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袋锅子讲故事》
第26节

作者: 風水傳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7 19:09:00
  【紫薇】捉妖记
  现在电影的这个【捉妖记】完全就是取悦许多人探寻神秘的电影,里面的内容虽然是达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也迎合了许多人的口味。但是真正的捉妖,远远没有这么可爱和轻松。而且在现实当中的捉妖往往要面对许多问题,尤其是现在唯物主义,许多人的观念对于这些事都是呲之以鼻的。好在这几年,有好的领导人上台全国都开始倡导国学,儒释道的许多事情都能够正儿八经的摆上台面了。可是让我痛心疾首的是许多的国学馆,童学馆,都是一群不学无术或者是根本没有国学底蕴的人为了赚钱,在广告上做宣传,夸大自己的能力而开设的,真的是“误人子弟“这些所谓的国学大师在近三年才开始活跃,你们拿自己的福报换取金钱真的是不可取。国学是一门精粹的学问,不是照本宣科那些无用的书籍就能够教授人的,以前那些古代的老学究们要么是学富五车,要么是为官多年隐退的,要么就是几十年寒窗苦读才敢开馆教学的。现在的童学馆里面的老师很多都是自己学一点教授孩子一点,完美是一种孵小鸡的模式,而且根本达不到言传身教的能力。即使是懂得一点皮毛的一些人,社会上的习气也很重,教授下一代会给他们做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大家有目共睹。要不说现在社会上,老师已经成为十种不被欢迎的职业其中之一了,这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能想象十多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会对于今后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国学,需要几十年的言传身教,和浑厚的国学功底,不仅要在许多国学范文书籍上给学生一定的国学知识,也要和古代的老师一样原汁原味的带领自己的弟子们探寻”国学“的奥秘,只有这样的国学才是真正有魅力的国学,只有这样的国学才称得上是国学。

  不说国学了,许多事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现在的国学教育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罢了。真正的捉妖,其实很复杂,首先捉妖师,一定要特性八字带着标记的人,具备天眼,有探灵的能力。千百万个人中也只是百万分之一的比例,而且能够担任捉妖师的人都是不能沾染污秽之气的人,这种人是百万中的上品。就和神通一样,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捉妖师在许多事上洞察能力都是十分强的,而且在出生的时候必须迎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按照仙灵书上论断,在捉妖师的选择上很多都是午时上下出生的孩子为最上品,其次就是未时,因为此时阳气最盛,灵界的大门正是接受太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投胎的孩子大多具备天眼的资质。天时地利人和,出生的地方一定是人气不是太旺的地区。绝对的安静中带着祥瑞,有五色土风水的为最好。母亲大多是大姓家族的人,降生的时候有的是最晴的晴天,要么就是大雨天,这两种降生的捉妖师有两种特殊的功能。如果是晴天降生的捉妖师阳面最厉害,能够有神眼,和天眼的结合体。如果是雨天降生的捉妖师,阴面最厉害,他们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听力。能够探知周围方面十几里的妖气。这两种捉妖师如果合作,是妖类最害怕的。

  为什么许多的妖喜欢藏在柳树里面呢?许多的神话故事或者是许多的传纪上都会说柳树是许多树种中最容易有妖气的地方。而且柳树的叶子如飞刀一样,有时候阴气重的人会在柳树边上受到伤害,或者鬼魅附身,柳树的叶子又是能够抽鬼的辟邪之物。其实按照仙灵书上看,柳树之所以成为鬼魅和妖邪类的藏身之所,是因为柳树的根部。柳树的全身分为阴阳面,阳面就是在阳光的叶子和树枝,鬼魅是不敢在上面逗留的,而根部确是通往冥界的,许多人发现柳树的根部都长相比较奇特,而且奇形怪状,根部延伸特别的大,其实柳树的根部有极其阴的三阴水,所谓三阴水等于是阴间所生之水,这种水是柳树常年累月吸收阴间的地河而来的,鬼魅的生存和人一样不能没有水,不过鬼魅依靠这种水可不是吃饭,而且用水来滋养自己的魂魄,妖邪也是依靠这种水,它们大多是用来炼化自己。而晚上阳气基本都消散,鬼魅和妖类就出来作恶,现在的鬼魅和妖邪是不敢明目张胆的作恶的,它们大多通过柳树上的汁液或者是在柳树刚刚发芽的时候通过柳絮沾染到人身上附体。人最开始是感觉不到的,时间长了会出现各位问题。在我治疗的案例中,很多情况就是通过这样发生的,当然许多人会觉得我讲的比较玄幻,或者是觉得就是闲扯,那您就当故事看好了。

  捉妖师要想捉妖也不是一下子就会的,因为这里面炼化的妖邪,或者鬼魅的智商也是不低的,而且没有多少能力的捉妖师还反被妖所伤。所以捉妖师最开始是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习最少十年才能独自捉妖,捉妖最开始的工具带的很复杂,雄鸡血,天蚕药,墨斗,符咒,猫粑粑,牛眼泪,兔子的尾巴是基本的装备,其他所带的遇到各样的妖还会增加,具体有几百种。当然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具备二十年的能力,拥有阴阳的道士血是最管用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