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60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璟当然不会帮助他。当年唐周大战,打南唐最厉害的就是赵匡胤,现在赵匡胤要平定内乱。李璟自然不敢凑热闹。李璟清楚,李重进的几千老弱绝对不是赵匡胤的对手。
  现在帮助李重进无异于引火烧身,等赵匡胤灭掉李重进,他会有充分的借口接着发兵南唐。李景不愿意给赵匡胤这个一个轻易的借口。李景把李重进的密信送给了赵匡胤。
  得到李璟的密信,赵匡胤立即部署平叛工作。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他准备走一步棋。这步棋可彻底瓦解李重进的抵抗意志。一天夜里,他把李重进在京供职的两个儿子召过来,对他们说:你父亲谋反,这又是何苦呢?江南既没无精兵良将,也无粮草外援。你们抓紧乘坐驿站的公车回去告诉他,只要他肯悬崖勒马,我不会杀他。
  李重进的儿子吓得心惊肉跳,汗流浃背,痛哭流涕。他们立即乘着专车跑回扬州。把赵匡胤的原话告诉了李重进。李重进正在跟部下商量造反方略。

  听到这一席话,李重进大为恐惧,大家开始泄气,士兵惊惧不已,军心涣散。
  李重进的部下开始叛逃,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感觉跟李重进没有什么前途,带着自己的几名亲信,杀出扬州,向大宋投诚。
  安友规的出逃,让李重进对身边的大将产生了怀疑,他担心手下人不会跟着自己,也担心这些人会杀掉自己向赵匡胤邀功。
  李重进失去了理智,他逮捕了十几名军校,开刀问斩。这些将士们在临行前高呼:我们都是大周的边将,您也是忠心于大周,为什么不让我们效力呢?李重进不听,把他们悉数斩首。

  赵匡胤下诏书宣布李重进叛乱,褫夺官爵,与此同时,着手准备平叛。
  赵匡胤命令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率领先锋,直扑扬州。
  吴廷祚为东京留守,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控制首都的行政和军队。
  赵匡胤亲自率领大军御驾亲征。
  这个平叛的阵容可谓无比豪华,用这么多人,这么大的阵势来对付城防空虚,只有几千老弱驻扎,豆腐渣一样的扬州城。
  赵匡胤对李重进太重视了,赵匡胤劳师远征,兴师动众,并且御驾亲征,这也印证了李重进的可怕,赵匡胤很害怕李重进。
  这时,打仗的没有名将高怀德,他在哪里?他跟赵匡胤的寡妇妹妹刚刚结婚,新婚燕尔,鱼水欢情。
  对这个拿着擀面杖打自己的妹妹,赵匡胤准备让这两个人好好度蜜月,打仗的事,交给其他人来做。

  日期:2016-06-29 14:31:12
  更新108(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12)( 每日更新)
  赵普的书袋
  出征之前,赵匡胤请教赵普扬州的战事。赵普对李重进进行总结,他说了这么几句话
  李重进守薛公之下策,昧武侯之远谋,凭恃长淮,缮修孤垒。无诸葛诞之恩信,士卒离心,有袁本初之强梁,计谋不用。外绝救援,内乏资粮。
  然后赵普得出结论:急攻亦取,缓攻亦取。
  不管我们快打还是慢慢打,都能打下来,李重进必败无疑。
  短短几十个字,赵普同志引经据典,得出结论:怎么打都能赢。
  1薛公之下策:

  西汉初年,英布造反,汉高祖刘邦就召见了薛公咨询英布造反事宜。
  薛公回答说:如果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刘邦)所有了;计出中策,胜负难料;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无忧。
  薛公分析了英布可以选择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东取吴国,西取楚国,吞齐占鲁,传檄燕国、赵国固守本土。

  中策:东占吴国,西占楚国,吞韩占魏,占有敖仓粮食,封锁成皋要道。
  下策:东取吴国,西夺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身跑到长沙。
  最后薛公得出结论,英布一定会选用下策。因为英布本是骊山刑徒,没什么大出息,好不容易做到了万乘之主。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富贵,从不顾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
  说李重进是守薛工之下策,是没有道理的,英布造反时候,跟刘邦势均力敌,他可以从上中下三策中进行选择。
  但是李重进实力跟赵匡胤比,相差太过悬殊,他要造反实在没有什么可选择。
  如果非要说是下策,那是因为造反时机不对,他应该联合李筠。
  2 武侯之远略。
  武侯就是诸葛亮。诸葛亮辅助草鞋贩子刘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诸侯,最后巧取豪夺,攻城略地,占据蜀地,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隆中谋略。
  说李重进没有诸葛亮的谋略,是比较正确的。当然,赵普本人也没有。

  不过李重进似乎要比诸葛亮厚道,刘璋对刘备这么好,诸葛亮却找了个刘璋暗弱的借口,很早就想干掉刘璋。
  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但对无辜爱民的刘璋可谓不择手段,下手很黑。
  3诸葛诞之恩信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将军。后来因为看到自己的好友都在政治斗争中死难,感觉很不安。于是联合东吴造反,诸葛诞把国库的钱财粮食全部分给不下,大家对诸葛诞很信服,他在军中恩信很高。

  但是,他的叛乱很快被司马昭平定,诸葛诞被夷灭三族。司马昭招降诸葛诞的麾下将士,几百人拒绝投降,他们表示:为诸葛公死,死而无憾(不恨)。
  结果几百人全部被杀。
  说李重进没有诸葛诞的恩信,也是不大准确的。《长编》说李重进性情粗鄙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赏赐给将士,将士们怨声载道(性鄙吝,未尝有觞酒豆肉及其士卒,下多怨者)。
  这条记载基本是赤裸裸的抹黑。我们知道,李重进是一个好人,也没有说什么贪腐的情形。所以李重进不像诸葛诞一样,有那么多黑钱。
  李重进镇守的扬州基本是一个贫困城市,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府库空空,李重进没有钱给将士们也是情有可原的。

  将士们怨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因为给不起赏赐就说人家铁公鸡,显然是不客观的。
  有钱不给那叫吝啬,没钱不给那叫实事求是。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李重进同志进行恶毒的人生攻击。
  4 袁本初之强梁
  袁本初就是袁绍,袁家四世三公,世代官宦。汉朝灭年,袁绍占据四州,实力强大,却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袁军一蹶不振,从此袁家家道中落。
  官渡之战时,袁绍不听取谋士的建议,刚愎自用。结果被曹操奇袭乌巢,导致粮草尽失,军心涣散。而曹操同志,听取袁绍军中投诚的谋士许攸的建议,最终奇袭乌巢,打败袁绍。
  说李重进刚愎自用,不听计谋,是不准确的。李重进的错误是太过听信谋士的建议,而谋士又是双面间谍,自己在高压态势下,丧失了理性和清晰的判断力。最终错过造反的最佳时期。
  日期:2016-06-29 20:11:05

  更新109(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13)( 每日更新)
  登时攻拔
  在赵普看来,李重进这个人目光短浅,没有智谋,贪财寡恩,没有恩信威望,刚愎自用,不纳忠言。现在仅仅凭借着淮水,困守孤城,士兵离心离德,没有强大的外援。
  肯定要失败。

  赵普对李重进主观条件的分析,无疑是恶毒的人身攻击,毫无事实根据。但他客观条件的分析是入木三分的。
  当然结论也是正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