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40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趁着项羽去打彭越,刘邦的两步走计划成功了一步,与此同时郦食其正在帮刘邦完成第二步。郦食其见了齐王广,俩人聊的很开心。本来齐国就吃够了没有组织的亏,现在汉王主动来召唤,那自然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加上郦食其酒量很大,老头跟齐王广喝的很嗨,齐王广下令撤回所有准备抵抗汉军的军队,这样一搞,郦食其动动嘴就收了齐国七十余城,
  郦食其的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李左车教给韩信的计谋。只不过刘邦提前给用了,很明显就是为了玩韩信。此时的韩信浑然不知山东发生了什么,还在整理部队准备拿下齐国。根据李左车的计划,韩信应该派人去游说齐国,所以韩信精心准备的舌辩之士蒯彻。
  蒯彻是个加强版的郦食其,却没有郦食其的好运气。郦食其喝酒骂街快意恩仇到六十岁才出山,跟了刘邦之后职业生涯大放异彩。哪怕郦食其把差事办砸了,刘邦气的骂街,过后依然视郦食其为最亲近的人。蒯彻也是个舌辩之士,论口才论脑子都不输于郦食其。而且蒯彻比郦食其会包装自己,起点比郦食其有逼格的多。在踏入江湖之前,一提起郦食其,群众的评价普遍是俩字:狂生。如果再加俩字,那就是:高阳酒徒。再看蒯彻,那就不一样了。蒯彻的表面身份是个相士,专业算命。同样是算命,许负算命的目的是蒙钱,非说魏豹的儿子有皇帝命。蒯彻一算命就往天下大势上靠,显得专业的多。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郦食其都成名久矣,而蒯彻还没个固定工作呢?这里边是有深刻原因的。
  举个例子说,在《三国演义》里边,陈宫和诸葛亮都是大才,陈宫出道的时候,诸葛亮在种地。陈宫跟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在种地。陈宫跟张邈的时候,诸葛亮在种地。陈宫跟吕布的时候,诸葛亮在种地。后来陈宫被曹操斩了,诸葛亮还在种地。多年后诸葛亮终于出山,他威震江湖的时候,陈宫都死了很多年了。同样是混江湖,陈宫着急的是早出道,诸葛亮注重的是找个好平台。陈宫稀里糊涂跟了很多人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诸葛亮稳准狠,选了刘备就是一辈子。他选对了,不在乎出道晚,照样是三国第一人。陈宫选错了,所以出道虽早可没发挥出自己才华之万一。所以陈宫死的时候万念俱灰,谁劝也不听,慷慨赴死。

  蒯彻就是这个情况,他出道太早了,属于大泽乡起义后的第一批革命家之一。那时候的郦食其还在家喝酒,蒯彻就跟了范阳县令徐公登上历史舞台。当时天下大乱,徐公作为范阳县令属于被革命的对象,他之所以听了蒯彻的话参加革命,完全是求生欲望的直接体现,并不是他具备革命的进取心。那可想而知,蒯彻跟着徐公,能有什么发展?
  那一年是陈涉革命事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一年,那一年的张耳和陈馀还是好兄弟。那一年张耳和陈馀奉陈涉之命辅佐武臣开辟河北战场,那一年张耳和陈馀忽悠武臣独立称赵王。那一年徐公投降了武臣,那一年武臣的部将李良杀死了武臣。那一年,别那了,跟着武臣的李良、韩广、张耳、陈馀都想反,徐公却跟了武臣,那徐公的革命生涯注定没有大的发展,而一身本事的蒯彻必须被埋没。
  若干年后,高阳酒徒郦食其出山,走后门见了刘邦,上来就先声夺人。刘邦是多好的老板,他手下的才子们都能人尽其才,哪怕是被打压的韩信,也发挥了自己的强项。

  郦食其机会多多,扬名立万。蒯彻没有机会,大家以为他就是个相士,这让蒯彻非常痛苦。痛定思痛的蒯彻终于换了老板,这次他选择了韩信。
  蒯彻和韩信的相遇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不起眼的蒯彻的出现,打乱了刘邦所有精心安排的计划,让刘邦再度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节蒯彻制造的连锁反应。
  日期:2016-11-13 17:14:20
  三十四、外交的真谛
  为将之道,讲究的是恩威并济。舌辩之士背后有得力武将的支持,能让谈判事半功倍。武将辅以外交谈判专家,能以小伤亡换取大胜利。
  外交,从来都不是外交家凭嘴就能逆乾坤的。比如说春秋时期,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区,齐景公跟鲁定公筑台会盟。齐强鲁弱,之前齐国还数次占领了鲁国的土地,齐王还带着名嘴晏子,所以齐景公对于这次谈判信心十足,感觉一定能谈出利益来。鲁定公很担心,又没有好办法,恰巧此时担任鲁国司寇的人是孔子,那就让孔子去化解这次危机。
  孔子和晏子那是老冤家了,之前孔子到齐国求职的时候,本来都说动齐景公了,硬是让晏子给搅黄了。这回这两位巨能说的国际名嘴要在夹谷齐鲁会盟上展开一场世纪对决。
  两国登台谈判,著名外交家晏子和业余外交家孔子展开了唇枪舌战。晏子使楚天下闻名,有的是谈判占便宜的技巧。但是孔子上来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给齐景公讲道理,讲到最后,齐景公表示孔子说得对,不仅放弃了继续对鲁国索取领土的要求,还归还了之前占领的鲁国领土,最后还向鲁定公表示道歉。孔子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之所以能碾压专业外交家晏子和盛气凌人的齐景公,并不仅仅是他在会盟台表现的好,关键是孔子来之前安排了鲁国高手申句须、乐颀带人在台下埋伏。齐景公当然不愿意在台上听孔子讲道理数落自己,于是下令台下乐队奏乐。齐国乐队来到台下,每个人都携带武器。齐景公的意思很明了,那意思就是告诉孔子赶紧住嘴,再叨叨就动手。只见孔子微微一笑,一声令下,申句须和乐颀带人不打招呼抽刀就上,斩了所有持有武器企图接近鲁定公的乐队,最狠的是杀完之后孔子还能从法理上找到杀人的道理,杀了齐国的人,还得说齐景公不对。齐景公大惊失色,齐国黎弥本想亲自动手去治住鲁定公。但见孔子怒气冲冲,申句须、乐颀随时准备出招,黎弥决定放弃了,鲁国取得了这次外交的巨大胜利。

  战国时代,名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当年折辱秦王,占尽了便宜还能全身而退,之所以秦王忍了这口气,那是因为蔺相如背后有名将廉颇的大军撑腰。
  清末的时候,精通外交的李鸿章、伍庭芳在马关跟伊藤博文谈判,李中堂无论是据理力争还是耍赖大玩滚刀肉,但是统统不奏效。是李鸿章、伍庭芳不会外交吗?不是。是伊藤博文很会外交吗?也不是。伊藤博文一句再不签约就打北京,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同样是伍庭芳,在处理墨西哥迫害华工事件的时候,墨西哥当局百般耍赖,伍庭芳一怒之下宣布不谈了,叫海军来趟墨西哥。墨西哥政府吓坏了,赶紧找来美国劝架,宣布给与华工平等的待遇。
  所以说再厉害的外交家,都需要强大的武将在背后配合。同样,强大的武将也需要名嘴辅佐战争,以达到中国人心目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
  蒯彻和韩信相遇,就是这样双赢的局面。蒯彻需要建功立业的机会,韩信需要一个舌辩之士去说降齐王广。俩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根据韩信的计划,他带领大军压境,让蒯彻趁机去找齐王广谈判,一定能拿下齐国。正当蒯彻和韩信踌躇满志要拿下齐国的时候,大军刚走到今天的德州平原县,消息传来,说郦食其已经说降齐王广,齐国举国投降汉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