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23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5 西征:练兵之战
  但是柴荣并没有立即用兵,在大战之前,他想西征,先练练兵,检验一下大周新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军容好看,正步踢的齐,方阵走的好可能是大学生军训,不一定就真能打。
  练兵的对象是秦、凤、成、阶四州。四州地理位置在大周跟蜀国交界,本来是中原固有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但是在后晋时期,被蜀国趁火打劫,抢去了。中原政权一直没有空闲把它拿回来。

  柴荣准备先西征,显德二年,柴荣派向训率领大军西征。
  战略目标:收复四州。
  这一仗打的不太顺利,大周劳师远征,粮草不继,而且敌方将领是蜀中名将高彦俦。向训很快把练兵之战打成了持久战。
  柴荣很郁闷,战争是个无底洞,持久战是个填不满的钱坑。打成持久战,就得不断花钱,柴荣是个商人,不想乱发钱。
  宰相为首的文官集团提出撤兵,但是柴荣也不想撤兵。统一大业还没正式开始,岂能在摇篮里就给流产了。
  但是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商人皇帝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用力但是不能用蛮力,柴荣同志是个商人,懂得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如果实在打不下来,心里再郁闷也要撤兵。至于到底能不能打下来,他决定派一个得力的人去看看情况。
  柴荣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很勇敢,很有种,很忠诚,很能打,很有智慧。
  这个人就是禁军校长赵匡胤。他工作很认真,作为朝廷的特派员,他直接跑到前线观察,分析敌我情况,做到了知己知彼。摸清情况后,他很快给皇帝打了个报告,在分析了敌我态势后,得出结论:四州可破。
  这个结论非常有风险,宰相等绝多数大臣都说不能打,赵匡胤说能打。在朝廷的听证会上,赵匡胤同志估计没少挨批斗。但是这个结论,大领导很满意。既然能打下,那就打吧。结果不久捷报频传。几个月后,四州全部收复。
  赵匡胤是个相当有胆识的战略家,完全不懂得官场生态。
  他在分析过后,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考虑宰相们的感受,直接把把自己的结论告诉皇帝。如果打败了,追究战败责任,估计宰相和皇帝第一要找的人就是他。
  换别的人过去,估计顶不住这么大的精神压力:宁可无功,不可有过。赵匡胤是个事实求实的人,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一个人的真理。
  但是,结果是不错的,四州收复,柴荣甚悦,对赵匡胤更加倚重。
  日期:2016-06-08 20:22:51
  更新41(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四章 三征南唐 1 风流南唐 )( 每日更新)
  收复了中原故土,柴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剑指江南。准备收拾江南:矛头直指南方第一强国南唐。
  一 出兵的理由
  出兵的借口,是很容易找的。王师统一,去解救水深火热的江南百姓。
  显德二年(956年)11月,周世宗下诏准备出征。

  诏书表示:朕自即位以来,统御寰瀛,从来没想过要兴师动众,穷兵黩武,但是南唐是个昏乱之邦,所以我们要举吊伐之义。
  南唐这个小国,居然敢对抗中央,另立朝廷。六十多年来,飞扬跋扈,割据一方,僭称伪号。趁中央不安定,在东南不断搞小动作,招降纳叛,趁李守真叛乱,攻占高密,杀掠吏民,无恶不作。
  中央考虑到南唐灾荒,施行仁政,允许边境贸易,把他发动侵略的将士全部放回。中央一直很克制,从来不侵犯南唐。我们从来没干过对不起南唐的事儿,南唐实在太坏了(我无所负,彼实多奸)。
  直到现在,南唐还在跟契丹勾勾搭搭,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在诏书里,柴荣还交代了南唐必然亡国的命运:吴孙皓之计穷,自当归命;陈叔宝之数尽,何处偷生。
  对于弃暗投明的,柴荣许诺丰厚的赏赐:车服玉帛岂吝旌酬谢;山河土地诚无所爱。大周朝刑赏之令,信若丹青。
  对于有执迷不悟的,柴荣表示后果自负(宁免后悔)。
  有没有道理,取决于有没有实力。诏书这个东西,想怎么写,就能怎么写。你想打人,还怕找不到动手的理由吗?
  这个道理很像跟现在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笑贫不笑娼。
  你有钱,你说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不管你的钱是怎么来的,贪污受贿在所不问;你没钱,你说什么都是没有道理的,哪怕说破嘴、口吐莲花也没有用。
  你有权,你说什么都是重要讲话,大家对你唯唯诺诺,恭恭敬敬;你没权,你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大家对你爱理不理,不屑一顾。

  屁股决定脑袋,实力决定道理。
  显德二年955年11月,大周以李谷为主帅,率领十二员大将,以及训练有素的大周禁军,出师南征,战略目标南唐,主战场在寿州。
  二 南唐的文艺气息
  此时的南唐,是南方第一大国,也是南方第一强国。
  它的国号叫大唐(历史上有李世民的大唐,李存勖的后唐,为了区分历史上称它为南唐),以大唐王朝的继承者和正统自诩。此时的大唐皇帝,是李璟。
  李璟的王气
  李璟是个风度高秀、善属文、性和柔的君主。南唐高祖李昪本来不愿意立这个性情温婉的文艺工作者。

  可是王气这个莫名奇妙的东西帮了他。
  有一次李昪睡午觉,梦见一只黄龙飞出宫殿,矫首内向,如窥伺状。李昪惊醒,派人去侦察,发现李璟依楹而立,遣人候上动静。于是立嫡之意遂决。
  李昪一直感觉这个儿子冒冒失失,想要废掉他。因为这个梦作罢。
  天命不可违。李璟也知道亲爹不喜欢他,所以即位的时候,在灵前订立金匮之盟,立李景遂为皇太弟,兄终弟及。
  李昪对李璟很不放心。临时之前嘱咐道:不要轻易用兵。李璟答应的很顺从。
  但是文学上很成功的李璟希望建立功业。944年,李昪的尸骨刚冷下去,李璟出兵灭闽,950年又大兵攻打南楚。
  日期:2016-06-08 20:27:47
  更新42(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四章 三征南唐 2 李璟的功业 )( 每日更新)
  风流与腐败
  建立一些列武功之后,李璟洋洋自得,开始宠幸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文学儒雅的风流人物。
  比如冯延巳,写出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种小清新风格名句的大词人,比如韩熙载;李璟更清新,写出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样的千古名篇。
  这句词,被称为五代第一好词,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李璟执政期间,大兴土木,朝政腐败。任用冯延巳、陈觉等五人掌权,这五个人,南唐百姓给了一个响亮的名头:五鬼。

  大臣萧俨屡次劝谏皇帝亲君子远小人,皇帝不愿意听。
  皇帝不听,自然有自己的道理。用小人比较顺手,用君子比较费事儿。用小人,皇帝想改善生活,修建宫殿,选选秀女,小人很快就答应。
  如果你让君子来做这些事儿,显然很有难度。这些坚持原则的君子们,会在你刚动念想的那一刻,把你跟尧舜禹做一个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你如果这么干,你就是桀纣一样的暴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