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几件听闻的事,或许有灵异因素吧》
第9节

作者: 孙山好庄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如去年儿子总会跟我探讨僵尸、丧尸及战争问题,甚至会有作呕。遥想我童年时,也会突然想到死而不敢入眠,甚至黯然落泪,却也不能像儿子与我谈生死般与父母交谈。死后到底是寂灭还是怎样?
  人正因为对死的无知而产生恐惧,进而有了信仰追求,进而有了宗教。至于灵修,那是个别人的追求。其实不管轮回说、地狱天堂说,都是导人向善的。毕竟中国皇帝追求长生,西方国王领主则希望进入天堂,这也产生了中国中央集权、西方虽世俗化却宗教影响深远。然而不同学说或宗教创建之初,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灵异现象,却也没能说明什么!
  人之为死?人,应该死,死得其所当然更好!可人死后又是如何?却也是让人最为感触的吧!
  日期:2017-06-24 01:35:00
  所谓咒不过是一种执念寄托罢了!尤其佛门的。
  佛咒本为梵音音译,就像是一个传教士用古希伯来文为一个中国天主教徒诵念圣经,天主徒会懂?!故而,佛咒对普通人来说无任何意义,只有你诵读佛经的多了,大通佛理,佛之执念与你融会贯通,那时候你即使不用佛咒,随口说几句话都一样。佛咒与佛门中人而言,在诵念过程中,心中已形成相应执念,由执念来导引罢了!六字真言,何以功用强大,说白了,就是融汇了佛门执念。而净土言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何以?说白了还是执念,只要你信了佛,心中慢慢有了佛意,心中有佛,口出之言则具佛意则为真言,更何况有那么多信众集合的信念。

  所以说,那些所谓快捷的法门,所谓咒或真言,都不过于是。建议信佛之人,多诵读汉译经书即可,最初可不求甚解的诵读,读的多了,也就慢慢融汇其中了!至于咒,就让佛门中人自己来吧,毕竟咒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自己执念的载体罢了!

  道门咒语,也大多借用佛家,搞故弄玄虚一套,汉人自己的东西,其实没必要,本就是执念的载体,又何必非要整的好像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日期:2017-06-24 01:56:18
  前篇曾介绍过,我小学是在农村上的,甚至那时候幼儿园在农村还是叫育红班的。记得一同学的老爹说他小时候还曾在村外见过火狐狸。也是,现在也就逢年过节或上坟能回去趟,每次回去都感觉村子变得很拥挤。人的生活空间的扩大其实是在压缩动物的生存空间。
  这个故事是另一同学的奶奶讲的。这个老太太是很有故事一人,她应该出身大城市,即使六七十了,仍然描眉画口红,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可是被人背后说笑的事,被认为老不正经。
  老太太刚嫁到村子的时候,邻居恰也刚生孩子,小小子,但是有一样:孩子在夜里总哭闹。不睡觉、有时候还憋气。这可把家人急坏了,孩子奶奶就说了:孩子晚上哭,估计是看见了什么吧?可孩子父母不相信。就没理会。哭就哭吧,婴儿懂得什么啊。
  连续几个晚上了,孩子总是哭闹不睡觉。奶奶还说,是不是遇见了什么脏东西啊?就是鬼啊,什么的,父母才听了奶奶的话。
  请了一个神婆子,神婆是一个老太太。穿得很朴素。到了家,吃饭喝酒,还抽烟,不像是什么有能耐的主儿。 
  吃饱喝足,老太太坐在土炕上说了一句话:“我来了,你就走吧。”还别说,就这一句话,孩子晚上睡的好好的,也不哭了,真灵啊!
  结果呢?孩子的父母去看望神婆,拿着烟酒,他们就问神婆子:“您看见什么了?一句话就没事了,孩子现在好好的。”
  “不怕你们说啊。我看见了一个黄头发的女子。总是掐着你们家孩子的脖子。他能不哭吗?”
  小两口就吓坏了,“这是什么啊?掐着我们家孩子的脖子啊!”
  “狐仙奶奶。”
  “那因为什么啊我们也没得罪过他们啊。”
  “你们家的房子下面是狐仙的洞。你们惹着他了。现在没事了。”
  很多的动物啊,都有自己的家。大家盖房子的时候,不妨也为它们想想。
  日期:2017-06-24 17:34:43
  在16楼,同学说他妈之所以看胎不准是因为dada上台,造成政局动荡、国运变化的缘故。
  下面的故事也大致如此吧,曾祖治业有成,却总求子不得。后遇一先生算后言之大灾后,二妻可得一子。却也如是,那土匪遍地的年代,曾祖被绑架,大曾祖母惊吓而逝。曾祖娶二妻生了儿子。其间找了先生寻觅了一穴做夫妻穴,先葬了大曾祖母。先生点穴时言于曾祖,大约是:家族应为单传之相;此穴于家也算不错;这乱世存在很多变数却又看不透。事态发展却也如是,解放后,族庙被拆、关帝庙被废、庙前沟壑慢慢被填平成路,那穴逐渐被阳宅环绕。父逝后,叔辈大多分散各地,本欲迁祖坟却也爱莫能助。不过父辈倒是兄弟五人,却也应了单传,仅一子留村。这也算是时代大变革格局之下,国运变数太大。故而风水,所谓的龙脉、吉穴却也受制于时局。相貌也很受影响,据传曾祖随脾气暴躁,样貌却甚是俊伟;三叔被称为村的茶壶盖;然却样貌一代差比一代,我们这代,样貌就很普通了。

  姥爷兄弟三人,姥爷行三。大姥爷,人称赛潘安,甚帅。二姥爷,精明世故,曾为伪丨警丨察头目。姥爷,瘦高,脸有麻子人称麻三,却为人甚好。
  三人中,二姥爷结婚甚晚,小城解放不多久前刚成婚。据家人及别的长辈说,二姥爷甚为精明。通过他们的话分析,二姥爷并没有多少的家国情怀,却也在乱世周旋于国共伪日之中,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衷心吧。乱世中,家族基业由他奠定,却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辉煌。二姥爷虽精明却仁义,又好豪赌,现在看来应该是遇千局,其却没有仗势欺人,而是愿赌服输,输光了宅子、田地。此举却也在解放后的运动中算是让姥爷少挨批斗的一因吧。

  小城解放那年,二姥爷已经差不多输光了基业。家人搬到了姥爷旧居那里。童年时,总怕打雷。在姥爷这,一旦遇打雷,姥爷总会拉二胡给我听。后来该居所被大姨卖了。此居解放后历次运动中本就所剩无几了!后我曾去看该居风水,二姥爷精明如是,何以在此建宅呢?不懂!
  话归正传,小城解放那年,姥爷直系长辈及大姥爷同年逝去。也没细问是为冲喜还是怎的,二姥爷同年成婚!成婚不多久,已然兵临城下快要解放,二姥爷本来携亲信去了码头要登船去台湾,却放不下家人及新婚妻子,再精明能干却也毁于感情用事,赶回家却被仇家举报而未经审判直接枪毙。老妈总说,姥爷就是不愿意去找,再找一下当年二姥爷帮助的那些人,二姥爷也就平反了!
  题外话:二姥爷的亲信去了台湾,那时代的人总抱有能反攻回大陆的幻念吧,在那边没结婚,两岸开放后回来,妻子已再婚,便宜了其侄子,他也死心回了台湾,后来侄子继承了他遗产,虽能力欠乏,九十年代继承的资产都折合数千万人民币了。此人长的不错,却因家贫娶丑妻,人皆言其福源于其丑妻,故即使发达了,其也未曾休妻。这里面又有很多的故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