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51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03 21:01:11
  九十五、飞檐走壁太和城
  上回书说到南诏国文化,乃是大理历史的重要篇章。既如此,若能探访下关镇以北七公里处的南诏国都—太和城,也必定会有所收获。
  近一段时间,很少步行过远的路程,而只是在镇上各处行走。今日前往太和城遗址,身在郊外,却见识了此间瞬息万变的有趣天气。一路上,天空中白云、乌云、蓝天夹杂,导致时而阴雨绵绵、时而多云凉爽,不一会竟又晴空万里,这般变化多端,于平生实为初遇。同时,走在直通南北的214国道上,抬头向东,轻易就可远望洱海之滨的乡村,以及海村相依的景色;转头向西,即是巍峨苍山近在眼前。两边视野如此开阔,心情自是极好的。

  位于苍山佛顶峰脚下的太和城,是最先把苍洱地区推向历史前台的古都。它的选址和修建,也充分利用了苍洱之间特殊地形所具有的防御功效。从军事角度讲,该城建在巍峨高山的缓坡上。故而山的险峻在古城的西面成就一道天险,洱海水域又在古城的东面隔出一片苍茫。显然,要想逾越它们是非常不易的。因此,南诏没必要像中原大多数城市那样建造方形城池,而是主要着力建造南、北两道城墙,即可达到守城所需的必要条件。只不过时至今日,南北城墙历经风雨,仅剩一些断壁残垣,遗留在平凡的村落之中。

  日期:2016-05-03 21:33:16
  虽然城墙已失,但坐落在茶马古道上的太和城遗址,尚且留存着一座著名的“南诏德化碑”。碑上记载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以便后人能追根溯源,了解古国曾经历的许多故事。
  热衷探索的我,本就是冲着这石碑而来。没想到,石碑却被隐秘的锁在一座院落中的矮楼之内。票价十元......虽不算多,我却不愿支付。
  盘算着浑水摸鱼,偷溜进去。可刚走几步,就被门卫大妈厉声喝阻。无奈,只得出了院门,心有不甘。可对院落稍加观测,便心生一计。
  偷偷地绕道至后山,原来此处的院落围墙并不算高。旋即找到一稍低矮处,然后潇洒展现自己的一身“武艺”:踩着墙围底部石基借足了力,使出一个苍鹰展翅外加猛虎伏地,爬上墙头。此时尚未逃开门卫视线,只好沿着墙垣低身行走。途中曾被密布的蜘蛛网挡住去路,我却胸有成竹。拔出早先准备好的插在腰间的芦苇杆,将其一一拨开。随后纵身一跃,跳上房檐。经过一阵飞檐走壁,再使出一个鹞子翻身,跳到草地之上,进入大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日期:2016-05-03 22:12:29
  蜷着身子来到深锁石碑的矮楼旁,打算透过墙上的玻璃向里张望,希冀得见碑文所述。无奈其碑饱经沧桑,字迹早已斑驳不清。哪怕站在碑前探看,恐怕也难以认知。不过老天助我。正遗憾间,刚好有三五游人购票进院鉴赏此碑。我先将身藏于楼后,待院落管理者打开门锁,转身离去时,便混入游人之中,一并观摩。
  难奈碑文极其残缺,通篇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两百。好在明代文学家李元阳修纂的《云南通志》中,已录有碑文全文。再经后世学者尽心译注,如今方能知晓德化碑上所记录的一段历史片段:
  长期以来,南诏一直是大唐的藩属国。唐玄宗后期,南诏国王曾携妻女前往边境拜会姚州都督张虔陀,哪知张虔陀为人心术不正,歧视异族。不仅侮辱南贑hong王妃,且厚脸索贿。南诏国王不甘受辱,修书上告长安,期望玄宗皇帝主持正义。不料当时朝中已奸宦当道,竟反而污蔑南诏不遵礼法。
  日期:2016-05-03 22:42:06
  南诏国王愤恨之极,兴兵讨伐张虔陀,并杀之以复仇。大唐见此形势,便调大军南征。南诏迫不得已,只好与吐蕃联盟,共抗唐军。可令人意外的是,唐朝前后共三次征伐,竟被南诏这边陲小国尽皆击败,即为闻名历史的天宝战争。
  战争中,唐军将士几近全军覆没、客死他乡,实为人间惨剧。南诏国王心生悲悯,下令收集唐军阵亡将士遗体,收葬于西洱河南岸,刻碑题为“大唐天宝战士冢”。大碑落成之日,国王前往祭奠,并亲致悼词曰:“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吾唐师阵亡兄弟!”
  几年后,南诏国王还在太和城刻立了这座保存至今的“德化碑”,并于碑上表明不得已叛唐的经过和永远臣服中原王朝的心迹。又过三十载,其孙继位,随即与唐朝使者会盟于点苍山神祠。在历史上传为维护统一,民族团结的佳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