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32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章邯的人生充满了大起大落,跟历史上那些威震天下的大英雄谢幕时的演出相比,章邯显得并不悲壮。

  比如说商纣王东征南讨威震天下,后来牧野一战不幸败给了周武王,输掉了全部身家。商纣王本着宁死不辱的原则,举火自焚。
  再比如冉闵横扫中原,胡人无不闻风而丧胆。后来冉闵遭遇燕国名将慕容恪,因寡不敌众战败被擒,临死还大骂燕主慕容儁狼心狗肺。即便是冉闵死了之后,还吓的燕国皇帝慕容儁遇到大雪以为是冉闵显灵。
  再看章邯,当初威风时平趟起义者联盟,到了谢幕时居然再度品味着无可奈何的感觉,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绝望。头一回那是在巨鹿之战的时候,大将王离不幸遭遇到了打了鸡血不按套路出牌的项羽,不幸全军覆没。这样一来章邯陷入了被动。但是这并不代表章邯打不过项羽,因为那时候无论是章邯投降项羽,还是项羽接受章邯投降,那都是形式所迫。绝对不是因为这俩人在战场对射多年而惺惺相惜成为了炮友。这样的故事只适合李云龙和楚云飞、关云长和黄汉升、奥特曼和小怪兽,根本适用于项羽和章邯。项羽不能全歼章邯部而选择受降,那是因为他抽风砸了船只只带了三天口粮。而形势留给章邯的选择也不多了。干死张耳和项羽?够呛了,因为朝廷早已不发粮草,章邯军也饿着呢。来个诛赵高清君侧?也够呛,他前脚走项羽后脚就能追上去掩杀,所以不能撤。自杀以报朝廷?凭什么呀?所以章邯根本没有过多选择,绝望中的章邯虽然不想,但是他只能投降。

  章邯第二次绝望就是在废丘了。韩信出三秦的时候,就算韩信出兵神出鬼没,但也不代表章邯就打不过韩信。导致章邯被韩信围在废丘有两个原因,一则是章邯没想到项羽的节操比他想象的要低。虽然项羽封章邯为雍王,接着项羽就杀了章邯手下二十多万秦军。本来凭章邯这实力,无论加入谁的阵营,都没人能控制他。可惜的是失去了这些部队,别说章邯当雍王了,当玉皇大帝都不好使。
  第二点是章邯没想到自己的队友司马欣和董翳居然背叛了组织而投身革命,章邯堵的住褒斜栈道,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堵住陈仓道,兵力不足的章邯只好退守废丘。更让章邯窝囊的是,即使在彭城之战以后,司马欣和董翳这俩货又背叛了革命而重回组织怀抱,但是他俩依然没有去救援一下废丘的老上司章邯。你要说以前是韩信围困废丘,那俩货不去救还能说得过去。这时候围困废丘的汉军已经和当初不一样了,韩信带着主力军驰援彭城,留下的也不是什么精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跟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可惜在那个被遗忘的时光里,远在大西北的废丘和章邯,也被项羽遗忘。正因为如此,这次留给章邯的选择比巨鹿那次还少。要说学灌婴死战吧,章邯手下这帮兄弟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些精锐秦军了,死战的结果就是战死。学司马欣当个墙头草吧,又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如果投降效忠刘邦呢,又对不起自己战死的弟弟章平。要说继续效忠项羽吧,又对不起被项羽忽悠的自己。假如自立为王,可惜身边没有嫡系。要是揭竿而起,章邯在三秦又没有人望。所以一代名将章邯,在最后只剩下了绝望,比在巨鹿的时候还绝望。

  那是在刘邦稳定了荥阳战线之后,刘邦和项羽都心有灵犀的选择了休战。或许项羽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天下英雄,唯汉王与籍尔。两位在荥阳掰了半天腕子的英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转身,各自去打扫各自的后院。刘邦往北,项羽往南。
  刘邦要收拾革命者联盟的叛徒们,项羽要修理二五仔英布。在此之前,刘邦告诉韩信,是时候干掉章邯了。韩信领命,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大招,水淹废丘城。章邯没兴趣继续挣扎了,做困兽之斗容易,但是他不可能两次坑死自己的部下,是时候做个了断了。章邯拔出了宝剑,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战场上把最后一颗子丨弹丨留给自己是光荣的。章邯挥剑自刎,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自己的兄弟,同样成全了废丘百姓,成全了围困废丘的汉军士兵。章邯和蒙恬一样,离开了这个不属于他的舞台。

  章邯传奇的人生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他跟那些主流英雄的出身就不一样。在群雄逐鹿的秦末风云中,别管各路诸侯祖上多荣耀,只有章邯自己是上流社会出身。章邯年纪轻轻就当了少府,位列九卿之一。少府就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今天的财政部长。在丞相王绾死之前,少府章邯和廷尉李斯是平级官员,享受银印青绶、一年两千石小米的待遇。后来周文寇关,少府章邯临危受命,从管国家钱变成了管国家兵,章邯完成了华丽转身。跟章邯打仗,死了太多英雄人物,周文、陈涉、魏咎、田儋、周巿、项梁等一方霸主都是在章邯面前知道了什么是社会。章邯虽然不是军旅出身,但是在他人生巅峰的时候,大秦帝国硕果仅存的军三代王离都归他指挥,章邯俨然是那个时代的蒙恬。

  当然了,赵高容不下有实力的人物。能跟赵高权势相当的丞相李斯、大将军蒙恬、上卿蒙毅、老将军冯劫、丞相冯去疾都被搞死了。章邯成了蒙恬2.0,当然荣幸的被选入赵高制定的死亡名单。
  就这样,章邯遇到了命中的克星项羽,从此章邯的人生无法逆转,一步步走到了自杀的道路上来。
  章邯的死让刘邦没了后顾之忧,刘邦稳定了荥阳之后,回到栎阳修整,立长子刘盈为王世子。要不是老司机夏侯婴一次次救起被刘邦扔掉的刘盈,这会儿刘邦还真不知道立谁。
  刘邦立了刘盈,让跟着刘邦的豪杰们有了信心。就跟项羽拼了,哪怕刘邦死了,汉王集团也不会散了。

  刘邦解决了后院的章邯,可以集中精力一路向东。而项羽在没有解决掉后院田横的情况下,开始招惹原本可以争取过来的英布。刘邦和项羽都各自演绎了太多的精彩片段,接下来的舞台,请交给韩信。至于韩信怎么接演后面的戏,下节再聊。
  日期:2016-11-05 23:46:20
  二十八、名将
  在战争年代,一场战役下来就能证明谁是名将。但是在和平年代,谁能当上大将,这个标准就不大统一了。而且将才和帅才是两回事,比如说刘邦帐下能冲锋陷阵的将才有的是,真正能总揽全局的帅才只有韩信一人而已。正如韩信自己说的那样,论带兵,刘邦最多能指挥十万人,而他自己则是多多益善。若干年后,刘邦终于认同了这句话,他说“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或许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解释了为什么刘邦带数万之众可以高歌猛进进入咸阳,而带六十八万大军却干不过项羽。

  比如说前苏联时期,斯大林帐下有五大元帅。分别是伏罗希洛夫、布柳赫尔、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那是在苏德战争之前,伟大的苏联人民领袖斯大林同志为了布尔什维克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了让伟大的苏联帝国不走向邪路,在国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政治运动嘛,无论古今中外都一样,先拿军队开刀。你看赵高揽权先拿大将军蒙恬练手,建国后的刘邦执着的要弄死韩、彭、英等军区司令,宋文明点玩杯酒释兵权,宋高宗揽权时杀岳飞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的兵权,明做事不拘小节,打着反贪的旗号搞清洗杀光了军队的中间力量,洪秀全还没成事就弄了出天京事变,有兵权的非死既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