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麻辣烫 ——夏冬雪心理咨询日记》
第19节

作者: 夏冬雪2011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没什么主题,海阔天空呀。从雾霾天聊到了疾病,又从疾病聊到了人生,还聊到了国外……大致就这么个顺序吧,但我们聊的挺开心的。心理咨询是不是让人开心了就达到目的了?”
  张老用愉悦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赶忙说:
  “让人开心确实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但这种开心不能是表层的,局部的或者是短暂的,开心应当是自己对困惑的问题有了新的认知,确立了新的思维路径,这种开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心。”
  “那你这个开心有检验标准吗?”张老认真地看着我。
  “标准?标准就是自身的真正愉悦,这就是标准。”

  “这么说的话,你这个标准是不能量化的?”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是不能量化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不可能提炼出常模供我们检测。”
  “那这个可有点唯心了。”
  老人笑了起来。

  唯心?这个词汇好多年都没听到了,听的最多的时期应当是读高中的时候吧。
  “唯心就唯心吧,现实就是如此。对了,你对这个文静女有什么感觉?”
  我不想在唯心这一话题上聊下去,便转移了问题。
  “这个女孩挺有修养,也挺有思想。从我与她聊天的情况看,她挺积极向上的,也是充满正能量的。她怎么会有心理问题呢?我一点都没看出来。”
  “她没和您聊她的心理问题?”

  “没聊。我也没问,因为我是外行,我怕说错了影响你的声誉。”
  “呵呵,您太谨慎了。在您的概念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应当是什么样呢?”
  “焦躁不安吧,或者心烦意乱吧。可这个女孩一直文文静静的,思路特别顺畅,看问题也挺敏锐,表达也挺清晰,真没看出什么问题来。我想不明白的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会有心理问题,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为什么自己不能排解呢?”
  “寻求心理帮助的人都是对自己的情感体验高度重视的人,也是寻求专业支持习惯的人。”
  看着老人略显疑惑的目光,我进一步解释到:
  “比如说一个追求常态生活的人,可到了婚恋的年龄却依旧孤身一人,便会产生疑惑,便会解析自己的思维路径。但他们知道解析思维路径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就像我们遇到了法律问题找律师、遇到了身体问题找医生一样,这就是他们的思维习惯。我们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所以有心理问题只能找我们了。我的解释您满意吗?”

  我与老人开起玩笑来。
  老人没有回应我,目光明显地游离起来。
  “您怎么了?”
  “哦,没什么,我刚刚想到了我的女儿……”

  老人的目光依旧游离,没有任何的喜悦与兴奋。老人这是怎么了,以前也从未提起过他的女儿,难道是触景生情了?
  “您的女儿……”
  我不知道应当不应当问下去,便收住了话头。
  “我女儿和你们差不多大,今年36了,在英国呢。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她了……”

  老人的神情暗淡起来,楚苦布满了脸颊。
  我感觉老人是有倾诉欲望的,便问道:
  “你们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有七八年了吧。”老人的声音很低沉。
  “怎么会这么长时间没见面?是她的工作特别忙吗?”
  “以前她想回来是我们没时间,现在我们有时间了她却不想回来了。”
  老人慢慢地说了起来。
  老人的女儿叫张京硕,大学毕业后便去英国读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英国。前几年结婚了,没多长时间又离婚了。自从工作以后,张京硕便再没回过家,老人说他都忘记女儿长什么样子了。
  老人退休后,便与夫人商量想到英国去看看女儿,可女儿说她与男朋友住在一起,他们来不方便。就这样,好几年没见到女儿了。
  “您就一个女儿?”
  “是呀。我们有了女儿后,国家就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儿,我们都是党员,干部,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就只生了一个。”
  “您时常与女儿联系吗?”
  凭直觉,他们父女间的联系应当不多。

  老人摇了摇头:
  “没什么联系。女儿有时会给她妈妈打个电话,但也不多,一个多月打一次吧。”
  “您从没主动联系过女儿?”
  “我手机没开国际长途,家里也没开。所以没法联系。”
  我真是挺惊讶,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为什么非得通过电话这种古老的方式呢?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都是通过QQ与父母联系,二三天便会视频聊天,短信几乎是天天发。
  “现在微信这么便捷,您为什么不用微信呀?特别方便的。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帮您下载个软件,一学就会的。”
  “我同女儿也没什么说的,知道她平安就行了。女儿从小到大,我都没怎么管过,那时工作特别忙,确实没时间。女儿读高中时就住校了,有时一周都见不上一次面,后来上大学只有半年才回一次家,我又特别忙,我们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再后来只要看到她在家平平安安的就行了,好像说话与否都不重要了,总感觉没什么话说了。我女儿与你们挺像的,挺文静的,也挺有思想……就是很长时间没看到了。今天与那个女孩聊天,我突然有种和女儿聊天的感觉……每天到你的咨询室来也是感觉你有的地方让我想起了女儿……”

  老人说不下去了,我也伤感起来。我站起来给老人倒了一杯水:
  “您喝点水吧。您看这样行不,我给您下载个微信软件,如果您相信我,就把您女儿的电话告诉我,让您女儿加上您的微信……”
  我的话还没说完,老人便摆了摆手:

  “不行,不行,我不知道和女儿说什么。以前我女儿来电话时,她妈妈也让我接电话,可我就是不知道说什么。以后她妈妈就不让我与女儿通话了。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感觉知道她挺好就行了,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您看这样行不,您把我的微信加上,有事时咱们可以微信联系。您不知道,微信特别实用,功能也特别强大。比如我让您在心理咨询室找本书,可我却忘记书名了,您就可以把类似的书摆到一起拍个照片给我发过来,我一看不就知道了……还有,您有什么事可以随时给我发语音,我呢,方便的时候或者想看的时候就看到了……您用一段就知道了。”
  我是想通过微信让他们父女建立起联系来。但父女沟通也是门艺术,也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我就先行引导老人实践一下吧,但愿有所收效。
  日期:2015-12-11 12:17:19
  2015年12月10日星期四 阴

  终于刮起了北风,雾霾被吹得七零八落、魂飞魄散,无处藏身了。
  上午没课也没有咨询,便到一家旅行社咨询去雪乡的相关事宜。前几天,冰冰金给我打电话说要到雪乡看看,透透气,问我有没有时间。刚好我的课程要结课了,学生处于复习时期,便答应去看看。这家旅行社是冰冰金联系的,可她今天有事来不了,我便临时客串了。
  现在虽然不是去雪乡的最佳时期,但游人少、气温适宜,等到真正大雪封山时,恐怕零下20多度的气温我们也承受不了。每天被高楼大厦吞噬着,换个环境便是放飞心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