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天机》
第11节

作者: duanchang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老爸告诉我:“穿白衣服的要比黑衣服的厉害。”老爸学艺二十多年,算是遇到高手了。后来老爸和这个工友接触的更深入了一些,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相互沟通学习。这是好事,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好时机。转桌,也是在这个时候老爸了解到的。只是,老爸从未亲自试过,倒是教给了他的徒弟。而他的弟子之间来回沟通,估计都学的差不多了吧。不巧的是,这个玩法也从爷爷这边传入我家,而老爸又确实和三叔沟通过此法。才产生了后来的矛盾。事实的真伪已无法考量,而转桌之法确实已传给了老爸的弟子。至于到底保守一些好点,还是豪爽一点好些,如何平衡它们我一直很迷惑,或者可以量才而施吧。

  老爸的那个工友姓郭,名雷生,从其身边人员配置及功底来讲,当年道行略高于老爸,年龄却比老爸年轻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如此的道行,是不多见的。我一直很好奇,老爸学艺这么久,有些成绩已经很不容易,这么年轻的人,如何有此造诣?
  一直以为老爸十八岁的年龄入门已经很早了,谁想还有更早的。熟话说:“门内出身,自带三分。”显然,我们这一代就是享了上一辈的福。至少学东西都是现成的,不用费那么大劲。据老爸讲,他姓郭的这个朋友,刚出生他老爹就走了。而他爷爷和老爹都在道多年,门内人。他老爹走后,他老妈找到他老爹的师兄弟们,一上香,便跪在地上诉说:孩子这么小,以后可怎么办呢?然后抱过孩子,按住孩子在地上磕了个头,说道:“这孩子还小,我一个人照顾不周全,在这磕个头,就算是入门了。以后全靠他师叔伯们了。”

  于是,他老爸的原班人马全部跟了这个小孩子。虽然他一岁都不到,身边人员却配置齐全,宝物琳琅;已算正式入道。自然,按入门时间来算,他从一岁便开始算起。起点高,稍微努力便不同寻常。
  正如老爸对我说的那样:“你也一样,即使你什么都不会,身边也带了一千人马。”有时候我会反驳:“我什么都不会,也不会用。”老爸说,就像官宦子弟都有特别的人保护一样,是一个道理。但是以后,还得自己去掌握。
  日期:2016-09-11 21:23:00

  判话
  老爸和他的那个工友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互相都不了解。因此姓郭的那位叔叔跟老爸判话,来判断老爸的道行深浅。顾名思义,判话即为行内话。
  以前哥哥出远门的时候,路过一个算卦摊,摆摊的是一个老头。那老头笑呵呵的问道:“你从哪来啊?”哥哥笑而不语,没有接话,看了看那个老先生便走了。老爸说,那个老头估计是内行,是在试探你呢?我一直很不理解,人家好意问,直接回了不就是了。不想具体,说个省份也行啊,怎么能不理别人。后来知道,原来还有判话一说。
  老爸之前当然教过哥哥,哥哥也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毕竟年轻,学识有限,一笑而过倒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想必那老先生有镜,也能看出来几分,已知一二;不然也不会冒然相问。既然如此,哥哥不回反而更有深度。
  郭叔叔问老爸的时候,双方都互相了解了一些,只是没有深度接触。因此判话,可以了解的更深入一点,说白了就是切磋。张叔叔问老爸的更直接:“你从哪方而来?”老爸这边属东门,爷爷那边属中门。因此老爸回说:“东方”。要是爷爷这边的话,当说中方。
  “东方有多大面积?”,“四十八倾。”

  “土能生什么?”,“万物都打土中生。”
  “你来时遇见什么?”,“豺狼虎豹,甚是厉害!”
  “你不怕伤害与你?”,“我有龙虎护身。”
  “你来时多少?”,“一十六两。”
  “你去时多少?”,“两个半斤。”

  “你可指你的一?”,“一为性。”
  “你可指你的二?”,“二为命。”
  “你可指你的三?”,“三为三宝。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上三宝:神、气、精。”
  ……

  ……
  郭叔叔和老爸对完话,虽不知道具体深浅,但已知双方都不浅。想来也怪,当初谁发明判话的已经不可知。以前问过老爸,这话这么简单,要是道行很一般的人知道了以后,不是也看不出来。谁知,老爸说:“一个人有多少深度,他老师就会教给他多少。有时候,连他们的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更何况他们呢?”
  对此,我一直是很怀疑的。我总觉得即使不是每个人都会,至少大部分人都会这个判话。直到有一次,爷爷告诉我,他在别人家碰见一个老头,也是修行多年。那老头看到爷爷后,知道爷爷道行不浅,便问爷爷:“你从大路来啊,你从小路来?”爷爷听了之后,有些生气,斥了一句:“你都不沾边!”爷爷说:就这也是修了多年的,估计连他老师都不知道判话怎么判的,还问从大路来啊从小路来。

  我一直不明白爷爷为什么会怒,后来想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这就相当于问一个将军在哪当连长一样,听着可笑但还是有人会去做。老爸和爷爷虽属不同门派,但巧在同为郭老门下,因此判话也大致无差。
  也许是因为是门内出身的原因,见到的多了,反而觉得不值钱了。就像这判话一样,很多人学艺多年都得不到,甚至是他们的老师都不甚知道。看来,选择老师也是很重要的。老爸走过这么多年的路,也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门内人,才有此论断。有不知道判话的,有知道的但对不全的,当然也有郭叔叔这样的。

  老爸时常问我判话记住了没有。我总是不屑:不就是判话嘛,记住了就说明本事高了吗?我不愿意去做一些虚浮的事情。老爸告诫我:“最起码别人会高看你。”我说:“我什么也不会,高看什么呀?”老爸看看我,什么也没有说。
  仔细想想,老爸不无道理。至少可以知道判话是有来源的。
  日期:2016-09-12 21:39:00
  还童

  爷爷一直想让老爸跟着他们那一门,可老爸一直没有同意。我倒觉得两边同时存在挺好的,何况又都属正宗。就比如现在,爷爷那边的法语宝物老爸也会用,再结合自己的,便可自由发挥。
  直到龙曾的出世,爷爷又叫老爸过去。龙曾是大叔家的二公子,比玉曾小三岁,堂兄弟中排老五。那时计划生育紧,大叔抱着孩子东躲西藏的。后来,老听奶奶说龙曾值三千六百六什么的,估计当时被罚了这么多钱。奶奶也怪逗的,不过那个年代这笔钱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
  民间有个说法叫童儿,以前一直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大致知道就是上边某个神仙旁边的人,转世下来。有了童的说法,须还回去,便有了还童之说。以前一直觉得还童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没有见过。偶尔听老爸讲山上的香童会给别人还童,但要收一定的费用。既然称为香童,估计也有几分学识,虽不入流,却也能办一些事情。我们家自然不用去找他们,倒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行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