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15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刘秀一行人几乎是毫无目的地乱走一气,竟又北上至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至此,刘秀等人算是彻底失去了前进的目标,正“惶惑不知所之”之际,“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二年》)意思是说,信都离这只有八十里,郡守仍然效忠长安的更始。刘秀等听后,便立即赶往信都。
  日期:2017-02-05 04:58:36
  信都郡即汉之信都国,王莽改称其新博,位于今河北东南与山东毗邻的一带地区,郡治信都即今河北冀县。郡守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更始都洛阳后,被任命为信都太守。 “及王郎起,郡国皆降之,光独不肯(降),遂与都尉李忠、令万脩(xiū)、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
  刘秀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信都时,任光正为孤城独守无援而犯愁,得知刘秀到来,“大喜,吏民皆称万岁,即时开门,与李忠、万脩率官属迎谒”。几乎就在刘秀进入信都的同时,和戎太守邳彤亦赶来相会。邳彤字伟君,信都人,原是新莽和戎卒正(太守),刘秀徇河北,遂举城降,复以为太守。当王郎兵起,各地顺风而从,邳彤和任光一样,也坚守不降。他听说刘秀自蓟南下,失了军队,并打算去到信都,便先派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选精骑二千余匹,沿路迎接。随后自己也赶往信都【注:“和戎”为《通鉴》记载,《后汉书》则为“和成”。胡三省注引《东观记》曰:“王莽分信都为和戎,居下曲阳。《邳彤传》作‘和成’。成字为是。”但没有说明理由。另据《巨鹿县志》记载,新莽时曾改巨鹿郡为和戎郡,光武时复改和戎为巨鹿郡。今从《通鉴》】。

  刘秀得到两郡的支持,心里踏实多了,但短期内兵众未合,局面尚难以打开,处境仍然困难。他召集众人商讨今后进退之策。诸将多主张利用信都的兵马,先护送他西返长安,往依刘玄。邳彤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西归。他说:
  议者之言皆非也。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一夫荷戟大呼(一人举戟大呼),则千里之将无不捐城遁逃(则千里以外之将无不献城而逃遁),虏伏请降。自上古以来,亦未有感物动民其如此者也(没有感物动民达到这种程度的)。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势(假借刘氏宗室之名,乘天下混乱之势),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况明公奋二郡之兵,(宣)扬响应之威,以攻则何城不克,以战则何军不服!今释(弃)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要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若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何者?明公既西(归),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离弃)父母、背(弃)城主,而千里送公(西归),其离散亡逃可必也(他们离散逃亡是必然的)【《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这里,邳彤首先点明西还长安是错误的言论;接着分析了当时吏民思汉的天下大势,指出王郎假名因势驱乌合之众,无法与刘秀相抗衡的实质;再接着着重陈述了西还的严重后果:一是失去河北惊动三辅,二是信都之兵决不肯远离故土亲人千里护送,必然离散逃亡。
  刘秀听罢,觉得句句在理,便打消了西归长安的念头,决心留在河北,徐图发展。不过他总感到信都与和戎两郡兵力加起来才几千人,力量太弱,难成气候,因此想投靠附近的城头子路、刁子都。
  城头子路,本名爰曾,字子路,东平(今属山东)人。新莽末,他与肥城(今属山东)人刘诩起兵于卢县(今山东蒙阴东)城头,故号其兵为“城头子路”,活动于黄河、济水间,“众至二十余万”。更始政权建立后,爰曾遣使归降,拜东莱太守,刘诩为济南太守,二人“皆行大将军事”。刁子都是东海郡(治郯县 ,今山东郯城北)人,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在家乡起兵,活动于徐、兖一带,“众有六七万”。更始政权建立后,刁子都遣使归降,拜为徐州牧。由于二人在名义上都归属了更始,因而刘秀准备投奔他们,试图利用其兵力对抗王朗(《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然而任光认为不可。刘秀问:兵少怎么办?任光回答说:“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后汉书·任李万邳刘耿列传》)也就是说,用听任掠夺财物的办法来招募士卒。于是刘秀“乃发旁县,得精兵四千人”,拜任光为左大将军,信都都尉李忠为右大将军,邳彤为后大将军、和戎太守如故,信都令万脩为偏将军,皆封列侯。留南阳人宗广领信都太守事,使任光、李忠 、万脩将兵以从(《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二年》),向巨鹿郡进发,开始了对王郎的军事征讨。

  任光作檄文称:“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刁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并派出轻骑在巨鹿境内广为散发。刘秀夜间抵达堂阳(今河北新河北)后,“多张骑火,弥满泽中”,堂阳县令以为真的是如檄文上所说的大军压境,只好开城门出迎,投降刘秀。 接着北上攻取贳(shì)县(今河北束鹿西南),并连续收编了昌城(今河北衡水西)刘植及耿纯率领的两支队伍。
  耿纯字伯山,巨鹿郡宋子人,其父为新莽济平尹(即郡守)。王莽败亡后,纯父归降了更始。适逢刘秀进驻邯郸,纯即往谒见。刘秀见其一表人才,也深结纳之。后来刘秀北去真定时,委以耿纯留守邯郸的重任。及王朗起兵,耿纯连夜逃出邯郸,回到家乡宋子,等待时机。宋子位于贳县东北,两县相连,当刘秀进兵贳县,耿纯便伙同从昆弟耿欣、耿宿、耿植率宗族宾客拉起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前往奉迎【注:关于耿纯奉迎刘秀的地点,《后汉书》、《通鉴》均记作育县。胡三省注云:“余考两汉《志》,无有育县,盖‘贳’字之误。”此从胡注】。

  刘秀以耿纯为前将军、耿乡侯率领前军,顺路先下宋子,接着攻取下曲阳、卢奴(今河北定县),“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郡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可以说形势大好。然而就在此时,节外生枝,真定王刘杨归附了王郎。

  日期:2017-02-07 22:28:16
  刘杨是汉景帝七世孙,颇具实力,在刘秀与王郎较量的天平上,举足轻重。刘秀分析后觉得刘杨还有争取的可能,遂派刘植前去游说,没想到真就说降了刘杨。为了巩固同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刘秀与郭氏联姻,表明着他同河北地区的王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势力的进一步结合【注:刘杨是汉景帝的几世孙,各家说法不一。《通鉴》胡三省注称,刘杨是“常山宪王舜六世孙;舜,景帝子也”。照此,刘杨应为景帝七世孙。《后汉书·皇后纪》李贤注则称,刘杨父真定恭王“名普,景帝七代孙”。那么刘杨应为景帝八代孙。此从胡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