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儿——读透大汉三代帝王心史》
第35节

作者: 飘雪楼主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罢了,罢了,与其做无谓的抵抗,倒不如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子婴握笔的手在颤抖,他知道自己这一笔下去,秦朝就将彻彻底底画上一个句号了。罪人也罢,无颜面对祖辈也罢,子婴凄然一笑,闭上眼睛用那只颤抖的手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降”字。
  日期:2016-04-20 15:19:52
  公元前206年,历史的聚光灯对准了咸阳。出降这一天,子婴白衣白袍,白绫系颈,乘着白马素车,气氛沉重而压抑。如果不是刘邦那一身鲜艳欲滴的红衣红袍分外惹眼,整个世界都似乎沉浸在了无边的白色中。
  白色是死亡、悲伤、阴郁之色,红色是喜庆、快乐、幸福之色。白色缓缓向红色靠近,两种迥然不同的颜色靠在了一起,红色立即遮盖住了白色。一袭白色衣裳的子婴跪拜于地,能不被傲然而立的刘邦那火红之色遮盖住吗?

  刘邦以胜利者的高昂姿态接过了子婴双手呈上来的玉玺。一枚小小的玉玺宣告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大秦王朝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成谶,诚为斯也。
  值得一提的是,四十九年前,周天子也和子婴一样,白马素车,跪拜于地,双手呈玺,狂风大作,天地为悲……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秦始皇在灭掉六国后说过的一些话,其中有几句颇为耐人寻味:“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文中点评的正是秦始皇当时的心态。“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秦帝国都拥有了,还怕什么呢?
  日期:2016-04-21 09:20:44
  巅峰处的孤独,让人失去理智。这种孤独,是失控的孤独,是没有掣肘的孤独。秦始皇这几句话,相当傲慢自信,甚至是狂妄自大。在历史上,处于事业成功巅峰的君王,一旦头脑极度发热膨胀,失去清醒和理智,大都很快跌入谷底。
  《过秦论》中分析秦亡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形的敌人没有了,无形的敌人正在聚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中的这句名言,说得准确、精当、深刻。从秦国到秦帝国,这段漫无边际的奋斗史和短暂的盛衰史,发人深思,耐人回味,令人感慨。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满脸微笑的刘邦骑着宝马,在文武众将的拥簇下缓缓走进了咸阳城。城中的百姓很识时务,夹道欢迎这个新来的君王。这一刻流氓出身的刘邦感动了,眼睛突然一涩,一行热泪滚了下来。

  是啊,当年那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穷娃娃,当年那个整天无所事事放荡不羁的不良少年,当年那个三更半夜总是往寡妇房里钻的偷情者,当年那个守在泗水亭为人民服务的小小亭长,当年那个没花一分钱却娶了一个富得流油的老婆的大骗子,当年那个忍气吞声委身于项梁手下的蛰伏者……如今却风风光光地带领着数十万革命军进入咸阳,这个他一生中最神往的地方。
  日期:2016-04-21 10:42:15
  当年他那句“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叹犹在耳畔回荡,如今已一语成谶。对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刘邦来说,他还以为自己的一生就将碌碌无为地过完呢,可转眼间,他变成了关中王,帝王将相中的王啊!
  人生就是这样,命运之神一旦垂青,连自己都感觉像在做梦。此时,刘邦强忍着感慨的泪水不让它流出来,当即向众人挥手示意,并发表了胜利者的宣言。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召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慌!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高祖本纪》)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
  对受尽秦朝压迫的百姓来说,刘邦一进城就颁布的“约法三章”让他们大喜过望。是啊,秦国的法律不但繁杂,而且严酷,可以说是极度不合理,极度不公平。而此时,刘邦的“约法三章”简洁明了,打破了烦琐的条条框框,打破了贵族的专属特权,谁犯法就惩罚谁,公开、公平、公正。
  欢欣鼓舞的百姓纷纷从家里牵牛羊、持美酒慰问革命军士,而刘邦推托说为减轻百姓负担坚决不受。如此一作秀,关中百姓都对刘邦称赞有加。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这样,假惺惺的刘邦在一系列的伪装下,一到关中,就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这为他日后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刘邦得民心不同,此时的项羽在得到秦朝大将章邯的支持后,干了一件大失民心的大事。
  日期:2016-04-25 08:59:26
  第七章
  一锅粥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
   哀莫大于心死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秦始皇在求长生不老丹未果后,迁怒于所有的儒生,先后两次坑杀了数千名儒生。“焚书坑儒”事件惊动了世人,秦始皇的罪名从此又多了一项。
  当然,集体坑杀活人并非秦始皇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在攻打赵国获胜之后,秦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坑杀了赵兵四十万。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万人被坑杀时是何等悲惨的场面。视人的生命如草芥,视人如蝼蚁,这对人性本身来说,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