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21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狄仁杰不是奸臣,冯道也不可能是奸臣。
  冯道有一本书,叫做《荣枯鉴》(有些人说不是他写的),相当深刻。
  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后人从忠君的角度,把他解读为永久享乐的不忠之人。实际上,冯道说的是人家祖籍在长乐而已。比如司马说自己是涑水司马光,你能说司马光是水货吗?

  后代人乱扣帽子,太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评这个不忠君的反面典型。即便冯道享乐,也没有什么纵欲之类的传闻,一生过得节俭,即便是个快乐的老头,也仅仅是个知足常乐的,劫后余生的快乐,这种快乐,带着侥幸和责任。
  冯道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周世宗刚刚即位几个月。冯道死了,死在五代第一英主大展拳脚之前,对冯道而言,实在是个遗憾。
  日期:2016-06-06 03:00:00
  更新35(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三章周世宗时代 7 柴荣的小康梦 (1) 每日更新。因楼主最近几日不便上网,预先连续更新3天的内容 为别为更新 33 34 35)
  四 柴荣的小康梦
  高平之战后,北汉元气大伤,无力再度南侵。而北方邻国契丹刚刚进入睡王耶律璟的18年沉睡统治,耶律璟天天忙着喝酒、睡觉、杀人、打猎,实在没有心情去对大周用兵。
  大周迎来了外交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契丹酒桶当国,北汉也被打残了。
  两个邻国,一个有心无力,一个有力无心,大周的北部边界异常安定,边患基本消除。周世宗准备放开手脚,统一全国。

  高平之战虽然大获全胜了,但也是险胜。对于军队成群结队临阵溃逃倒戈的情景,柴荣记忆犹新,尤其是东路军,望风而逃,差点把皇帝赔了进去。
  刀光剑影,沙场建功,柴荣是很欢迎的。但是柴荣并不喜欢马革裹尸,英年早逝。敌人大规模冲过来,自己的军队大溃败,这一幕让柴荣痛心疾首。
  如果不是几个部将玩命抵抗,柴荣怕是真的如宰相冯道所言:遭遇不测了。可能存在的身死人手的命运,让柴荣想起来都觉得脊梁发冷。
  1 整军
  这是一个君臣义绝的时代,这是一个兵强马壮者当天子的的时代。

  柴荣感同身受。他手下的那些兵,经此一战,他也看出到底来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了。这些人刚开打就跑路,没有胆量、没有理想、没有道德。他们就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兵油子。
  简单一点:政治素养太差。
  柴荣决定,对禁军进行整顿,建立一直全新的禁军。
  十月,柴荣发表整军演讲:禁军将士老的老,少的少,武士和懦夫并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部分兵油子都是走后门进来的。今年高平之战,刚开打就有人望风而逃,如果不是朕亲当坚阵,几至丧败(其实主要是几个大将)。兵在精而不在众,一个甲士需要一百户人家养着,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兵渣一个都不留。现在要一一点检,精锐的编入一级作战部队,怯懦的自谋生计吧。

  随后,柴荣着手整军。他要建立一所新式军官学校,赵匡胤同志担任校长,直接领导整军工作。赵匡胤同志接到命令后,干的很认真,充分贯彻领导兵在精不在众的思想,坚持按照一一点选,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大力整顿禁军。
  老弱病残打发回去种地,混饭吃的兵渣全部扫地出门;招募天下壮士,在殿前司的编制下,组建一只特称部队,称之为殿前诸班。
  鉴于殿前司和侍卫司力量失衡严重,赵匡胤从侍卫司中挑选精壮部队补充到殿前司,保持两派禁军实力的大致均衡。
  整军的效果很明显,赵匡胤为大周打造了一支精锐新军,柴荣检阅以后发现:诸军士伍,无不精当,兵甲之胜,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也。
  柴荣很满意。

  柴荣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做皇帝也用了商人的思维。整顿禁军,省下了很大一笔军费(减冗食之费)。面对着五代之后最为强大的武力,柴荣感慨万千,统一大业计日可待,柴荣很高兴。
  日期:2016-06-06 03:01:26
  更新36(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三章周世宗时代 7 柴荣的小康梦 (2) 每日更新。因楼主最近几日不便上网,预先连续更新3天的内容 为别为更新 33 34 35)
  2 赵匡胤的班底
  赵匡胤也很高兴,作为这次整军的直接负责人。把强大的侍卫司削弱了,自己所在的殿前司一举超越侍卫司。在整军过程中,赵匡胤几乎和所有的军官混了个脸熟。
  所有的中下级军官都是赵匡胤一手提拔的,他们很感念赵匡胤。赵匡胤开始有了自己的班底。
  整军时候的赵匡胤,所处的位置就像黄埔军校蒋校长的位置。黄埔军校的所有军官都是蒋介石的学生,构成蒋介石执政的班底。
  所以后来蒋桂分裂、李宗仁当了总统,蒋校长还是国军内部最有力量的人。李宗仁发现自己根本指挥不了军队,连国民政府的正常运转都玩不转。
  军官都是蒋校长的人,谁会听李宗仁的。所以后来李宗仁下野,蒋介石东山再起。靠的就是黄埔班底。
  班底就是力量。
  而这些被赵匡胤提拔的中下级军官,将构成赵匡胤的班底。
  现在禁军校长赵匡胤,也有了这样一个无比强大的班底。
  这时,他的义社十兄弟开始形成。赵匡胤组建了自己的小集团。
  郭威是个好老师,赵匡胤是个好学生,郭威当年在李存勖军中,就跟李琼等人结为十兄弟。他们喝酒放血,赌咒发誓:凡我十人,龙蛇混合,异日富贵,无相忘,芶渝此言,神降之罚。
  郭威的十兄弟,只有李琼比较有名,他总是在教导文盲郭威同志好好读《痫外春秋》 ,教育郭威依正治国,以奇用兵,文盲郭威学习很认真,感觉很受用。
  郭威同志是个泥腿子,一辈子都在读这一本书;就像关公,每次读书都是春秋;就像打酱油的小学生,每次看书都是前几页。
  郭威的十人团,其他八个基本没什么名气。但是赵匡胤的不一样,这是一个天团,十个人个个都有传记。
  日期:2016-06-06 03:06:01
  更新37(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三章周世宗时代 7 柴荣的小康梦 (3) 每日更新。因楼主最近几日不便上网,预先连续更新3天的内容 为别为更新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周三后接着更新)

  3 皇帝的阳寿
  整军工作完成后,柴荣开始把统一大业提上日程。为了合理分配余生时间,他准备找皇家算命师王朴算一卦。
  柴荣:朕当得几年?
  王朴:臣固陋,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外非臣所知也。
  柴荣: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对三十年的阳寿余额,柴荣很满意。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十年足够了。于是柴荣的三个十个年计划出炉了:第一个十年:完成统一;第二个十年:休养生息;第三个十年:全面小康。
  柴荣提出坚持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三十年不动摇。对于一代英主柴荣而言,三十年,绝对够了,还可以开几年小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