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35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4-05 21:51:56
  六十七、西宁周记
  结束了西宁为期一周的行程,找到一家靠近火车站的廉价旅馆,我打算彻底的休整,让自己多睡几个好觉。
  连日来,路上的奔波已经耗费了最后的一点体力。来到高原之前,本就忌惮白昼的日光。离太阳越近,并不会让身处大气对流层的我们感到温暖,反而会因为较强的紫外线辐射引发晒伤。青海湖之行,我已把自己包裹的紧实严密,并戴上长沿的鸭舌帽,可始终没能逃过太阳对右耳的灼烧,因而生出巨大的水泡。

  自从进入青海地界,时刻担忧如何避免疾病。高原上,一旦感冒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我整整一周未曾沐浴更衣。可偏偏此处简陋小店,又没有让人洗澡的地方。想到之后的行程将要奔赴西藏,恐怕麻烦更多。我只好强忍着耳处的伤患,于混乱街头,苦苦的寻觅澡堂。
  直至恢复到人的正常状态,我才拿起笔,记录随想。
  日期:2016-04-05 21:59:43
  之前曾关注过青海湖的新闻实录,也知道湖水水位在以每年一定的速度下降,逐渐干涸,进而分裂成零散的湖泊群。同时,诸如鸟岛之类的岛屿也慢慢衍化成半岛模样。究其原因,多是在汇入河流附近盲目开荒、过度放牧所致,造成汇入水量明显减少。虽然政府近年来已施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但效果有待考证。
  除此之外,人为的环境破坏也值得关注。举办多届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既为这里带来了知名度,也带来了许多的生活垃圾。至于那位在青海湖边,让我随意把废弃物丢到外面的当地居民,实在让人无言以对。
  好风光来之不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这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所以,人们更应该爱护它、珍惜它,让它保持住天堂般的本色,永沉西北。
  青海的一切都刚刚起步,大自然却赋予它许多资本。放眼整个亚洲,众多河流都从青藏高原倾泄而下,所蕴含的水电资源,使这里的发展从不缺少电力加持。被世人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为中国贡献着珍贵的“盐矿”储备。其中又以“锂矿”最为重要。青海虽然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但依然是少数民族的家园。暂时的贫穷不足为惧,未来的前景必定光明。
  日期:2016-04-05 22:43:07

  六十八、结束西北行
  离开青海这片土地,我就真正离开了祖国的西北,也就终结了西北之行。
  在西北的日子里,我交到了一些朋友。无论是在路上的邂逅相识,还是在乌鲁木齐所结交的知己好友,在我心里,都是一生中珍贵的情感。漫长的未来时光,我们也许不再有交集,甚至可能一辈子也不再见到,但这些都是极为美好的回忆,被我永久的藏在心底。
  经过了初登旅途时的迷茫,我已能渐渐的理清自己的方向。我不会再盲目的去做一些事情,而走太多的冤枉路。西北的阳光明媚,所给予我的永远是那金黄色的基调,并带来无尽的温暖感觉。
  这里远离大海,却更接近太阳。这里是贫瘠的土地吗?如果选定了沿海作为参照物,它的确是。那么它有美好的前景吗?我认为有。
  当我年少之时,国家便已定下了支援大西北的发展战略。可那时的我,懵懂无知,根本不了解它的含义,并且也不知道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所以,在决定西行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把第一站定在西北。
  日期:2016-04-05 22:56:09

  我喜欢西北的景色,即使它有时候单调而缺乏浪漫,但是却险峻而饱含刚毅,这是我认为的男儿本色!虽然这里有恶劣的自然条件,但这是磨练自己的最好注脚。诚然这里存在很多贫穷,可奋发向上谋未来是人类一生的追求。
  甘肃不仅发展缓慢,同时资源匮乏,又不像隔壁的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根基深厚,最为令人担心;新疆虽然缺乏稳定,但是资源丰富,且已成规模;青海则刚刚上路,它需要完整的规划来达到明日的辉煌。
  西北需要帮助,需要沿海的扶持。希望更多的沿海人民来领略这里不同于大海的彪悍气质。虽然被这里的毒辣阳光与伏地黄土折磨的不成样子,却终究瑕不掩瑜,我会永远的痴迷这茫茫戈壁、巍峨山峦。
  日期:2016-04-05 23:02:03
  六十九、神奇天路
  即将入藏的心情,是充满疑惑的。
  因为,这并不是我最初计划的一部分。既没有荡涤心灵的渴求,也不对藏传佛教的文化充满向往。说到底,探求真相依旧是我摆脱迷茫的指路明灯。
  我不想随波逐流,只是这样一个地方存在太多争议。
  有的人会说这里的风光美到无法言喻,神秘的宗教文化流光溢彩,虔诚的藏民让人心生敬畏;也有的人会说这里言过其实,充斥野蛮,只是众人向往的一个美梦。这明显的感观差异值得我反复深思。
  我从不会去翻看花样繁多的西藏攻略,因为那毕竟是人写的。就像历史一样,很多残忍的真相都被正统史学家们违心的粉饰。如果攻略写的太过真实,也就会让游人们失去兴趣,它被编写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所以,无奈的舍弃一些景色,求真也许是我此行的第一要义。
  话分两头。即使有再多被隐藏的现实,但伟大的青藏铁路永远不会让世人怀疑。在入藏的方式上,更多的人会选择飞机、自驾,以及被年轻人所推崇的骑行、徒步。而忍受着时间久、易疲累的火车旅途,我甘之如饴。
  日期:2016-04-05 23:08:05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曾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只要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而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宣布通行,将这位美国大叔的脸狠狠抽打。困惑中的世界铁路经济也受到空前鼓舞。
  坐在列车上,想起这神奇天路的建造者们,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它不仅耗费了上百亿的投资,同时也饱含着千万铁路工人的辛勤汗水。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岩石中钻隧道,在吸氧才能走路的情况下铺铁轨,忍受着可可西里无人区残酷的生存条件,只有中国人做到了。
  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仅克服了翻越唐古拉山、打通昆仑隧道、跨过宽阔河谷、保证动物迁徙不受影响这些困难,同时还在科技方面攻下“千里冻土”的难题。要知道,在无法承受铁轨重量的冰雪上铺路,充满着不稳定的危机。而这一切险阻,在一代代铁路人面前都被一一化解,赢来了全世界的由衷赞叹。
  它终结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为青海、西藏人民打通了与中原的连接,使这里不再闭塞。甚至为邻境的尼泊尔带来发展契机,并让印度人望而生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