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36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04 16:23:45
  让我们再回归正题。朴定阳被免职后,1890年初,闵妃派赵秉夏赴北洋,兴冲冲的请求修改三端、批准驻欧使节赴任和准许任用朴齐纯,这时唱黑脸的李鸿章出现了,坚持必须惩处朴定阳,否则其他两项免谈。
  接下来唱白脸的袁世凯帮助闵妃“周旋”此事,然后经过袁世凯跟闵妃的共同努力,直至9月,李鸿章还是毫不动摇,在致函总署时表示:“如彼迟迟搁置不理,我亦将此案暂悬不结,牵制其五国使臣难以很快成行。”
  就在闵妃终于发觉被耍了,正被袁世凯跟李鸿章的双簧戏气的上去不接下气的时候,好消息传来,1890年6月4日赵大妃(神贞王后)病逝。这位赵大妃一直是亲华派,每当袁世凯发表重要讲话而闵妃置之不理时,袁世凯总能搬这位老太妃出来,并且一搬一个准,让闵妃恨得牙痒痒。
  赵大妃逝世,根据惯例朝鲜应当派遣讣告使来华。但朝鲜却迟迟不派讣告使,袁世凯以“明彰体制、宣示各国”催促朗鲜按规行事。在袁世凯的一再催促之下,朝鲜才勉强派洪钟永(承旨,正三品)为讣告使来华。
  日期:2016-07-05 08:45:06

  俗话说,要尽孝的话在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尽啊,人活得时候不管,现在人都死了,再风光大葬有什么用呢。话虽没错,但既然是俗话说,那说的就是俗事,但现在却是政治大事。死人看得到、看不到都没关系,这就是要做给活人看的,给谁看的呢,就上面那句“宣示各国”,向西方列强展示清廷的宗主国地位。
  其实袁世凯很早之前就这么干了,为了达到即不明说自己是监国,又要让各国明白自己是监国的目的,又因无先例可循,袁世凯经请示李鸿章,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比照司、道(就是省长)拜谒[yè]亲、郡王的礼仪。“故每有公会知单,或不署名,或不应赴”,更不以使节身份与外国使节活动,遇有朝鲜官方与各国使节公会,袁则坚持必须居于“宾中之主,应坐于朝鲜宫主位之上”,反正就是一旦有外国使节出现,袁世凯就要表现的高人一等。

  1889年,美国公使主持对朝赈灾会议,邀请袁世凯参加。由于是美国主持,去了主陪就变主宾了,袁拒绝与会。美国驻朝公使很恼火,并通过其政府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质询:“袁世凯在朝鲜是到底干啥吃的?他的职衔与权限何在?”总理衙门回曰:“其职任虽不便显分二等三等公使等职,但其权利与尔各国公使相等。韩国不能慢待,他国也不能轻视。至于驻朝公使领事会议,自应由中国驻朝人员随时察度办理,是否参与会议,自行酌办。此本无一定体例,本衙门未便遥度,贵国似也不必过问云云。”

  日期:2016-07-06 09:10:40
  通过这件朝鲜慈善的事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点,美国人不懂什么叫宗主国。仍按国际惯例,把袁世凯作为普通公使分等级。
  第二点,美国人为什么不懂呢?这可以联系到朴定阳直接给美国总统递交国书一事。那份国书我也没看,但不用看也能猜到,肯定是不承认清政府的宗主国地位,并歪曲事实向美国求援。并且不止朴定阳,一直鼓动朝鲜外交独立的美国人德尼在他的《清韩论》中也歪曲此事。在本土的美国人,听到的都是否定清朝宗主国地位的消息,这也难怪美国人不懂。

  第三点,袁世凯为什么不参会?不是心疼慈善花点那点米,而因为会议居然是美国公使主持的。我要去了不就承认你是老大,宗主国地位是假的了吗。
  第四点,清廷的表现实在不给力。受《中日天津条约》影响,清廷还是按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解释此事,明明把朝鲜当属国,却不明说袁世凯是监国大臣。朝鲜派朴定阳、德尼造谣,清廷却不进行官方辟谣,只是想通过事实让美国人自己琢磨。
  综上所述,袁世凯就要把赵大妃的葬礼办出风格,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气势来。
  日期:2016-07-07 10:47:03
  收到讣告后,清廷派户部左侍郎续昌(袁世凯的老熟人,甲申政变后跟吴大澂一起干过朝鲜钦差)、右待郎崇礼为致祭朝鲜国王母妃正副使。当续昌与崇礼抵达首尔之后.朝鲜方面在美国驻朝大使的挑拨下要求取消“郊迎礼”(即清廷派出的钦差使臣,朝鲜国王必须亲自出城迎接)。
  在这两位代表看来,这不是一个是否多走两步路,有没有先管饭的问题,而是一个长辈去拜见晚辈还是晚辈来拜见长辈问题。续昌与崇礼两位代表也与袁世凯同仇敌忾,“不入汉城”。
  局面僵持住了,朝鲜赶紧喊刚结拜的美国大哥出面撑腰,美国大哥也早有准备,以武力作威胁,一时间“美提督兵船来仁(川).各国亦纷纷调兵。”高宗也请美国让停泊在仁川港的军舰上的50名海军士兵登陆入首尔护卫。
  这些小伎俩在袁世凯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前面提到过袁世凯曾作《论朝鲜不能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原因》一文,其中已经明确的给美国下了个定义“不喜欢生事”。再往前,还在大院君呼风唤雨的年代,1866年,美国军舰就试探过朝鲜,最终因国会没授权而撤离,那次 “战胜法、美”还是大院君自我标榜的政绩之一。那次朝鲜还开了两炮呢,美国都没敢还手,这次为了个外交仪式的争端,美国人就敢打?

  袁世凯随即致电李鸿章:“唯韩为华属,乃请外兵自卫,华如不问,是自弃其主权矣。”建议“调水师赴汉城代为保护”。面对强硬的袁世凯,最终“美兵撤退”(“定远号”编制329-363人,相比之下美国那艘只有50人的军舰也就是个零头)。
  日期:2016-07-07 12:18:53
  新拜的大哥关键时刻又掉链子了,1890年九月二十六日高宗也不得不出城迎接清廷的两位钦差大臣,亲自前往敦义门(西大门)外的慕华馆迎恩门迎接中国钦差,并当着各国使节的面,行三跪九叩大礼。总而言之,这是一次胜利的葬礼,团结的葬礼,成功的葬礼。
  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葬礼,重新树立起清廷宗主国的形象,粉碎了各种谣言,让美国等西方列强在朝鲜安心做配角。下面就是英美等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反应了:
  英国驻朝总领事禧在明向本国报告说:“我们曾经怀疑过中方所要求的对朝宗主权有效一事,现在这种怀疑得到了证实。我认为,无论对朝鲜内治外交的自主有何种意见,只要看一下朝鲜国王对谕祭文和吊祭使所表示的敬意,就可以看出朝鲜无疑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就连主张朝鲜独立自主、反对高宗迎接吊祭使的美国驻朝公使何德也不得不承认:“朝鲜国王对谕祭文所表示的敬意是不容置疑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