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13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会更始都洛阳,遣使降(樊)崇。崇等闻汉室复兴,即留其兵,自将渠帅二十余人,随使者至洛阳降更始,皆封为列侯【《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这时候对更始政权来讲,真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不过,在大好形势的背后,问题也着实不少。“是时豪杰并起,李宪起卢江,张步起琅琊,刘芳起安定,董宪起东海,秦丰起黎丘”(《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一》),大家都想乘王莽覆灭以后,更始政权未能全面有效实施统治以前的这段空隙,割据一方,称王称霸。当时,赤眉军首领樊崇等虽然“至洛阳降更始”,但其兵众仍留驻原活动区,并没有投降。另外如铜马、青犊、高湖、重连等大大小小的农民军,也依然各自独立,未听命于更始。特别是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均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河北地区,更始政权的控制相对薄弱。这从上谷、渔阳两郡的例子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当时南方一带流传的童谣说:“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续汉志》)意思是更始政权能否据有天下,关键在两个方面:一看能不能与赤眉搞好关系,二看能不能牢固地控制住河北地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怎么讲,樊崇等的投降,意味着赤眉问题暂时有所解决;相比之下,河北的问题便被凸显出来,所以更始帝“欲令亲近大将徇河北”。更始帝的这一打算还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那么,派谁去担当这一重任呢?大司徒刘赐认为,南阳刘氏宗族子弟中,只有刘秀才能堪此任。刘赐是刘秀的族兄,早期参加舂陵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光禄勋。刘縯被杀后,代刘縯而为大司徒。大司马朱鲔等人坚决反对刘赐的建议。更始狐疑不决,刘赐则苦荐不已。刘秀在主簿冯异的建议下,以重金厚结曹诩,请其为之疏通。曹诩是更始左丞相曹竟之子,当时官拜尚书,“父子用事”,深得更始信任(《后汉书·冯岑贾列传》)。于是更始“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河,镇慰州郡”(《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元年》)。

  更始命刘秀持节北渡,无异于放虎归山;而刘秀煞费苦心争取到更始的这一任命之后,显然也就犹如虎出牢笼了。

  日期:2017-01-28 22:34:57
  (二)略定河北——(1)平灭王郎
  刘秀在昆阳大战中,出谋划策,亲历战阵,显示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殊勋,但因兄长刘縯遭到更始帝刘玄的忌恨而被杀害,他也受到排斥。他虽心怀不满,却隐忍不敢露,委曲求全,卑事刘玄,从不谈自己在昆阳的功绩,终于取得刘玄的宽恕。更始元年(公元前23年)十月,刘玄从洛阳西迁长安前,派他以大司马名义,持节北渡黄河,镇抚河北。这给了刘秀以伸展抱负、图取天下的机会。从他去安抚河北到建武十二年十一月消灭公孙述,完成全国的统一,前后共历十三年,可概略分为四个阶段:略定河北、进图两京、挫败赤眉和消灭割据。以下将有关战略运用,提出若干问题加以评述。

  在刘秀北渡黄河安抚河北期间,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与大河以北农民军以及河北地方割据势力的形势大致如下:
  一、绿林方面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由洛阳西迁长安后,刘玄对如何整顿内部、如何团结各地起义军、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未能提出相应的政治、军事措施。更始帝滥赏官爵,大封宗室及统兵大将为王,出现了拥兵割据、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主要为:
  ——赵萌(刘玄岳父)控制长安;
  ——申屠建、李松、廖谌、胡殷、陈牧诸部分屯关中;
  ——王匡、成丹、刘均分据河东;
  ——朱鲔、李轶、田立、陈侨、武勃共守洛阳;
  ——鲍永、田邑守并州,李通守荆州,王常守南阳。
  刘玄对外又打击、排斥赤眉军,导致后来的互相火并。由于领导集团的变质,绿林军从此失去人心。
  二、赤眉方面
  当刘玄北都洛阳时,赤眉军正活跃于濮阳、颍川一带。刘玄派人说降赤眉。樊崇便留下部众,率部将二十余人,随同使者来到洛阳归降。刘玄把他们都封为列侯。但是,樊崇等人既没有采邑,又受到刘玄的歧视和排挤,而留在原处的部众也有逐渐背叛离去的。于是樊崇等在刘玄西迁长安前,潜回颍川。

  为了解决粮食困难,赤眉军分兵两路:一路由樊崇和逄安率领,占领了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宛(今河南南阳)等地;一路由徐宣、谢禄和杨音率领,占领了阳翟(今河南禹县)、梁(今河南临汝西)等地。
  三、河北方面
  在大河以北的地区,绿林军、农民军和地方割据势力占据郡县,星罗棋布,各不相属。计有:
  绿林军——谢躬据邺城(今河北磁县南);

  农民军——铜马活动于清阳(今山东临清);城头子路、刁子都活动于(黄)河、济(水)间;青犊、尤来、五幡活动于山阳(今河南焦作东)、射犬(河南武陟西北)地区。
  此外,尚有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和大江等部农民军,分布在河北地区。
  地方割据势力——王郎占据邯郸(今河北邯郸);刘植占据真定(今河北石家庄);信都太守任光占据信都(郡治今河北冀县);和戎太守邳彤占据和戎(郡治今河北束鹿);渔阳太守彭宠占据渔阳(郡治今北京密云西南);上谷太守耿况占据上谷(郡治今河北怀来东南)。
  从整个形势看,大河以南两京地区的绿林与赤眉两支起义军未能合作,且互相敌对,失去了控制中原局势的力量。大河以北的绿林军、农民军和地方割据势力互不相属,各自为谋。这在客观上给了刘秀在河北发展自己势力的大好形势和机会,而刘秀能否因利乘时,崛起河北,就在他主观的努力了。
  日期:2017-01-29 21:21:01
  刘秀非常清楚,此时更始政权正值发展的巅峰时期,自己并不具备独立发展的实力。他还需要更始这块招牌继续为自己服务。因此他到达河北后,便完全以更始帝钦差的身份,在“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颇得民众好评。“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秀皆不受”(《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元年》)。

  这时,刘秀的幼年同学邓禹由新野(今湖北新野)前来投奔。他向刘秀分析天下形势,陈述“图取天下之策”。邓禹说:
  今(崤)山(以)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也。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元年》。注:《后汉书·邓寇列传》记载邓禹这段话时,开头有“更始虽都关西”一句,表明讲这话的时间在更始二年二月迁都长安以后。《通鉴》删去了这一句,并把讲话时间记为更始元年,似较为合理,且所记内容更为丰富,故从《通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