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第31节

作者: 唐岛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29 08:30:48
  幽云十六州(四)
  除了400毫米降水量线之外,幽云十六州之所以关键,还在于地形。也就是利用太行山北麓余脉,以及燕山山脉的群山组成的天然地理隔断,这样天赐的自然地理要素,为华夏民族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战略态势。如下图(温馨提示,放大了看)所示,
  日期:2016-11-29 08:36:55
  北方游牧民族选择的进攻方向示意图
  对于中原王朝来讲,需要承受的外来民族进攻方向有三个
  一是关中,二是山西,三是华北,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日期:2016-11-29 09:14:43
  幽云十六州(五)
  长期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正北和西北的草原文明以及东北的渔猎文明,这两个文明无论哪一个要逐鹿中原,都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行军路线问题。
  我们从宏观来考虑,之前已经提到的华夏龙兴之地——关中是首当其冲的。关中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陇西,无论是“踏破贺兰山缺”还是穿越河西走廊,进攻关中就一定要过陇西。所以,陇西是游牧文明在关中方向上的角力点。比如当年的犬戎,就是从陇西出发,一路打到了镐京(西安),从而灭亡了华夏民族的西周。
  从陇西一直往东走,是千沟万壑的陕北高原以及毛乌素沙漠,这样的地理结构,极大地保证了关中在正北方向上的军事安全。
  而从关中往东北过黄河,就到了华夏民族的河东地区。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河东地区实际上是由无数个山间盆地组成的。前文讲到的李渊,就是从太原盆地出发,一路南下渡河,最终打进了关中。除东部的长冶盆地之外,河东地区的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大同盆地,夹在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的这一连串小的山间谷地,像串糖葫芦一样,共同形成一个走廊式的单独的地理人口单元,成为华夏民族的传统农耕区。毫无疑问,游牧民族如果要对山西发动攻击,策马扬鞭跨越阴山山脉,云州(大同)将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站。我们放大了看山西这种独特的地理特点,如下(温馨提示,图需要放大了看)

  日期:2016-11-29 09:28:08
  山西地形图
  山西的“糖葫芦”式地形特点:
  大同盆地,忻(xin)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五个“糖葫芦”一字排开;

  所以,山西两侧,高大绵长的吕梁山脉,太行山脉,充分阻隔了外来势力的入侵。除了一些险要的关隘(以娘子关为代表的太行八陉(xing))之外,山西是一个绝对的半封闭地形地缘结构。
  北方异族势力,要想把这一串好吃的糖葫芦吃到嘴里,就必须先吃下第一个糖葫芦——大同盆地
  日期:2016-11-29 09:31:05
  幽云十六州(六)

  从山西再往东,翻越太行山,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之所以称之为黄淮海平原,而不是华北平原,是因为这一大片一马平川而又适合农耕文化繁荣发展的地区,实际从北到南无险可守。太行山以东,除了低矮的山东丘陵勉强算是一块屏障之外,其他如海河、黄河、淮河等等天然界限,根本无力阻止北方骑兵的铁骑南下。所以,这块区域一直延伸到大别山一线,我们统称为“黄淮海平原”。如下图

  日期:2016-11-30 08:34:06
  幽云十六州(七)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能够抵挡北方游牧文明的屏障就是燕山山脉。而抵抗的最前沿,就是北京一线。我们用更加精细的地图来看一下。如下图,
  日期:2016-11-30 08:45:11

  幽云十六州(七)续
  如图所示,从北京(幽州)来看燕山一线的军事防务的话。往西过昌平,居庸关这个地方,扼守北方草原力量经过张家口地区往农耕区的渗透。后世的蒙古灭金之战,就是在居庸关附近,进行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往北出密云,古北口扼守华北的北大门,用以防备辽东地区渔猎民族可能的远程偷袭。这条路线,也正是明末清初,皇太极率领的清军,绕开正面战场袁崇焕的“关宁防线”,战略迂回对明帝国首都北京进行骚扰的路线。这次迂回,也最终导致了袁崇焕人头落地;从幽州往东,也就是军事上最容易想到的一条路线,经唐山,秦皇岛,过山海关出辽东的大路。

  所以,燕山一线防守的重中之重,就是幽州,也就今天的北京。
  日期:2016-11-30 08:49:43
  幽云十六州(八)
  云州和幽州,就像是两个水龙头的阀门一样,分别为农耕文明扼守了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文明的袭扰。中间以太行山这个巨大的“屏风”为界,各自保卫着山西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的小块盆地,以及黄淮海地区长达几千里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一旦阀门失守,则来自于游牧文明的铁蹄,则会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分成东西两路,对农耕文明进行劫掠和破坏。

  (如下图所示,图需要放大了看)
  日期:2016-11-30 08:53:42
  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经常选择的东西两路示意图
  这张图也很好地解释了金攻南宋,为什么经常动不动就分成东西两路南下
  日期:2016-11-30 08:57:51
  幽云十六州(九)
  我们再调过头,重新复习下山西的地形图——看起来连成一串的山间盆地,其实大同盆地和其他盆地之间,仔细看,是并没有连在一起的。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之间,隔着高大的恒山。过恒山,就必须要过天险雁门关。所以,平面地图学历史的弊端就在这里。比如金庸的小说大家都在看,但是有多少人并不了解,恒山派的小尼姑们,其实一直以来就在萧远山跳崖的雁门关附近修行。而且不仅如此,当年八路军扬名天下的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其实都发生在这里。

  所以,即便云州失守,云州所在的大同盆地全部沦陷,实际上农耕文明依然可以退守雁门关。从而,可以从容地布置第二道防线。而山西境内一个个串联在一起却又保持相对独立的山间谷地,则可以充分发挥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顽强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观幽州,一旦北京沦陷,则就意味着几千里的战线无险可守,农耕文明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将彻底沦为游牧文明纵横驰骋的疆场和杀场。
  所以,如果“幽”和“云”之间作对比的话,更加重要的据点是幽州。
  日期:2016-11-30 09:04:00
  幽云十六州(九)续

  简单来讲,拥有了幽云十六州,进可以经略东北,内蒙,退可以拒险自守,保住华北平原的汉人传统农耕区域。即便是敌人大兵压境,敌众我寡,那么有太行山和燕山群山之中的雄关漫道,也可以极大程度地迟滞游牧部落来去如风的骑兵,让中原王朝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更多兵力,部署更大规模的反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