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42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当时的赵匡胤,就是在装睡,外面的谈话,他听得清清楚楚,但是他还不准备起床,难得糊涂。

  赵匡胤同志准备将装睡进行到底。大家都不敢叫醒正在呼呼大睡的赵匡胤。这就苦了大兵们,赵匡胤同志在睡觉,大兵们不敢睡觉,就围绕着赵大帅的军帐等候赵匡胤同志醒来。
  大兵们集体失眠,围绕着一个睡着的老大等到天亮。大家生怕赵匡胤同志会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
  日期:2016-06-20 20:18:46
  更新73(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1)( 每日更新)
  大年初四
  1 黄袍加身
  第二天,天终于亮了。这一天是大年初四。
  一大早,将士们全副武装,在赵匡胤的辕门前集会示威,然后闯入赵匡胤同志的寝室楼。
  愤怒的大兵们包围了赵匡胤的寝室大楼。大兵们的喧哗声吵醒了睡眼惺忪的赵匡胤,赵匡胤同志惊起,以为外面发生了哗变。
  为了不让赵匡胤同志误会,赵普和赵光义同志进入了赵匡胤的寝室,向他说明情况。表明了大家要册立自己做皇帝的想法。
  赵匡胤同志走出寝室,准备训斥无礼的士兵。没想到他刚刚跨出大门,就有人就将一件黄袍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
  生米煮成了熟饭。
  就算赵匡胤同志再把黄袍脱掉,那也是谋反既遂,谋反要灭族。大家总算把赵匡胤同志拉上了贼船。
  无奈的赵匡胤已经毫无选择。
  赵匡胤同志很生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潜规则了。莫名奇妙地被手下的大兵们搞成了皇帝,赵匡胤同表现得很生气。赵匡胤似乎不想被皇帝,对于大兵们的拥戴,赵匡胤的表现是:固拒之。
  但是,大兵们不同意。

  看到赵匡胤的反应,大兵们很激动:谁敢反对赵太尉,就打烂谁的狗头。
  大兵们亮着手里的大刀长剑,几乎是胁迫着赵匡胤上了马。赵匡胤很不情愿,这个阵势,就好像一个不愿意出嫁的女人被挤进了花轿。
  大兵们山呼万岁,声震四野。
  面对拿着白刃的大兵们,赵匡胤此时的心境就像被日寇包围的八路军战士。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抵抗是没有意义的。放下武器,皇军可以保证你们不死”
  这时的赵匡胤,也发现,抵抗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赵匡胤不是宁死不屈的八路军战士,他准备投降。
  日期:2016-06-20 20:20:11
  更新74(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2)( 每日更新)

  2 约法三章
  赵匡胤同志拉住马缰,艰难地做出决定:同意大家的请求,但是他同时表示: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现在立我做了天子。如果能够听我的话,我就勉强同意做天子,如果不听我的话,你们另请高明吧。
  众将士听到赵匡胤同志答应当皇帝,赶紧下马,跪倒在地道:惟命是听。
  赵匡胤同志于是发表了人类历史上最简短的皇帝就职演讲:少帝和太后,曾经是我的领导;公卿大臣,都曾经是我的同事。你们不能够欺负他们。近世帝王,刚如京城的时候,都会纵兵抢劫百姓,擅自洗劫国库,你们绝对不能这么干。如果事情办好了,我自有厚赏;如果不听话,我会杀了你们。
  大兵们纷纷跪拜,表示听命。此刻大兵们的心情肯定是拔凉拔凉的。发财梦就这么破灭了。本来以为拥立赵匡胤能够回去抢劫开封的老百姓,可是没想到赵匡胤是个过河拆桥的主儿。
  但是,事已至此,赵匡胤表示会厚赏,虽然不会比自己动手捞的多,但也还能接受。

  赵匡胤于是命令大军,返回京城。
  为了让皇帝和大臣们做好心理准备,赵匡胤派客省使潘美前去通报工作。
  潘美,就是评书杨家将里的著名的大反派:奸臣潘仁美的原型。现在,他的身份是快递大哥兼信差。
  为了让赵匡胤的家人不至于成为朝廷的肉票,赵匡胤派人前去保护,把赵家人全部安排在寺庙里。在寺庙里负责全家安全的是赵光义。
  或许你会问,赵光义不是在陈桥驿吗?
  日期:2016-06-20 22:28:33
  更新75(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3)( 每日更新)
  3 赵光义的戏份
  历史书上是那么写的,但是,实际上,赵光义同志从来都没有参与过陈桥兵变。赵光义同志一直在开封看家护院。
  为什么赵光义又跑到了陈桥驿?因为史书在说谎。
  虽然发动兵变,欺负孤儿寡母在道德上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

  但是,对于大宋开国而言,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儿。此事对大宋的意义,绝对不亚于**成立对于新中国的意义。
  我哥当皇帝,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没有我的份儿?
  所以后来赵光义当皇帝以后,把太祖实录改了一遍又一遍。真宗时候,又改了一遍。
  其中有一个叫王禹偁的官员,不想说谎话,结果被贬官到黄州,到黄州以后,他写了文章,表示:陈桥兵变的时候,赵光义根本不在陈桥驿。
  而《长编》表示:赵光义同志不仅参与了陈桥兵变。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太祖本来打算重兵抢劫百姓,赵匡胤叩马劝谏,请求哥哥不要抢劫百姓。
  赵匡胤在赵光义的恳切请求下,答应了所请,开封百姓面授抢劫。
  赵光义厚道仁君的形象,立即变得高大上起来。
  但是李焘在写《长编》这一段时候,加了一个注脚:我这么写参考的是新录(《太祖实录》修订版),旧录(《太祖实录》原版)里面没有这回事。旧录说是太祖自己主动约束部下,赵光义仅仅当了传声筒,把军队的请愿要求告诉了赵匡胤。
  综合这一切的证据,我们认定赵光义在说谎,为什么要说谎。这么说,他就是开国功臣,甚至功劳第一,他是仁德之君,这样一来,简历就漂亮多了,自己的皇位就多了几分合法性。
  赵普写了一本书,叫做《飞龙记》,对赵普本人在此次兵变的贡献做了深入的总结。
  据说,政变发生后,官兵确实也包围了寺庙,结果在和尚们的保护下,赵家上下度过危机。
  赵匡胤脱掉黄袍,率领大军大军从仁和门进入开封,秋毫无犯。守门的是赵匡胤的心腹石守信,所以他很配合地打开了城门。
  赵匡胤进城,没有出现十年前郭威入开封时矢射如雨的大规模抵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