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60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上我们念兹在兹的“抗日战争”并不是日本军方重点关注的焦点。又大又弱的中国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却没有日本进行战争所必不可少的石油、橡胶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作为一个岛国,海军在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没有石油海军的战舰和飞机不过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而已;没有橡胶日本的车轮就无法转动,机器运行所必不可少的密封件就无法制造,而整个亚洲只有东南亚才出产这些东西,日本人能不眼馋吗?这就是日本人念念不忘的“南下”战略。但出产橡胶和石油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是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如果要武力夺取这些地区势必要与英国和荷兰开战。对此日本并不担心,当时荷兰已经被德国消灭,英国也被希特勒打得屁滚尿流,独自在小小的海岛上苦苦支撑,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那里还顾得上万里之外的殖民地呢?

  让日本人最头疼的是菲律宾和珍珠港。当时的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而菲律宾又位于东南亚和日本之间,如果日本占领了东南亚,那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线交到了美国人的手里。美国人以菲律宾为基地随时可以切断由日本通往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日本人怎么能够忍受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更是一把随时准备插入日本胸膛的尖刀,如果不消灭太平洋舰队,不但海上生命线会被太平洋舰队随时切断,而且日本本土都会有遭受直接攻击的危险!如果执行“南下”战略那么消灭太平洋舰队,攻占菲律宾就是必然的!但这就意味着与美国的战争!但是日本的能打得过美国吗?
  “北进”战略也在日本军方很有市场。“北进”就是以“满洲”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获取自然资源丰富的苏联远东地区的广大领土。自日俄战争后,俄国及苏联一直对失去中国东北地区耿耿于怀。失去了中国东北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大连和旅顺这两个不冻港。苏联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却大多都位于北极严寒地区,一到冬季就会结冰,极大的限制了苏联海军的行动和海上贸易。在远东地区获取不冻港是自沙皇俄国时代就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却被日本活生生的抢了去,苏联人岂能不耿耿于怀?况且日本在“十月革命”后趁苏联内乱还出兵侵略西伯利亚,苏联对日本可谓是苦大仇深,血海深仇那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日本要保证伪“满洲国”的安全就要彻底打败苏联,事实上日军战斗力最强的关东军七十万人始终都驻扎在伪满和苏联的边境线上,日本人知道迟早要和苏联一战!为了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日军曾分别于1938年、1939年挑起“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向苏军挑衅,结果被苏军打得一败涂地,屁滚尿流。日本人吃了亏学乖了,知道苏联不好惹;苏联面临德国入侵的威胁也不想把事情搞大,于是两个强盗达成协议,互相承认对方在“满洲”和“蒙古国”的利益,以出卖中国的主权为条件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这就使得“北进”的战略企图胎死腹中,而占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的“南下”正式成为日本的国策!

  日期:2016-05-05 14:43:03
  五,美国的态度
  由于日本公然侵占中国东北,粗暴践踏《九国公约》,破坏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对日本的扩张野心始终抱有极大的警惕。美国坚持“史汀生主义”,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并在道义上支持中国政府。当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故而美国并没有以武力迫使日本放弃伪满的打算。但日本欲壑难填,又接连挑起一系列事端企图蚕食中国,最终于1937年与中国政府爆发了全面战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意味着美国在华利益的受损,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美国寝食难安的是万一日本彻底征服了中国那么美国就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实力与美国相当的日本了!这是美国绝对无法接受的!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侵略成性的国家结盟,这意味着什么?1941年4月日美展开谈判,谈判的核心即中国问题,虽然美国准备作出妥协,愿意承认“伪满洲国”,但日本的目标却是整个中国及东南亚,谈判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了向日本施压,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正式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向中国政府提供物资以抵抗日本的侵略,日美矛盾进一步加深。1940年6月22日法国被德国打败正式宣布投降,德国在欧洲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扩张野心。1941年7月日本趁火打劫,迫使法国维希政府同意日军“和平”开进印度支那。日本的侵略范围进一步扩大,直接威胁到了美、英及荷兰在东南亚的利益,更可怕的是日本根本就没有停止侵略的任何迹象!谁也不知道日本的野心会膨胀到什么程步!对于这样一个毫无诚信野心勃勃的国家,没有人敢担保日本到底要怎样才会满足!才会停下疯狂扩张的步伐!虽然罗斯福总统知道如果对日本实行新的禁运“可能会使日本提前进攻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同时也可能使美国卷入提前发生的太平洋战争”,但7月26日罗斯福总统还是宣布对日本进行全面封锁,并冻结日本在美的所有资产,接着英国与荷兰也宣布冻结日本资产。《纽约时报》认为这个措施是“除了开战以外的最严厉的打击”!

  1941年11月26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赫尔向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及来栖三郎特使提交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赫尔备忘录》,要求日本:
  一、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面撤退日本陆、海、空及丨警丨察部队;
  二、放弃日华间彼此毗邻的特殊紧密关系;
  三、事实上废除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
  四、在中国除支持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国民政府外,不得支持任何其他政府或政权。

  赫尔进一步指出,只要日本接受《赫尔备忘录》,那么美国将答应:
  一,日本的资产将被解冻;
  二,在相互实行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签订贸易协定;
  三,稳定美元、日元之间的兑换率;
  四,减少贸易障碍,在经济上给予日本其它方面较大的让步。
  面对来栖特使的抗议,赫尔的回答是“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如此!.......在探讨方面,我已作出了最大努力!”
  如此苛刻的条件日本怎么可能接受?如果接受了《赫尔备忘录》那么日本不但要失去已经占领的中国大片领土及资源丰富的印度支那,以后的日本还要带上紧箍咒,安安心心的做一个二流国家!
  再来看看美国。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已经把罗斯福总统逼入墙角,要么接受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及在中国的扩张,从此美国被踢出亚太地区并面对一个野心勃勃侵略成性的日本;要么就要和日本一战,没有别的选择!美国能接受一个包括整个中国及东南亚的日本吗?一个包括了整个中国及东南亚的日本将会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美国人想起来都要做恶梦!更何况这样的一个日本还是那么的野心勃勃侵略成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