人坐在他门口的斑驳小桌上小酌。我问:老哥,你为啥不搬?你一室一厅30多平方,换成二室一厅,60多平方的新房子,也不错了,你反正一个人,没必要去趟浑水,凑热闹。徐俊笑着,喝了口酒,说道:你不懂!你饱汉不知饿汉的饥,你是老板,有钱,住160多平米的大房子。而我们呢?实际上我住二室一厅也安全可以了,但我的这帮邻居,工友都是我的兄弟,姐妺。我一旦同意搬,那他们就少一分力量,况且我是他们的主心骨,拆迁队来人,看到我、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他们便矮三分,说着他得意的拍了拍胸脯。我说:老哥,现在拆迁队是先礼后兵,下来估计会叫黑社会前来,到时恐怕会有你的好看!你自己注意安全。徐俊说:没事,我们小区,都是同事,都很团结……
日期:2017-04-02 13:57:31
七(5)那天的谈话很快就被我不幸的言中,但这次的事端并非是徐俊引起的,2008年6月的一天,正巧是我去沙河对郑琦拍砖后、回家的当天晚上。我是6点多下的火车,和妻通好电话,到家吃晚饭,所以一下车赶紧打个的往家赶。一到梅溪路口,只见路上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堵住了,我只得下车,付了车钱,拖着行李箱,边走边好奇的张望,只是闹哄哄的人群大部分是我的邻居,即将被拆迁小区的居民,我一边走着、一边和相熟的人点头打着招呼。这时有二个彪形大汉恶狠狠的盯了我几眼,我很错愕,也很茫然。举目四顾,只见人群中三三二二的,社会混子混杂其间,以往的经历告诉我,可能会发生暴力事件。于是,对着相熟的人说:你们都注意言行和安全,千万别和黑社会的人发生冲突,否则要吃亏的!但我的声音很快就被糟杂的声音淹没。这时我想起了徐俊,估计与他有关,拿起手机给他打了电话,电话通了,但没人接。这时妻的电话打了进来,我只得,回到家里,吃晚饭。
日期:2017-04-02 16:29:04
七(6)到我吃好晚饭,抱着5岁的儿子下楼,己是晚上8点多,路上照样闹哄哄的,这时大量警车停在路边,警灯一片闪烁,这时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人群中的混子们不见了,路边的小区门口还站着几十个城管队员,人声的噪动似乎降了下来,我又一次拔通了徐俊的电话,电话还是哆,哆声,无人接听,我有些焦急,把儿子骑到肩上,剂进人群来到三楼徐俊家门口,敲敲门后,没人应声。我放弃了寻找,向门口小卖部的老板打听着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事和徐俊无关,事情的起因是6号楼的朱姓兄弟。原来朱姓兄弟4人,还有2个姐妺都很能言善辩。是和徐俊一样抗拆的中坚力量,住在这楼的是他们的父亲和大儿子夫妻,二室一厅的房子。前几天70多岁的老父去世,兄弟几人商量着准备接受拆迁办的最终条件,下午4点多,正准备买菜做晚饭时,突然停电,兄弟姐妹一行出门一看,原来是电线不知被啥人拉断。因为此前多次发生,半夜砸玻璃,断水断电,甚至大门上涂粪便的恶劣行陉。所以朱姓几个兄弟照例想到了拆迁队,于是一帮人找到拆迁办公室,责问着他们为何如些卑劣?因为他们老父还躺在冰棺材里,没有电,天气又热,那不发臭?周围的人也被这种恶劣的行陉所震怒了,拆迁队的人无力的否认着。更加引起了小区群众的愤怒情绪。于是人们暴发了,纷纷走上街头,堵塞交通,以求把事态扩大,从而引起当局和高层的重视。但那个年代类似的群体事件何其的多,当老百姓和拆迁队发生暴力拆迁和因此发生的打斗时,老百姓基本属于弱势的一方。开发商财大气粗,雇佣的都是职业流氓,打死打伤人后立即闪人。受伤的永远是老百姓。当老百姓打电话扱警时,丨警丨察一般都慢半拍出现,等肇事者跳之夭夭后,人民丨警丨察才会来保护百姓。这种桥段、想必各位看官在现实中也是否有看到?或者听说过?……啊!不好意思,我扯远了。
日期:2017-04-02 17:06:31
七(7)见到徐俊已是出差回家后第三天晚上,我在拆迁范围外的、马路对面的小饭馆炒了几个小菜,约他一起小酌,晚上7点,他如约而至,带了二并二锅头白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左手手臂上贴着二张创可贴,右手的虎口发紫。很明显是与人打斗过的样子。两人相对而坐,边喝边聊,几杯酒下肚,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