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38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个发现赵匡胤王气的人更厉害。韩微,韩通的儿子。韩微从小得病,驼背很严。他有个外号叫韩橐驼,身残智坚的韩微,发现了赵匡胤有人望,经常建议韩通早点干掉他(每劝通早为之所),结果韩通每次都不听,卒死于难。

  没有办法,发现风险的都是些小人物,而肉食者对于这一切闭目塞听充耳不闻,虽然他们看到王气,但是无能为力。
  很快,这个三方辅政格局会被颠覆。
  日期:2016-06-18 13:11:06
  更新63 (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 每日更新)
  第七章 陈桥兵变
  一 女子与小孩
  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即位,辅政的是20多岁的符姑娘。柴宗训就是周恭帝,当然这个名字是大宋给的,恭指的是尊贤贵义。

  历史上叫恭帝的还有几位,晋恭帝司马德文,隋恭帝杨侑,西魏恭帝拓跋廓,宋恭帝赵顯。
  除了封号是后朝给的外,这些恭帝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有三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英雄的祖先叫太祖,有一个无奈的身份叫傀儡,有一个悲惨的命运叫不得好死。
  柴宗训不一样,他是末代皇帝,但不是傀儡,也没有不得好死。

  我们回望一下柴荣死后大周的朝廷构造:7岁的小皇帝,20多岁的小姑娘构成国家元首。下面是三个垂垂老矣的宰相,还有一个年富力强(33岁)、异军突起的禁军老大赵匡胤。
  7岁的皇帝(实际只有6周岁),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儿,大班刚刚毕业,你不要指望他天纵英明。懵懂无知的小皇帝,你实在无法胜任复杂的朝政。
  如果你想了解小皇帝的政治水平,可以问问亲戚家6岁的小朋友,看看他对政治了解多少。皇帝是指望不上了,估计上朝时,他憋不住尿,会就地解决。
  皇帝的背后,还站着符太后,很可惜,太后也只有20多岁。搁在现在,正是少女思春的年龄,对于政治,他也不太懂。所以凡事只能仰仗宰相们。

  有人说,女人研究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折磨。
  我认为,年青女人搞政治,对于女人和政治都是一种折磨。
  你可以看看现在的国企和官场,能够走到领导岗位女人,除了极个别个人比较厉害的。一般都是他背后的男人比较厉害:要么老公比较厉害,要么老爸比较厉害,要么跟她有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男人比较厉害。
  当然,历史上,也有例外,比如吕后,武则天,刘娥,辽国承天萧太后,孝庄,慈禧。这些女人们都是非常厉害的女政治家,甚至比男人还要厉害。
  对于政治,他们有着高度的热情和智慧,玩政治正好是他们的兴趣爱好。
  但是很遗憾,符太后虽然有一个厉害的爹,但是从本质上讲,他是一个小女人,一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
  对政治,他实在是搞不明白。
  柴宗训在位的半年时间,基本在忙两件事儿。
  第一件,就是柴荣同志的国葬。首席宰相范质是国葬总指挥(山陵使)。范质很忙,所以实际上主持柴荣葬礼的是副总指挥(山陵副使)李涛。

  对,就是那个被柴荣评价为轻薄无大臣体的李涛。
  让这么一个人来轻薄死皇帝,估计柴荣也是不高兴的。
  第二件,就是各个大臣的工作变动,主要是升官。新皇登基,总要给大家一点好处。要么升职,要么加薪。这个是皇帝的恩泽,目的在于让大家继续好好工作,为新领导好好卖命。
  当然,这些活具体都是宰相班子在抄刀。
  欧阳修在他的国史《新五代史》里,留给他的文字只有不到一百字: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训也。及北取三关,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时年七岁。显德六年六月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宋兴 。
  对于一个当了半年的小皇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所以旧五代史就围绕着国葬,升官,和兵变凑字数。
  就像大学生写毕业论文,一个字能说明白的,用五个字;一句话能说明白的,用十句话。这么凑来凑去,总算凑够了2000多字的恭帝本纪。
  如果翻译过来,大概是本科论文的篇幅。
  其实小皇帝的简历非常简单:七岁即位,半年后退位。
  其他的,大臣们帮着他张罗他爹的葬礼,帮他安排调岗。以及后来赵匡胤即位,给他调动工作。
  这一切都跟他无关,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七岁的孩子。
  眼下大周朝廷格局是:一个小孩儿,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一帮子老气横秋的书呆子,一个正直壮年的将军。
  主少国疑。
  日期:2016-06-18 13:13:28

  更新64 (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2)( 每日更新)
  二 兵变前夕
  显德六年959年,冬天,韩令坤诏防北边。韩令坤是侍卫司的第三长官,实际上,因为老大在扬州,他是第二。
  他还有一个身份,赵匡胤的发小。他是赵匡胤的心腹,是赵匡胤集团在侍卫司的最高代表。他领兵北上时,不知道赵匡胤有没有跟他面授机宜。
  不过,即便不沟通,他跟赵匡胤也是心照不宣的。
  赵匡胤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很重感情。韩令坤很敬重赵匡胤,赵匡胤对韩令坤很好,他们在做同事的时候,关系特别好(情好亲密)。
  当年在扬州城,赵匡胤就表示兵过六合者,折其足。赵匡胤怕伤了韩令坤的面子,又专门给韩令坤写了一封掏心掏肺的信:你把扬州丢了,你觉得皇帝会放过你吗?本来打算跑路的韩令坤决定死守。
  后来三人一道(还有张永德),保住了扬州城。韩令坤事后因此升官。
  那个时候,韩令坤觉得,赵大哥真好。
  后来韩令坤死了,已经是皇帝的赵匡胤很悲伤,素服发哀。
  一个皇帝因为一个臣下的死,穿了素服,这得需多么深的感情。
  韩令坤也是个江湖人士,喜欢行侠仗义。他跟赵匡胤志趣相合。在攻打南唐的时候,韩令坤俘虏了南唐大将陆孟俊,准备把他押送到柴荣处。

  这时,他听到帘子后面,妇女杨氏抚膺恸哭,韩令坤就问怎么回事。
  杨氏说:当年陆孟俊杀我全家200口,我是因为被人藏起来才得以幸免于难,希望将军能替我报仇。韩令坤把陆孟俊叫过来对质,确认无误后当即表示匡扶正义,做个人情案,杀掉陆孟俊。
  像不像当传说中的,当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在行侠仗义、英雄帮美方面,两个人特别一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