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6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中国帝制社会,论正统王朝的权威性,汉朝居绝对的第一位,400年天下不是白得的,曹魏这样的末世在汉朝面前不足挂齿,哀帝、英宗给文帝、宣帝提鞋都不配。这就等于完全驳倒了主张叫兴献王“皇叔考”一派的理论基础,在判例法社会来说,就是把援引的判例给你作废了。
  日期:2016-11-22 11:15:51
  张璁的这篇上疏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逻辑有多么缜密,礼法这种东西从来就没有完美无缺之说,汉朝狗屁倒灶、和礼法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一大堆,也未见得就比曹魏权威在哪。他的意义就在于第一个打破了杨廷和等人的一言堂,嘉靖对于满朝都说他父亲和定陶恭王、濮安懿王一样,感到十分愤怒,但碍于举朝公论如此,他又没有办法与这个公论辩论,所以只能隐忍。但张璁这奏疏一来,把毛澄等人的会议纪要基本上驳了个体无完肤,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毛澄等人干的事情实在有不地道的地方,就算引经据典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

  史称,嘉靖览疏大悦,也不知道是跟太监还是亲信说:“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皇帝陛下说:张璁的言论一出,我们父子的名分终于可以保全了,然后“亟下所司议闻”,赶紧就让相关部门讨论去。但是,世宗陛下毕竟还太年轻,高兴地太早。一个新科进士是什么鬼,他说的话在杨廷和听来跟蚊子放了个屁一样无足轻重,他说我们错了我们就错了?简直笑话。皇帝陛下找半天得了这么个帮手还真当金元宝了。

  日期:2016-11-22 13:54:20
  张璁上疏确实是“大礼议”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但它的作用犹如星星之火,只是刚把火给点起来,要成燎原之势则还尚早。火星往往是被人忽略的,张璁的上疏对于嘉靖来说是件大喜事,朱厚熜兴冲冲地让有关部门去讨论,但实际上有关部门把这个火星当成个屁给放掉了。
  嘉靖可能巴不得杨廷和气急败坏地跟张璁马上辩论,殊不知杨廷和等人压根不屑于跟这种官场新兵多费唇舌,掉价。张璁的上疏是正德六年的七月初三,在接下来的十几天内,除了嘉靖对此表示高兴之外,只有一个湖广道御史上了份奏疏,说还是应该按照礼部所议,嘉靖自然心里憋闷。
  次日,朱厚熜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出面,再度对内阁和大臣们施展怀柔手段。正德十六年的七月十六,嘉靖皇帝驾临文华殿,召集杨廷和等大臣,首先肯定了礼部所议还是有一定道理,朕知道了。但是话锋一转,嘉靖又打了悲情牌,说“人谁没有父母呢,你们也要体察一下朕的苦心。”。嘉靖皇帝是想趁着张璁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让阁臣们知道他们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占理,再通过皇帝纾尊降贵地给予安抚和恳求,希望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们能够就此同意给自己的父母亲正名。从这里可以看出,世宗的聪慧确实是超过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水准。

  日期:2016-11-22 14:38:13
  但杨廷和等人仍旧油盐不进,等嘉靖接见之后又上疏,仍然是老调重弹,说“我们也非常想体察陛下您的圣意,但是天经、常理、典礼等等等等,所以不行”。嘉靖皇帝看了之后,只让留中,也就是对此不批不答不议,存起来拉倒。
  接下来,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再次上疏让嘉靖同意礼部所议定的兴献王称号。八月初一、礼部尚书毛澄上奏,主张依旧维持旧议,说臣等已经开会讨论过两次了,讨论结果是你还是得管孝宗叫爹,并且再次把程颐和魏明帝拉来作证。嘉靖无可奈何,只能让召集官员再议。

  礼部刚应付过去,礼科又找了个新花样来继续逼迫嘉靖。这回由礼科的都给事中邢寰出头,他给嘉靖上奏,不谈兴献王也不谈兴献王妃,只请皇帝抓紧议定武宗皇后及宪庙皇妃的徽号。也就是给武宗皇后和宪宗皇妃一个荣誉称号。
  日期:2016-11-22 15:03:41
  这个建议初看无害,历代皇帝即位之后就要给一些在世的皇室高级老妇人们上各种各样的徽号,以表示孝道和尊崇。武宗皇后就是正德朱厚照的皇后夏氏,由于嘉靖和正德是同辈兄弟,所以夏氏无法称皇太后,兄弟相继在历代都不是新鲜事,因此按照早年的旧例就行了,这并非本次上奏的重点。
  真正的重点在宪宗皇妃徽号这个问题上。这里说的宪宗皇妃不是别人,就是兴献王的妈,嘉靖的亲奶奶。邢寰在奏疏中说,陛下你已经承继大统,既然孝宗管宪宗的皇妃叫皇太妃,那你称她为皇太太妃就行了。这样的奏疏可以说是曲线救国,明着让嘉靖给皇太妃定徽号,归根结底却还是继嗣不继嗣的问题。朱厚熜的奶奶如果不能再做他的奶奶,叫成了个皇太太妃,那自己的爹和妈自然也就不能成其为爹妈了。嘉靖当然不傻,又是不理。

  但到这里,想必嘉靖的心中已经是怒火升腾,我们普通人如果被这样一再撩拨逼迫的话可能也要发飙了,何况是至尊的皇帝被人如此苦苦相逼。从四月即位到八月,这三、四个月的时间内,朝臣们可以说是寸步不让,对于嘉靖的安抚、怀柔、恳求、甚至贿赂都无动于衷,嘉靖的神经一再被刺激,这对于一个虚岁十五岁的少年来说是有点残忍。还没完。正在火头上,嘉靖的妈到了。
  日期:2016-11-22 19:38:23
  嘉靖生母将至,在嘉靖和大臣之间的大礼之争上又浇上了一瓢热油,朱厚熜又要替母亲维权了。母亲来了要去迎接,这是为人子必须尽的义务。但对于怎么迎接,也就是奉迎礼仪,朝臣们和嘉靖有着非常大的歧见。一切的一切还是要归根于嘉靖究竟能不能继续认他的生母做法定意义上的母亲。如果能,那皇帝的母亲就将是皇太后,自然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如果不能,那兴献王妃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藩妃,这里面礼仪等级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毛澄等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继续在从哪个门进这个问题上恶心嘉靖,提出让王妃从崇文门进东安门,让嘉靖在东华门迎候,又是这个该死的东华门。无论是崇文门、东安门还是东华门都不是正南门。崇文门是内城门,在正阳门(前门)的东边,东安门是皇城的东门,在承天门(后来的天安门)的东边,东华门是紫禁城的东门。礼部的意思就是让王妃一行从东侧进京入宫,南边就是不让走。嘉靖一看这线路就烦,一口否决,让礼部再重新提方案。

  毛澄等人回去琢磨了一下,提出来个新的方案,可以让皇帝他妈从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入宫,但不能开中门,只能从左门或者东门进来。这样的新方案在朝臣看来已经让步到了极点,让你从正南一路进来了,还要怎么样。嘉靖还是不同意,进来就进来,不让走中门是什么意思,于是让朝臣们再议。这下朝臣们怒了,这是得寸进尺啊,她一个藩妃进大明门和承天门就是天大的脸面了,还想走中门么。

  日期:2016-11-22 19:39:4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