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儿——读透大汉三代帝王心史》
第5节

作者: 飘雪楼主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前是别人追他,现在是他追别人,由此可见刘邦对自己的现状还是不满意的。而他追星的人不是个一般的人物,是当在名震天下的大人物,说他的名字魏无忌也许知道的人少,但一提起他的外号信陵君那可以用说如雷大耳来形容了。对于这样的一位战国四君子之一。刘邦把当成偶像,原因有三。
  1、信陵君地位高,是不折不扣的“高富帅”:他是魏国国君的亲弟弟。

  2、信陵君人品好,是如假包换的“爱才士”:他对贤士求贤若渴,不管身份如何,地位如何,是守城门的老夫、还是杀猪的贩子、还是赌徒的,只要是贤士,都会拉下面子,亲往亲为去请教对方,甚至请到自己家里,好酒好饭地招待,只为和人家交朋友。
  3、信陵君计谋足,是力挽狂澜的“谋略家”:秦赵两国在长平之战时,赵国四十万大军一夜之间灰飞烟灭,首都也成了瓮中之鳖,被困得鸟而也飞不过,当时信陵君的姐姐便是赵国国相平原君的妻子,平原君自然请魏国给予援助。当时魏国大王却被强大的秦国的气势而震慑,不敢发兵相助。信陵君在劝说无果后,毅然决定召集手下三千门乏味,前去求援。好在这时,魏王宠妾如姬夫人被他所作所为所感动,冒死偷来兵符交给信陵君,从而使信陵君指挥魏国边防八万精兵前去救援,结果在邯郸大败秦军,从而彻底粉碎了秦昭襄王的一统天下的“天下梦”, 事后他却不接受赵王的大奖赏——五座城。以少胜多,有情有义,这一战过后,信陵君名扬天下。后来,魏国也受到了秦军的威胁,信陵君挺身而出,再次打的秦军落花流水……

  信陵君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总而言之,信陵君在刘邦的眼里就是一个值得自己去追的偶像。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快,刘邦烫的心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怎么让你伤心伤了你的心我的心好伤心”,刘邦伤心的是,比他仅大十多岁的信陵君此时已然英年早逝了。
  刘邦不远千里跑到魏国来,不是为了缅怀他,而是为了求教于他。
  好在信陵君虽然已经死了,但他手下的门客却还有很多。这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正在魏国当公务员的张耳。
  人间再无信陵君,人间还有张耳君。刘邦只好退而求其次来找张耳,当张耳的门客。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当信陵的君的徒孙。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张耳门下当弟子的两年多光阴中,是刘邦不断吸取知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获得营养的宝贵时间,在张耳的言传身教下,刘邦对信陵君的为人处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起来了,各方面的修养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什么叫求知若渴,什么叫幡然醒悟,什么叫洗新革面,让刘邦接下来慢慢告诉你吧。
  日期:2016-02-03 16:47:28
  贵人相助
  三年后,刘邦又回到了故乡,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天下不是再是乱的像一锅粥的战国时代了,而是成了秦始皇一个人的天下了。秦始皇新皇上任三把火,开始搜杀全国的“外士”,并美其名曰:思想革命。结果恭喜张耳,因为他的名气太大,成了秦始皇钦点的铺杀对象,于是,为了保住人头,他选择了“小隐隐于野”——开始了他并不光彩的逃亡生活。(看来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

  自身都难保了,张耳本着保护爱护“弟子”的原则,把刘邦打回了原形——让他从来哪里回到哪里去。

  就这样,刘邦又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沛县,沛县还是那个小沛县,街道还是那些旧街道,房屋还是那么破房屋,女人还是那些土女人,唯有他的心境已然不是那个心境了,他此时不再满足于逍遥快乐地混日子了,他的胸膛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心中已藏有如高山流水般的远大理想,这理想如深埋在地下的种子,正破土而出,拔节而长。
  理解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刘邦再次感受到这句话的真实。他在结束了三段经历完全不同的求学生涯后,面临的残酷现实是涛声依旧,如何生存,如何糊口?这是一个尴尬而又困惑的问题——再就业问题。
  为此,他做了两件改头换面的事。
  第一件事:改名字。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观点,追求一个与众不同、不同凡响的好名字无非是在“雅”或“俗”上做文章。有人喜欢文雅的名字,有人喜欢通俗的名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有雅的风情,俗有俗的韵味。《非诚勿扰》是一档收视率较高的婚恋节目,有一期,男嘉宾高高出场,主持人孟非问道:“你叫‘高高’,将来你的儿子叫什么?”“‘高乐高’”,男嘉宾脱口而出。主持人笑道:“不允许植入广告”。“那就叫‘高高高’吧。”主持人孟非:“有点像口吃。”黄菡:“高,实在是高。”观众席笑声、掌声一片。

  其实名字的雅和俗是相对的,俗到极致便是雅。我们不得不佩服王小丫、赵铁锤、邓前堆、刘五朵、牛盾的父母,他们虽然把子女名字的象征性、预言性、审美性、期盼性降至最低,送给他们一个所谓的俗名字,但是我们同样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值得推崇的好名字,这些人的成功或许有几分与这些与众不同的名字有关系。

  话题还是回到刘邦身上来,刘邦的父亲因为没有文化,在给儿子取名字时,为了图方便快捷,便分别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取名为伯、仲、季、交四个字。季在古词中是最小的意思。刘老爹当时以为他是自己最后一个儿子,便给刘邦取了这个名字。但刘父不会料到,他很快又生了第四个儿子,无奈之下,只好给这个儿子取了一个“交”(最末之意)字。
  但对于刘邦来说,觉得这个“季”文纠纠的象个女孩的名字,跟自己的哥们儿义气很不相符合,跟自己的形象也极为不符,于是,在受信陵君的思想薰陶,在受张耳的倾囊相授的教诲后,他很快把自己的名字从“刘季”改成了“刘邦”。
  邦既是他做自己当游侠生涯时的总结,出来混是要讲哥们儿义气的,只有这样,才能独霸一方之地不动摇。另一个喻意就是,代表他对过去生活的一个总结,觉得自己是应该洗心革面的时候了。
  日期:2016-02-04 10:59:22
  第二件事:结贤人。
  如果说以前刘邦只是满足于招集小混混这些“小人物”,那么,这时候他的眼光变高了,结交的都是“大人物”了。
  这其中对重量级人物就有萧何。
  萧何是丰邑人,自幼饱读诗书。出生于地主之家,在沛县衙门做吏椽(官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司法兼丨警丨察科长)。.
  办事公正,为人正直,深受沛县人的称赞。
  “干脆到朝廷去当官吧,我帮你向上面推荐一下。”县令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发现萧何的非凡才能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然而,令县令感到意外的是,萧何居然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他的好意,并且郑重其事地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