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34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28 10:53:47
  12月26日(旧历十二月五日),袁入宫面见高宗(这次真的是诚心诚意请你过来的),这次高宗的态度非常好“外甚亲密”,请袁世凯帮忙向北洋周旋朴定阳的事。后面又通过近臣向袁暗示,将对朴定阳秘密治罪而不予公布,请袁转告李鸿章了结此案,同时可以顾全双方的体面。
  高宗要松口,这阶级斗争又出新动向了。紧接着,闵妃派其亲信洪在羲(现名洪启薰)反复游说袁世凯,表示极为感谢,并后悔从前听信人言而怀疑、误解了袁。至于朴定阳案,实在难于公开处分,打算秘密治罪但不予公布,请袁以已经治罪上报李鸿章,以了结此案。如果不行,则挑个小错处置朴,含糊其词,“使人不能指实为违章罪,而在中国看来是已加惩处”。
  这已经很接近李鸿章给袁世凯透露的底线了,“将来结束,若他们恳求不办重罪,或将朴撤职并停止差委,便可下台。”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但袁世凯没有头脑发热,因为问题出在这句话上,“请袁以已经治罪上报李鸿章,以了结此案。”说到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开个空头支票就想让我把事给你先办了啊。并且口说无凭,连个证明信都不给开,将来出了事责任就推给临时工啊,并且前面你已经卖过我一次了,你让我再怎么相信你。

  日期:2016-06-29 17:12:14
  面对死不悔改的学生,袁老师再次亲自出马,告诉闵妃:戏,应该是这么演的。面对“天真善良”的洪启薰,袁世凯首先作出很感动的样子,然后吞吞吐吐地向洪启薰透露出李鸿章打算严办此案,事情极难了结,如果咱们的悄悄话让李鸿章知道了,“罪甚大”,并反复叮嘱洪启薰对自己所谈论的事,“万不可泄”(刚才怎么一不小心说漏嘴了);至于一起糊弄李鸿章,那是欺骗上司,他不敢与闻。但为保持中朝关系的大局,他“必尽力”。高宗可按原来的打算办,先把朴革职,然后他再了解社会上对此事的舆论,探察清廷有无允许从宽处理的意思,“方可相机周旋”。至于朝鲜政府的公文,可暂不呈报,如果北洋允许从宽,再随时呈报。袁世凯这番“掏心窝子”的话(“影帝”都是浮云),让洪启薰大喜,一直谈到天快亮时才回宫复命。

  洪启薰终于上当了,他本来想套套近乎,忽悠袁世凯先担上责任,把本案结了,好让驻英、法、德、俄、意五国公使能够拿到签证。至于这五国公使会不会再“不小心”的违反“三端”,朴定阳会不会再起复,袁世凯会不会被涮了,这些“小事”就不是他关心的了。结果由于道行不够,反被袁世凯给套了近乎,让闵妃先把朴定阳处分了,然后咱们再并肩对付共同的“敌人”李鸿章,我袁世凯“必尽力”,但要“相机周旋”。至于结案,可暂不呈报………………

  洪启薰高高兴兴的回宫复命,这行不辱使命,套出了袁世凯的底牌。闵妃也很高兴,袁世凯终于“上当”了,等我的五国公使出使了,还能受你管?至于朴定阳,今天免职,明天高升不就得了,你也管不着。
  日期:2016-06-30 09:11:48
  皆大欢喜,袁世凯也很高兴。在忽悠的领域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不管是面对比自己大17岁的洪(启薰)大叔,还是比自己大8岁的闵(妃)大姐,大7岁的李(熙)大哥,都被袁世凯耍的团团转。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中,一封假出兵电报把你们忽悠瘸了,一封假调兵电报把你们忽悠捏了,今天要十分钟内摆不平洪启薰,我白给你们当教师爷了。不要怪哥们演戏忽悠你们,是你们先要来演戏忽悠哥的。大家都在演戏忽悠,细节决定成败,即入忽(赌)场,认忽(赌)服输。袁世凯用实际行动告诉闵妃,什么叫:“蒋干盗书”。

  在这场好戏上演之前,袁世凯已把全部计划详细电告了李鸿章,“拟诱其先革朴职,次令政府复文认错”。并且给本片的制片人李鸿章安排了一个黑脸的角色,袁自己则出演白脸。面对袁突然提出更换角色,李鸿章欣然同意,亲自上场过了一把演反派的瘾,双方合作无间,成功地演出了一场外交双簧剧。
  把洪启薰忽悠走了之后,袁世凯随即上报李鸿章(计划已成功,思密达), 并请求李鸿章提防朝鲜驻天津使臣金明圭“伺察语风”,防止他向闵妃揭穿骗局。
  憧憬着“上当了的”袁世凯会“尽力”帮自己修改束缚自己的“三端”,从而能名正言顺的派使赴任,闵妃遂免去了朴定阳的职务(只是免职,没有处罚),拖延两年多的“违章案”至此暂时告一段落。袁世凯用尽各种手段,终于把清廷的面子给挣回来了。为表彰袁世凯,李鸿章于1890年2月给袁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并授袁二品衔。
  日期:2016-07-01 09:18: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