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齐国统一了六国?假如齐国统一六国,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第4节

作者: 曼妮伊斯内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义之和也!

  中国人治理国家的观念也一直是使民有常产,齐国一直是东方大国,从管仲开始坚持让民足衣食、有常产,到了齐威王、齐宣王,任用的朝臣很多是儒家高人,孟子一直是齐国有客卿,很多智库能得到齐国的经济支持而在齐国生活。
  这些智库就像今天美国的兰德一样,常会给齐王提供战略决策支持,齐宣王当政期间,燕国也感觉到齐国的大战略,是攻燕弱赵,故派苏秦入齐,苏秦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搞乱齐国的大战略,推迟齐进攻燕国的时间,以便于让燕国有时间进行政治改革,燕王哙传位子之,是燕国内部政治力量的调整,需要时间。二是有配合秦国的大战略,引导齐秦相争而存燕,齐国的战略中把秦国是放在后面的,齐国认其攻燕最大的障碍是赵,所以大量的策略是弱赵,不停地支持中山国独立,并且不断以消耗赵国有生力量为主攻赵。而秦国的战略却是首先把当的第一强国齐国先打怕,然后才能实施其东进的统一六国的大战略,所以秦国希望齐国攻赵,甚至还不断地在另一边心照不宣地一起攻赵,吃赵国的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秦国与魏韩结盟,以便对付齐楚联盟。秦国的战略应该是,齐国攻燕的同时,秦国攻楚,以取得实地为其方略。
  这个齐宣王也是个演员,一方面在其执政后期,政归于齐婴,这是齐威王的另一步棋,齐威王的制定了齐国的大战略,齐国后几代能一直实施,就是因为其也做了双保险,传位给齐宣王,但归政于田婴,田婴有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孟尝君田文。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日期:2017-02-25 06:55:07
  为什么齐国没有能够承担统一六国?(2)
  桑丘之战让齐国的昏了头!
  ——也让儒家认定法家的那一套东西是可以击败的,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众人,开始潜心经营齐国,并且如墨家一样制定了大战略,而且燕国的子之之乱就是儒家一众人推动并实施的。
  儒家对于战国时代的大局是有估计的,儒家在列国都有不小的势力,唯有在秦国势力最弱,著名的孟尝君相秦也可看作是儒家入秦的一个试探,这个试探没有成功,却让齐国从此清晰了自己的对手。
  我们把儒家看成是今天的建制派,常会发现建制派的理想化,哪怕心里是清晰的知道齐国要失败而自己可能无能为力,但也不会放弃那种理想主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智名,无勇功,都没有关系,都要起身为理想而斗。

  天下最终被秦所统一,最后归于汉。没有落入齐鲁。但儒家失望了吗?没有,秦在改秦,汉成改汉!
  为什么儒家会这样呢?
  儒家的价值观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利是义之和也!”、“无恒产者有恒心,惟士能!”等——这些品质是其他各学派所不具备的,逐利,必失去大战略理想,恒心也易会被利所污。
  儒家是中华最正统的文化,其上承坚持黄老的道家,下承守夏文化的兵家,同时也在不停地推儒学入法家等门派。不管如何荒唐的统治者,都会在想着有所作为的时候,只要其学到用到儒家,就会越用越是觉得,这其中的道理无穷无尽。
  比如说,孙子兵法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之最弱一点。
  毛主席理论也有,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战术要点,两强相对时,要走群众路线、要发挥会统一战线的力量,整体势力弱的一方的策略。

  孟子以楚人与邹人两个国家对比和齐宣王谈战略,儒家对于战略上清晰程度并不比战略家本身低,明明德,到平天下这其需要的东西包含了战略家眼里的很多东西。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这一段就是在说战略,告诉齐宣王,要做统一战线,化敌为友。
  吴起是战国时武将的一座高峰,不管历史如何记载他,在那个年代,任何一个战场上的人都会以其为榜样的,都在学习其军事思想。其中统一战线、发动群众等都来自于儒家。但吴起的很多思想是最初是师从的曾申教的,曾申就是一个大儒。儒家轻易不记载谈战略的内容,不是说孟子不如张仪等人那么懂战略,也不是说齐国没有战略人才,著名的孟尝君的战略能力就很强,而且孟尝君在齐国有很多思想是和孟子相同的。

  比如齐国联楚攻燕这件事,秦惠王和张仪都是战略大家而且也是工作狂人,孟子等大儒就考虑到了秦国可能会借此攻击齐国,所以孟尝君的想法是齐国在攻燕的同时不能让秦国联魏攻齐。
  孟子其实是鼓励齐国攻击燕国,也知道齐国正在为攻击燕国而联楚,同时也把魏国打怕,其一直针对赵国采取行动。孟子的学生匡章,就是齐国攻燕实际策划人之一,并且承担攻击任务。
  齐国在马陵一战后消耗了魏国主力,魏对齐的优势就没有了,这个时候魏国需要联合其他国家来制齐,魏国真的联合了秦国,并且,还在积极做准备以便与齐国再次决战。
  从战略上讲秦国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张仪入魏为相,领导了秦魏韩三国联盟,这三国联盟在应对齐楚联盟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张仪的战略是联齐攻楚,因为齐国实力很强,韩野里有一股并不把秦国放在眼里的错误思想,而秦国的第一战就是围绕如何把齐国打怕而制定的。但齐国的还有人认为秦国与齐国决战的时机不到。
  但是没有多久,秦国就来了。
  秦国第一次攻齐的桑丘之战是准备得非常不充分的,齐国的大将就是孟子的学生匡章,这一战齐国大获全胜,秦国遭遇了惨败,史上记载说秦国20年没有与齐国短兵相接。说实话,齐国综合国力在那个时候是最强的,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很难被攻击。同样齐国也是人才济济,不仅有孟尝君、匡章还有如田盼、邹忌等这些人几乎包含了众多领域,有改革家,有军事家,有战略家。
  所以齐国没有能够统一六国这一件事,儒家是非常想不通的。
  第一次齐秦对决的桑丘之战可以算是法家和儒家的第一次对决,齐国采取的邹忌改革与秦国的商鞅变革后的第一次对决,结果是齐国完胜。其后齐秦两国都依据这次大战的结果做出了战略的调整,秦的战略联齐攻楚,秦国认识到攻齐的难处,远攻近交改成远交近攻,支持齐国灭燕之战,甚至于为帮助齐国灭燕,而主动攻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