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走遍西部的故事】停止的陀螺》
第30节

作者: 知行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7 21:25:45
  五十七、兰州之夜
  窗外的夜色已渐渐褪去,晨的曙光悄然来临。
  闲极无聊的我默默点开手机导航,眼看着地图上的我,随着这条孤独的铁轨,一路向东而去。穿越戈壁荒漠,见证着不生草木、棱角分明的具有西北山川刚毅特色的祁连山脉,我开始思考通往边疆的路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难得。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通往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那么兰新一线,就是连接广阔西域的唯一命脉。也正因为此,我才不得不按原路折返甘肃,后而寻找下一目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此条铁路的修建,不仅要跨越杳无人烟的千里黄沙,还要经得住“百里风区”的狂莽摧残。解决沙漠路基沉降、边坡防风、轨道结构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对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建成后铁路的运输安全十分重要。它的意义不只在于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对开发甘肃西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矿藏开发提供了极大的运输便利。一条铁路,所带来的激活效应绝对不容小觑。

  日期:2016-03-27 21:43:25
  如若探讨国之中心所在何方?众人一定会谈及中原。说起来也无可非议,无论是政治中心在于华北,还是经济中心在于东南,华夏文明尚且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两岸的河洛,那么国之中心固然在此。
  不过,基于对地理的热情,我却另辟蹊径的探求起关于“几何中心”的所在。依非官方理论胡乱实测,若以我国某个地点为圆心,一定的半径数值来画圆,如果大陆版图基本上都被这个大圆包括在内,也就找到了理论上的几何中心。因此,兰州在临时中转站的诸多选择里脱颖而出。
  虽然只是短暂停留,可我还是对这座城市有着相当的热情。一天一夜的火车行程,终于让我在宁静的夜晚,踏上兰州这片土地。出了车站,布满繁星的天空犹如黑色的幕布,将整个城市的面容遮盖。稀少的路灯已映不出城市的轮廓,我也只能在暗夜里急匆匆的寻找可以容身的处所。

  日期:2016-03-27 22:06:36
  不觉之间,竟围绕着十字街头兜兜转转。本想找一间最为便宜的通宵网吧,勉强过夜。却未料到,最便宜的一家始终还是在车站附近。困倦的我,已顾不上太多,即使这个区域内龙蛇混杂,但我还是决定驻扎于此。
  “最便宜的?”
  “是啊,您这有没有比较旧的电脑,可以给我用。”
  “旧的电脑倒是没有,那面有个包间,里面有两台电脑,通宵最便宜。”
  “还有这好事?就它吧!”
  原以为自己撞了大运,捡个便宜。可这间没有门的无敌包间,还是顿时让我认清了“便宜没好货”这铁一般的现实。

  重新上路,让我好似又回到了初登旅途时的颠沛流离。回想起来,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接触视频信息了,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每天只是用手机看看新闻,用纸笔写写文字。而这一刻,即使网速迟缓的像坐上一台破败的老爷车,但面对着宽带网络的我,依旧如饥似渴。
  日期:2016-03-27 22:24:28
  正当我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沉醉,享受着网上冲浪的原始快感,却突然感到身旁的墙壁逐渐释放着微弱的热量。不多时,这种热愈发强烈。
  疑惑的我,急切去感知这热辐射的源头,同时击打着墙体,大胆揣测着是否会有强烈的爆炸......忽然间,隔壁传来了两人的对话:“你快着点!把火烧旺,前面急着用热水呢!”我恍然大悟......
  回想起街边的场景,网吧的隔壁本是一间澡堂。原来这廉价的包间,不只网速慢,而且还守着隔壁的大火炉。心里暗自骂着:怪不得没有装门,否则这里就成了没有水的桑拿,足以热死人的节奏!
  就这样,我承受着烈火的炙烤,慢慢睡去,艰难的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

  翌日清晨。
  当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出网吧的时候,因为连续两天睡眠的不足,已让我疲惫不堪。倦怠的大脑不断迸发着眩晕的信号,隐忍着,煎熬着,直到随意的吃下一些简单的早饭,我才恢复正常的知觉。
  此时蓦然回首,忽见兰州火车站竟依附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揭开黑夜的幕布,居然展露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原貌。
  日期:2016-03-27 22:34:11
  五十八、孤独的学府

  步行在兰州的街道,心情始终还是不同于之前的武威、敦煌。毕竟这里是甘肃的省会城市,一个区域的核心所在。
  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的办公所在地。兰州军区主要负责镇守中国西北防线,兼顾新疆农垦,以及战时新疆和西北地区的作战任务。与此同时,还要协助成都军区承担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边防。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辖区最大的军区,与中亚多国接壤,由此可见兰州重要的战略地位。
  此外,位于市中心的兰州大学,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日期:2016-03-27 22:36:56

  小时候,家人常会问我:“将来想要上什么大学啊?天津大学怎么样?”虽然只是一种纯粹的调侃,但那时懵懂无知的我,竟还煞有介事的思考起来,不知天高地厚的说出“当然要考北京大学”这般狂妄之语。其实,那个时候的脑海之中,根本不知大学是为何物。直到投考大学的十八岁,我才会捧着一本“中国高校大全”细细钻研,哪里会是我的归宿。也是这个时候,我在985有限的几个知名学府中,注意到了“兰州大学”这个神秘的地方。

  说它神秘,当然在于它所处的偏远的地理位置,这种“偏远”是基于能够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平之上的。曾经有一位兰大学子,谈及自己的母校,这样说道:“四年前的那个四年,萃英执手、高原为伴;四年后的这个四年,兰大驻心、风骨犹壮。兰大就像一坛高粱酒,越陈越香、愈老愈厚。”
  众所周知,兰州大学的理学科研水平,世界闻名。在外媒的评价中,关于兰大所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始终名列前茅。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兰大教职人员抱持着扎根西部、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所完成的。也只有他们,才真正实现了偏一方而思四海,独一隅而雄九州的抱负。
  日期:2016-03-27 22:44:50
  兰州并不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也就不会培养诗情画意的文学风气。这里的高山超然独立,注定了治学的人们必定离群索居。但也正因为此,让我联想到了美国一座名为深泉学院的孤独学府,只有这样的独特环境才会适合超强度的自然科学学术训练,铸就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学。远离沿海都市,远离繁荣经济,的确会让学子们失去很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如果你并不认同这种深沉厚重的学习氛围,根本也无需到此,这反而是一种对人的束缚。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环境缺乏一种朝气,让人压抑。可是,我曾听闻这样的故事:当年的一位老校长,专门在校园里放养了十二只小松鼠,到如今已远不止十二只。兰大师生会在业余时间,为松鼠的“房子问题”设计许多方案。甚至很多人习惯带着食物,在林中小径久久地仰望等待。这种博爱与闲情逸致,让我觉得兰大学子的生活并不缺乏情调。
  虽然兰州大学在同等的知名学府中并不出类拔萃,但确实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就像戈壁滩里的胡杨树,即使贫瘠,却有无穷力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