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3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大家还能混个脸熟,有利于增强感情联系,一起团结在大隋皇帝为核心的统治下,做好一名大隋的螺丝钉。此外,互为同僚的千牛备身。形成了一个小圈子。此后,升官的时候,互相提拔,危险时,也拉兄弟一把。
  李渊的姨夫,是个工作狂,常常到了饭点,还在开会。某种意义上,是因为制度转变的问题。以前中央只选出各地郡县长官,至于郡县长官的佐助官吏,都是由他们自行辟属,所以能看到中央派出的官员,却要借助当地的世家大族子弟,充任佐助官吏,以至于形成代代推荐,代代传承的门阀士族,这些士族还有属地性质,例如什么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之类的。
  杨坚的时代里,他要搞新型中央--地方关系,佐助官吏也必须由中央任命,以此达到了中央牢牢领导地方,地方唯中央马首是瞻。

  日期:2017-06-23 13:31:19
  这样的全新的人员安排,让世家大族都快没饭吃了。而原先闲的无聊的吏部,一下子忙的不可开胶。然而,新成立的六部尚书,只管辖自己的职权内事务,但天下变动的事情的太多,一些地方呈报的行政事务,根本不在六部的职权管辖范围,所以,他们也没有权力处理,不得不层层上报,直到传达杨坚的案子上,忙的杨老头天天为了芝麻点的破事情审查。
  因为制度原因,杨坚万事亲力亲为,但这成了李世民笑话杨坚不信任下属的铁证。
  应该让李世民看看《盛唐政治制度研究》,看看他的时代运行流畅的制度,恰恰发源于隋文帝杨坚时代,而制度总需要不停的完善之中,李世民只看见了树上结的果子,却没有看到果树是如何慢慢成长的。
  先磨刀,再砍柴,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杨坚创设了太多的新制度,影响了之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以至于,他要砍的柴太多,忙的时候,以至于不得不拿着砍钝了的刀,砍起柴来。
  磨刀不误砍柴功,但现实是磨刀的时间不够。

  杨坚发愤图强,抱着不审完发票,坚决不吃饭的决心,带领大臣坚持空腹工作。而作为保镖的李渊,这种情况下,乘與未动,他就必须好好站岗。去食堂吃饭,是不可能的,只能由食堂将饭送过来,卫士们有时要站着吃工作餐。
  上到皇帝,下到禁卫,未健全的制度让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
  李渊千牛备身的工作,是一份无聊,但有前景的工作,毕竟常在领导面前走动,意味着你还能闻到权力的气味,看到权力的颜色,听到权力的声音,还处在权力的附近。说出去了,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这期间,李渊结婚了,对方是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此人舅舅是宇文邕,曾经被宇文邕养于宫中。

  日期:2017-06-23 19:15:18
  窦氏比较特殊,对于求婚者的挑选方式异于常人,非拥有神箭手的资质不可。好在李渊作为千牛备身,射击科目不过关,那会被同事取笑。所以,李渊成功创造雀屏中选的成语,没有什么悬念。
  虽然成语由李渊创造,但无论如何,窦氏都是李渊努力争取而来。这父母缘分的始末,一定传到儿子们的耳朵里,以至于这些小屁孩,从小苦练射箭,以便于将来讨媳妇用,但讨媳妇没有上,但却用在了自家人身上,这是后话。
  婚后两人关系和睦,两人十四年间生了四个孩子。这段时间,李渊才纳妾一位万氏。相比较此后李渊进入长安,纳的一发不可收拾。显示了李渊虽然好色,但一直刻意压制,同时也说明他对窦氏感情很深。
  此后李渊外放当官,第一个官职便是谯州刺史(市长),之后便是岐州、陇州刺史、荥阳郡、娄烦郡太守(隋炀帝改州为郡,实际还是市长),还做过主管全国军火库的二把手(卫尉少卿)等工作。

  隋炀帝杨广
  从581年起,时代先后经历了隋灭陈,杨坚死,杨广继位,杨广就是那位聪明过人--聪明过头的隋炀帝。
  杨广,一位打破多项纪录的皇帝。比如开凿世界最长运河(至今无人打破),第一个派兵打琉球(今台湾)的皇帝,第一个中原王朝跨过兰州,到过大西北皇帝,第一个指挥高达一百多万军队打仗的皇帝。
  杨广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大喜功的精神,在全国开展多项大型工程。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如果那年头,也有“感动大隋”年度获奖人物,那么非杨广莫属,还要为他颁个全国建筑总设计师的称号,再拍个纪录片,叫做“大隋八大奇迹”,逐一列示他的
  日期:2017-06-24 09:40:51
  各项成果展览。
  杨广好大喜功,那么他必须要做出大量的业绩,超过那些皇帝同行们,而武功就在列表之上。如果跟突厥单挑,做军事防卫,可以理解。但杨广派陈棱率兵万人,攻打当时鸟不拉屎琉球,并杀掉国王,俘虏数千人而回。
  纯粹是闲的。
  后世同行朱元璋老兄,专门批评隋炀帝此事“徒慕虚名,自弊中土”。

  另外,杨广先生亲自到达青海、张掖(今甘肃张掖),与高昌王等西域二十七国国王,大宴数日,让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地方来的国王,见证大隋的强盛,而不是进了一座县城,认为这就是国都的可笑故事。让他们感受自己的渺小,为自己的那点家底愤恨不已。从而羡慕大隋的繁华富庶,紧紧的跟在大隋的屁股后面,坚持大隋的领导。
  让他们自卑去吧,这大概就是杨广先生的优越感来源之一。人类思考本质上就是对比,优越感来源与比较,世界上能有几个人,在和任何人对比后,将所有样本比较的无颜见人。
  而杨广先生在那个时代,他有资格说,你们都不如我。
  有人说,此番西行,他稳定了当时的西部边疆。
  实际上,隋炀帝此行结束后,设置的青海四郡,随着内乱很快就失去了控制。
  稳定,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巡游,以巡游为借口,无法掩饰那些背后炫耀的想法。
  另外,这种巡游,让民众苦不堪言,如果你清楚草民出身的朱元璋,严禁县令下乡考察,你就知道老朱的苦心了。上面来人,所有消耗,全部由地方承担,这就要临时征调民众的物资、劳力,小老百姓们家底盘剥殆尽,乃至民不聊生。
  西北人民,看到隋炀帝,一定很发愁。
  日期:2017-06-24 13:04:57
  最后一根稻草

  612年,杨广一征讨高句(gōu)丽,领兵多达一百一十三万,相比他的父亲杨坚讨伐高句丽的三十万,将近四倍之多。人太多?不,杨广先生要的就是这个气势,为了给高句丽增加阴影,号称“二百万”。而同时期的高句丽全国人民,也就三百多万,这么多人,是要玩挤地铁的游戏吗?
  高句丽国土上,人口瞬间上涨近30%,让高句丽感受到无以名状的惧怕。高句丽一直有一个当东亚强国的梦想,但杨广认为这终究只是个梦,也就能想一想,为了帮他回到现实,派出百万壮汉,要把对方打趴下。
  但人多,除了吃饭多外,力量没强大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