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44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21 21:09:39
  八十三、天府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所谓益州,也即今日四川。孔明先生未出茅庐,便已相中此地,定下三分基业。可见,巴蜀的威名自是千古流传。
  其实,如若回望历史,细数割据川中的诸多政权,恐怕不胜枚举。而且,无论何时何代的政权,也必会以成都为核心。这是因为古代的城市建设,往往受限于农耕经济所需要的自然地理条件。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之内,如似碗中。因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庇佑,这里河网纵横、溪流交错。紧密连结的山脉环绕四周,盆地凹陷,水汽积聚于空气中无法向外扩散,而外来的风沙又被群山所阻隔,形成了潮湿多雾、洁净保温的大气环境。如此一来,既利于耕作,又十分宜居,定都于此必然是顺理成章。
  日期:2016-04-21 21:29:13
  同时,常年保持在60%以上的空气湿度,让走在路上的我确感舒适。除此之外,良好的气候也造就了四川妹子水润白皙的肌肤,养成美女千万,令人目不睱接,自当是疲劳旅途中最好的福利。
  蓉城规划严谨,布局考究,一条一条的环线由中心向周边辐散。本想沿环线行走,但颇大的城市规模让每一个线圈的周长都不容小觑。于是,我深入城中,穿街过巷。一路向西南行走,渡越府河,不多时则来到浣花溪畔,杜甫草堂。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唐代诗人杜甫,曾因躲避战乱而寓居此地,写下许多著名诗篇。一间朴素的茅屋,尽显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现今草堂所在的浣花溪公园,是城中一处雅致的古典园林。其间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湖面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随即转向东南,步行来到成都的美食天堂,锦里古街。
  日期:2016-04-21 21:42:48
  来到锦里,不吃是遗憾的。虽然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的街道,但如今朴素的建筑、精美的布局,也只是更多的商业气息,惟独美食却是货真价实。
  紧紧的按着腰间的荷包,精打细算的琢磨着,到底要把珍贵的盘缠花在哪道让我垂涎欲滴的小吃上。琳琅满目的菜品,各个都香气四溢,做此艰难的选择,实在烧脑。当然,在这其中,始终还是要点上一碗肥肠粉。因为,我真的越来越想要尝遍每一个地方饮食文化中的基础,面粉、米粉、粗粮粉,我不想再因为不适应,而错过人生中太多应有的精彩。

  喝喝茶,看看戏,然后就再也找不到适合我这消费档次的活动了。好好的吝啬一把,却只为奢侈一回。昨晚的病痛似乎已经悄然远去,可是我依然选择入住在古街道旁的锦里客栈。纵然难逃嘈杂闹市,只为体会此般风情。
  日期:2016-04-21 22:07:10
  八十四、卧龙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锦里古街西侧便是我数次神游的场所,成都武侯祠。
  自从九岁开始,第一次接触课外读物,即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随后的十年间,我将此书翻看不下三十次,直至书本焦黄、页页凋落。如此一来,早已对情节了若指掌,故事烂熟于胸。
  说起来,作为一个小说粉,往往会被历史迷所轻视。多数的争执无非集中于诸葛亮是否如神话一般的存在?其中,又以鲁迅先生的评论最为辛辣,直说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不过,关于此等争论,我却从不关注。因为我对孔明先生的赞叹,始终是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进了祠庙大门,我没再把这里当做一个景区。而是真正的怀着肃穆的心情,来拜会心中的圣人。
  日期:2016-04-21 22:20:30
  作为中国现今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与汉昭烈庙相毗连。经过地势最高的刘备殿,下数节台阶后,有一条林间小道。道路两旁竖立着低矮的红墙,红墙后则是茂密的竹林。古人云:君当如竹,坚韧挺拔有气节。我想,此番景致也完美的象征着蜀汉君臣对于梦想永不言弃的精神。
  真正的来到祠堂门外,眼前的一切已让我有所触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景仰。缓慢迈进正厅,凝视着孔明先生的雕像,深植于脑海中的那些精彩故事,在眼前徐徐展现。

  我根本不在乎那些诡道奇谋、呼风唤雨是否真实,虽然这一切让他好似神仙,但我看重的,却是他高尚的德行。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都知道大汉气数已尽,光复汉室遥不可及,可知遇之恩却让历代文人最为珍惜。于是,耗尽了生命,也要完成先帝遗志,执着坚持,至死方休。
  日期:2016-04-21 22:33:48
  想着想着,渐渐失了神。茫然间,案台两侧的灯光霎时化为金色的华彩,照耀着泥身塑像......一阵青烟吹过,孔明先生的光影竟飘了下来......并张口言道:
  “卿是何人?”
  “在下乃先生所处时代两千年后之人,得慕先生大名,深深敬仰。于是特到蜀地,前来祠中拜会。望您倾尽平生所学,不吝赐教。”

  “善,既如此,后生可尽情发问,吾当一一作答。”
  “敢问先生,青年时如何治学?”
  “吾自幼束发读书,时刻将修身、修德并重,因德行终是为人之根本,尔要切记!习作时,应多多仰观、俯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循环往复不松懈,韬略自在胸中存。”
  “是啊,这些年,学生也如此刻苦用功,并且平凡从未忘忧国。然而,又有谁知我这一腔热血在山林呢?异想天开思高举,碌碌无为久沉吟。”
  日期:2016-04-21 22:43:51
  “凡有志青年,岂能这般悲观消极?吾自受先帝厚恩,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已过半生才得遇知己,感人至深。青年者理应沉着冷静,安候时机。并于等待之中砥砺磨练,提升修为,坚定不失希望。他朝邂逅伯乐,必能得偿所愿。”
  “闻先生一席真言,令在下豁然开朗。日后,自当依循先生所教,虚心学习知识,不再牢骚满腹。希望有一天能像您一样,携剑随君去,羽扇赴征尘,龙卧静待风云会,长啸一声抒襟怀。”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纵然天道常变易,无奈运数杳难寻。不过,成败始终还在人谋,做事定要尽心竭力啊......切记......切记......”
  “先生,先生,别走啊!先生......”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有朝一日功名就,余年还做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再抚琴......

  果然是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活于世,定要记着最初的梦想,并且不为浮华所侵。把朴素的志向放在心里,踏实的奋力相搏,即使年华的流逝,在消磨我们的气力,但只要许下诺言,就该坚持到失去生命。我会记住您的鼓舞,拼尽一切,败亦无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