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17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幽州牧苗曾听说刘秀要前来调兵,遂秘密下令诸郡不得应调。吴汉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先收拾了苗曾才能实现调兵目的。于是他率二十骑直奔苗曾的治所无终(今天津蓟县)。苗曾得知吴汉人少,颇不以为然,便假惺惺地“出迎于路”。吴汉乘其不备,收捕苗曾斩之,“夺其军马”。与此同时,耿弇在上谷等地也收斩了更始派来的韦顺、蔡允。这样一来,“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

  日期:2017-02-09 17:02:56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刘秀正式展开了对铜马的清剿。双方大战于枭【“枭”:《后汉书·光武帝纪》注称,“县名,属巨鹿郡”,又认为在清阳附近。查《汉书·地理志》巨鹿郡并无此县。今地名无法确指】,继而又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展开激战。总的看来,刘秀军进展并不顺利。先头部队盖延“战不利,还保城”(《后汉书·邓寇列传》),被铜马军团团包围,邓禹催军进战,才破其军。猛将铫期于清阳迎击铜马军,“连战不利”,以致“背水而战”(《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若不是刘秀亲自率军赶到,恐怕难逃覆没厄运。

  刘秀决定不再硬拼而“坚营固守”,遇有小股铜马军掳掠时,便出击消灭,同时“绝其粮道”。这时吴汉调发的幽州十郡突骑到达清阳,刘秀军力大增。经过月余的相持,铜马食尽,乘夜退去。刘秀趁机挥军追击,并在馆陶(今属河北)一举击降铜马。
  受降铜马还未结束,高湖、重连两支农民军从东南赶来,与铜马军余部会合,然后向北进发。刘秀复引军尾随追击。铜马、高湖、重连等农民军虽然擅长流动作战,但后面追击的却是更善于长途奔袭的北州突骑。追击数百里至蒲阳(今河北完县北)时,双方再次展开激战,农民军大败,全部投降。
  由于降者人数众多,刘秀又需要利用农民军扩充自己的实力,所以对降者采取了相当宽大的政策,“封其渠帅为列侯”。但他部下诸将并不相信投降的农民军,而“降者亦不自安”。刘秀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切,他让农民军降将们各自回营,指挥自己的部队,而他则轻装巡视各营,安抚农民军。农民军降将果然被感动,都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此大家对刘秀都心悦诚服,而刘秀也不失时机地将投降的农民军分配给诸将统率。至此,刘秀军力空前增长,部众达数十万,故而关西地区称刘秀为“铜马皇帝”。

  日期:2017-02-10 20:29:47
  收编铜马只是刘秀进一步平灭河北地区诸多武装势力的开始。就在这时,赤眉军一部与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农民军十多万人,聚集在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一带,刘秀认为这是一个聚歼的大好机会,还可趁势向河内郡发展。于是他调兵遣将,挥戈南下,在射犬大破农民军。

  射犬之战,不仅重创青犊、赤眉等农民军,而且还铲除了刘秀的眼中钉谢躬。谢躬字子张,南阳人,为更始尚书令,起初奉命率振威将军马武等六将军来河北征讨王郎,始战不利,后与刘秀合军“共定邯郸”。两人虽然都是更始的臣子,相互配合也算默契,但彼此由于根本性矛盾而无法调和,虽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处”。
  刘秀尽管对谢躬恨之入骨,可表面上却总是一副亲热的样子,“每有以慰安之”(《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一次,他邀请谢躬及其部将马武置酒高会,打算乘机干掉对方,但计划未能实现。马武字子张,南阳郡胡阳(今属河南)人,年轻时因避仇,在江夏客居。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起兵,马武便赶去投奔,后入绿林军中。刘玄称帝后,马武为侍郎,拜为振威将军,从尚书令谢躬征讨王郎。刘秀借酒会诛杀谢躬没有成功,于是开始拉拢马武,以此削弱谢躬的势力。他对马武说:“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马武说:我驽钝怯懦没有方略,怕是统率不了。刘秀说:“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马武由是归心刘秀(《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谢勤于职事,“每至所在,理冤结,决词讼”(《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二》),刘秀便夸奖说:“谢尚书真吏也。”谢躬听了刘秀的称赞,十分得意,“故不自疑”(《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从而放松了警惕。其妻知道此事后,告诫谢躬说:你跟刘秀有积怨,势不两立,可是你却相信他那套虚言,最终会为他所制。但谢躬根本听不进去。不久,谢躬率其数万兵返回邺城(今河北磁县南),对刘秀完全失去了警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二年》)。

  日期:2017-02-12 17:50:10
  然而刘秀灭谢躬之心始终不死,他策划进攻射犬时,便精心设计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诱骗谢躬进入圈套。出兵前,刘秀请来谢躬,对他说:我追击贼兵(指青犊、赤眉等农民军)于射犬,必破贼。尤来在山阳者,必定会惊走。以将军的威力,攻击这些散兵游勇,必可擒也。谢躬觉得刘秀的分析在情在理,便未多加思考,慨然应诺。等到刘秀击败青犊,尤来果然北走隆虑山。此时谢躬愈发佩服刘秀料事如神,他邀功心切,“乃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守邺,自率诸将军击之”。不料穷寇奋力死战,其锋锐不可当,谢躬大败,死者数千人。刘秀则乘人之危,派遣吴汉偷袭邺城。

  吴汉先派了一个“辩士”入城去说服陈康:
  盖闻上智(者)不处危以(求)侥幸,中智(者)能因危以为功,下愚(者)安于危以自(取灭)亡。危亡之至(危亡的到来),在人所由(是由于人造成的),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你也听闻了)。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你也看到了)。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你也知道的)。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迎)军,转祸为福,免下愚(者)之败,收中智(者)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

  陈康听后,深以为然。于是下令逮捕了刘庆及谢躬的妻子,打开城门迎接吴汉等入城。谢躬领着残兵败将从隆虑山回来,根本不知道陈康已反,刚进入城中便被伏兵所杀,部众全部投降。就这样,更始的一位干练重臣,被刘秀顺手收拾了。

  刘秀南进射犬,一则是要消灭青犊、赤眉等农民军,再则还要据有河内这块战略要地。当刘秀进入河内郡境之初,太守韩歆欲据城固守,在韩歆处暂居的岑彭劝韩歆不要这样做,韩歆不听。不久,刘秀兵临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城下,韩歆看到刘秀军势大,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降。刘秀知道他打算据城固守的谋划,遂逮捕韩歆准备斩首。这时,刘秀得知岑彭在怀县,便召见了他。岑彭趁势向刘秀进言,说韩歆是南阳的大家豪右“可以为用”(《后汉书·冯岑贾列传》),刘秀这才赦免了韩歆,后来还让他做了邓禹的军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