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青云直上……》
第40节

作者: 农民宝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斜沟村是乡政府驻地,理所当然是首选村。潘宝山第二天一早就跟郑金萍招呼,让她安排辆地盘高点的车子,要串乡路调研农情。
  郑金萍正在筹划事情,昨晚梁延发跟她透露了一个消息,要把黄开建办掉。梁延发说黄开建趴在夹林没有动弹的意思,年载长了不行,虽然在争斗上不输他,可日子过得不畅快,所以要想法子踢除他。
  梁延发告诉郑金萍,对黄开建也不要讲什么仁义道德,能掐就掐,不过他虽然粗鲁大咧,但有点细心劲,想抓他有力的把柄不太容易,唯一能尽快下手并能得手的就是在男女关系上想办法。
  一听在男女关系上下手,郑金萍打了个寒战,胆怯地看着梁延发说黄开建会不会也采取同样的法子来对付他,那样她可也会受到牵连。梁延发说会,所以从今往后要多加小心,在大院里能不单独接触就不接触。郑金萍听了一阵欢喜,这样也好,而且也省得天天给他吹管了。

  但是梁延发交郑金萍一个重要任务,要她暗中监视黄开建和姜玲的行踪,把凡是不正常的举动都拍录下来。郑金萍乍听姜玲有点不敢相信,难道财务所的会计姜玲会是黄开建的?一个要身材没身材要相貌没相貌的大娘们,黄开建怎么会看上她?
  梁延发看出了郑金萍的惊讶,说事实就是事实,他已经观察很长一段时间了,的确有那么个苗头。
  所以,郑金萍现在开始动脑子,想办法来挖掘,可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刚巧这时潘宝山来电话要她安排车辆,索性就先放下那事,反正也不是火烧眉毛的急。
  “潘乡长,那辆吉普好像被黄书记用了,底盘高点的只有普桑了。”郑金萍道,“要不我给你调配辆新点的,也还算舒适。”
  “行,随便弄辆就行,反正也不下原路,就在斜沟村周围转。”潘宝山催促说,“抓紧啊,我就在院子里等着。”
  “谁陪你下村啊潘乡长?”郑金萍又问。
  “没有,就我一个。”
  “你没跟我提前说一声,还以为你跟周国防打招呼安排了呢。”郑金萍笑了,“不过你就是跟周国防讲了恐怕也没用。”
  “什么意思?”潘宝山实在不明白。

  “潘乡长,党办招了贼!”郑金萍一副幸灾乐祸的口气,“两台电脑,连同插排,都被端走了。”
  “哦,还有这事!”
  “他们管理不好嘛。”郑金萍道,“潘乡长,电话里不说那些,先解决你的事情。下村不带个秘书那多不像话,你等一下,我看看办公室有谁在,要不,我陪你去啊?”
  “不用了,那我就把农经站老王带上吧。郑主任,等王韬回来后,尽量安排他跟我搭班,平常跟你比较熟络,配合起工作来会方便很多。”
  “那当然是没问题了我的潘乡长!”郑金萍几句话一说便开始发嗲。
  潘宝山听得头皮一阵发麻,赶紧挂了电话。
  老王昨晚喝多,早晨起来还发懵,不过潘宝山一叫立刻精神十足。他对昨晚的经过有印象,好像把心事说了,潘宝山也不计较。
  见了面,老王也不提昨晚的事,潘宝山当然也不说。有些事就应该这样,稀里糊涂过去就过去,对谁都好。
  “潘乡长,今天到斜沟村干什么?”老王呵呵笑起来。
  “怎么又喊我乡长了, 不是说好了私下里不这么叫的嘛。”潘宝山问。
  老王摸着脑袋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哦,我明白了!”潘宝山看老王笑得那样子,抬手点了点,“你想让我喊你王站长是不是?”
  “诶呀,宝山,瞧你说的,我有那么得瑟嘛!”老王脸红了,极其少见。
  “你就别跟我装了,喊就喊呗,王站长!”潘宝山笑了,“等会到斜沟村,我好好给你介绍一番,再让鲁成升找几个村姑乡妹子陪陪你!”

  说笑没多会,就到了斜沟村村部。
  鲁成升带着一帮人早就在大门口等着,老远见车子过来,立刻挥着手迎上来。
  “潘乡长,这可是你当乡长后第一次到咱村里来啊!”鲁成升为潘宝山拉开车门。
  “这也是潘乡长以乡长的身份第一次下村!”老王跟在后头说。
  “那可真是太好了,说明潘乡长看得起咱们斜沟村!”鲁成升笑着,“潘乡长,你当乡长的消息传到几个老农的耳朵里,他们可很不高兴呐。”
  “嗯?”潘宝山一时转不过弯来,急问:“怎么,对我哪方面不满?”
  “哈哈。”鲁成升大笑两声,“他们是觉得啊,你当了乡长肯定事情多,也就不会在下村搞技术指导了,舍不得呢!”
  “欸哟,原来是这么个情况。”潘宝山一拍脑袋,“我还以对我有多深的成见呢。”
  “怎么会对你有意见!”鲁成升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走,到屋里喝杯茶。”

  “不喝。”潘宝山摇摇头,“以前就没来喝过茶,现在也不能,要不人家会说当了乡长架子就大了,我看还是先工作,走,上车,带我仔细看看斜沟村的土地情况。”
  “哪方面的?”鲁成升问,“生产用地?”
  “方方面面都看。”老王一旁说,“包括居住生活用地,还有荒废没利用起来的。”
  “哦,老王不陌生吧。”潘宝山对鲁成升说,“以前也经常下村的,现在是农经站站长。”
  “哦,王站长好!”鲁成升上前握手。
  老王还有点不习惯,却也还把得住,比较得体地伸出手来,“鲁书记好。”
  “行了,闲话以后再说,赶紧上车到处转转。”潘宝山说,“鲁书记,我已经揣摩过了,斜沟村很适合搞日光温室大棚菜,无论是从自然条件看,还是从运输便利的角度讲,都很合适。”
  “要是能兴起来当然是好!”鲁成升说,“不过潘乡长,推行起来怕是要有点难度,咱们村有两家搞温室大棚蔬菜的,个个半死不活,现在要大规模推广,恐怕时机有点不对。”
  “走,先去看看。”潘宝山一挥手,鲁成升立刻上车带路。
  车子在一个小路口停下,潘宝山下车后在鲁成升指引下,拐了两个小弯,看到了三四个“弓形”塑料棚。
  “这就是大棚蔬菜种植?”潘宝山笑笑。
  “是啊,以前多些,有七八个。”鲁成升惋惜地说,“以前种多了有时卖不出去,种少了又增加成本,来回颠腾,就撤了几个。”
  “现有的几个棚子有没有效益?”潘宝山问。
  “勉强吧,跟种地差不多,就是少出点力气。潘乡长,你要是有兴趣,我带你进去看看。”

  “这还用看嘛,根本就谈不上温室种植。”老王插话说,“说白了就是弯了个架子,上面蒙一层塑料布,还不能正真算是温室大棚。真正的温室大棚,不说要正儿八经的支架,但是从室温控制上就有一套,并不是说温度越高越好,还要通过棚子窗口来调节气温。”
  “王站长,那样当然那是好,但成本高啊。”鲁成升说。
  “成本高点看得见,但只要规模化起来,产出量也是很客观的。”老王说,“总之收益会走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