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梦境——别轻易将你的梦境告诉别人》
第2节

作者: 橙疯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复的人没有我想象中的多,二十几条,多数都在说自己各式奇怪的梦。最后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仅仅几个字:你有筑梦的天分。
  我给他留言,表示希望得到他的指点,等了一天,没有回音。
  我搜索关了于梦的资料,认真读了几篇前沿论文,似乎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清明梦这个词闯入了我的脑海。
  如果你之前不了解清明梦,现在一定会去搜一下是不是。根据我这几个小时的搜索结果告诉你,它就是一种清醒梦,字面解释就是清醒知道自己在做梦,说的玄乎一点,就像你抽离出了一丝灵魂,用这部分灵魂去思考问题。网上介绍,初次体会清醒梦就像“鬼压身”,当自己能熟练控制时,可以“出体”。
  书外:袁沅知道清明梦,有些科学难题甚至是在清醒梦的状态下解决的,在这种半梦半醒之间,部分大脑更加活跃。
  不再多说,我该睡了,期待在睡梦里有新的发现。
  书外:袁阮继续读了下去。
  日期:2016-03-21 14:23:00
  3月11日,晴,天气渐暖。
  昨晚睡前,我按照网络上搜索到的一条方法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同时保持思维的专注,不多久,我不太肯定的意识到自己睡着了,为了证明,我想睁开眼睛,睁不开,眼前似乎有能看到模糊的一片,我想听听周围的动静,什么也没有,又或者我无法分辨这些声音。我想动,动弹不得,手指都动不了,更别说要起来了。

  我感觉呼吸沉重,身体上似乎逐渐有力量压下来。
  挣脱着这种力量,不断尝试。
  终于,我醒来了,感觉到浑身都是冷汗,意识到这是一种清明梦的尝试。
  起身,讲这种感受写在帖子里,喝杯水,然后睡下。
  早上醒来,还和往常一样。今天是周末,例行的健身算是一种理疗,要不是因为这疾病,我才不会这么勤快。

  健身教练换了,是一个黄衣服的女孩,没有原来的高,皮肤更白皙一些,说真的,她很好看。
  她的笑容很甜,心肠就不知道了,因为她在我做完后,让我加练了一组,我没告诉她,我的身体不适合更大的量。
  回到家,打开电脑,翻出帖子,之前那个回复我有筑梦天分的人又有一条留言:第一次清明梦就是这样,没想到你会这么快。
  好吧,今天就写这些。
  书外:袁沅反复读着健身哪一段,大脑在不断回忆,太熟悉了,之前自己好像梦到过,又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发生过。她解释不清,难道说真的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她和这本书有缘分?又或者她和作者梁亚侨在梦境中交织了?她甚至大胆的猜想:如果梁亚侨的真实生活是自己的梦境,那么他的梦境就是自己的梦中梦。或者,或者,还有没有别的解释?还是别想那么多了,接着看下去吧,她想。

  日期:2016-03-21 14:24:00

  第三章倒下的路牌
  3月17日 风比较大,并不冷。
  这几天我都在尝试清明梦,有时候能够感觉到,不过时间太短了,还没发生什么情节就已经结束。
  前几日做过的梦,昨夜又重复出现,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对经常发生的相同梦境,我总想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这一次,比之前更清楚的是,我知道了起点,汤泉镇。镇子上并不繁华,车站等车的人不多,来到这里,我上了一辆通往向下的小巴公交,为什么选择上这一辆,并不清楚。实际上,现实中我并不知道汤泉镇的存在。
  上了车,我注意到车上包括司机一共8个人,摇摇晃晃往前面行驶。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下了车,再过10来分钟,又下去三个。五分钟后,除了我之外的最后一个乘客也下了车。司机看了我两眼,问:“你不下车?”

  “到了吗?”我问。我不确定在哪里下车,仅隐约觉得,还没到。
  往前又开了一阵子,“到了。”司机师傅停下车,对我说。
  下车,我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路牌上显示,这里是这路车的终点站,可是除了刚刚停下的这辆,似乎很少有车停靠在这里。前面有两条路,一条在视线范围内就不通了,那里的杂草有一人多高,另一条通往一个村子,终点站应该是专门为这里的村民留的。我留意一会,不见村子里有人影,连一声狗叫也没有听到。怪不得司机师傅会提前问我下不下车,现在不是年也不是节,村子里的人应该都出去打工了吧。

  对村子没什么兴趣,我朝那条荒废的路上走去。拨开杂草,往前走了一小段,就看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栅栏,从锁的式样来看,起码有40年以上的历史。
  我翻过栅栏,前面的路熟悉起来,残旧的柏油路,斑驳的交通线弯弯曲曲通往大山。在梦中感觉到这里之前来过时,有点兴奋又惴惴不安。
  和上次一样,我留意每一处拐弯,留意两旁的杂草树木,没错,和上次的梦境一模一样。走了一阵,就看到那块倒在路边的路牌。到这里,我停顿下来,想翻开它看看。心理斗争一番,我蹲下去,把它翻了过来。长期埋在枯草烂泥之间,上面的字迹没有了颜色,只能依稀辨认的出“红三元农场”五个字样和一个箭头标志。

  当这几个字闪现,我突然明白了自己要去哪儿。
  有了目标,路程不再遥不可及。约摸走了一个小时,翻过了一个山头,到了另一个平坦的山腰。这里有一个院落,大概20来亩。红砖高墙,上面还有两道铁丝网,墙皮已经脱落,墙角杂草肆意的生长。
  一到铁门虽然绣的厉害,看上去还是很结实。我上去晃了晃,有点沉,敲了敲,是铸铁所造。门是被两条粗重的铁锁链锁着的,晃门的同时,叮呤当啷的响。这声音惊醒了院内不知名的鸟儿,扑腾扑腾翅膀,四散而去。铁门上方应该有一个牌子的,只是早已被人摘去,我看了看,在院门口左前方的垃圾摊上一块木板已经折断,依稀看到一个“红”字。
  我想进入院子里看看,进不了。这时,梦也结束了。
  醒来,搜索了汤泉镇,确实存在。就是我隔壁城市下辖县城的一个镇,根据介绍,镇上没有自己的产业,农村的人大多来到省城打工。

  搜索了“红三元农场”,资料很少,只知道这里曾是一个劳改农场,最多时,关着500多人。随着那十年的结束,农场里的人基本上都放了出来,工作人员也就地解散。之后,没有人愿意提起这个农场,就一直荒废下来。我知道,越是不愿提起的,越是有故事。
  书外:袁沅不确定梦境竟会如此真实,但她相信这个故事。放下书,她在搜索框中输入红三元农场几个字,得到的答案和书中的一致,而且就在汤泉镇的一处山里。曾闪过一个念头,她也想去这个废旧的农场看看,看看是否和书中的细节完全一致。就在同时,一个模糊的图像呈现眼前,她好像记得曾经看到过“红三元农场”这几个字,是在哪里?怎么也想不出来,好像是一张不大的纸片上,好像是在自己小的时候,只能回忆起这么多。袁沅最后给自己解释说,这是一种交差记忆紊乱所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