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灵异现象本质,讲述未知世界秩序:天眼实录》
第37节

作者: 幺蛾子95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进苏老的铺子,依然只有小苏独自在看书,春哥把芯片往桌上一拍,毫不客气要见苏老,小苏搁下书卷,腼腆笑了笑,请我稍候,随后进了里屋。
  没多久,苏老在小苏的掺扶下出来了,他拿起的芯片说道:“如能逃过此劫,他日必会登门造访。”

  这句话,正是那晚短信的内容,我和春哥对视一眼,东西还真是他的………
  苏老将手杖递给小苏,扶着椅子坐下道:“这是追踪器,能放大无线电信号,定位人员什么的,搞地质考古这行,经常跑人迹罕至的地方,没个传消息的可不行,对了,你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又是怎么找上我的呢?”
  苏老的话说得坦荡,云淡风轻如同唠家常,看苏老的态度,他并没有害我们的意思,而事实上,他安装的追踪器,反倒救过我们。
  我索性也坦白:“原本没想到,不过机缘巧合,我看过一份资料,其中提到一丈红地下墓室,资料上说,墓室曾在70年代被挖掘,而当时主持工作的正是您老,那条甬道也是您修的,但不知道后来出了什么事,墓室里东西,连同殉葬的尸骨被人运走,挖掘工作只能暂停,这是其一。”
  日期:2016-04-16 09:51:00

  “其二、王有财和麻六儿合伙倒鬼货,麻六儿找过您不只一次,依您的眼力,自然知道东西来路不正,资料上说,后来举报王有财的人,也是您。”
  “由此可见,您对一丈红一清二楚,甚至比红爷还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您特地泄露王有财收购铜锁的事,引我们下去墓室,这手机上的追踪器,不能是别人装的吧?”话说完,我冲苏老谦卑点头,言下之意咱不是来问罪的,只是想弄明白事情来龙去脉。
  苏老听完,呵呵笑了起来,点点头即是默认也是赞许:“果真后生可畏,易老板太大意了,身边有白眼狼一直没能觉察,倒不是我故意知情不告,只是担心打草惊蛇,王有财虽然作恶多端,但也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人。”
  “我带小家伙在这里待了五年。”苏老指指小苏,又比出五根手指:“为的就是钓出沉在水面下的人,这次你们下墓室,我知道王有财动了杀机,所以让小家伙做了些手脚。”
  “现在,看到你们没事,我也就放心罗。”苏老呵呵笑道,端起茶水抿了一口。
  我是一点都笑不起来,凝重道:“苏老,未必没事,梁叔和红爷现在下落不明,我们此次来,也是想看看您有没有什么线索。”
  苏老闻言一震,放下茶杯问道:“出什么事了?”
  我吁了口气,把事情经过简单陈述一遍,苏老听完经过,皱眉沉思良久,回头冲小苏附耳吩咐了几句,小苏关上店门,又掺扶起苏老,苏老示意大家进里屋说话。
  日期:2016-04-16 09:51:00
  里屋陈设也很简单,两张单人床,三面壁柜,一张桌子加几根椅子,苏老招呼大家落坐,让小苏从壁柜里取出一份卷宗。
  卷宗年头已久,牛皮纸早已发黄卷边,里面胀鼓鼓的厚厚一摞,苏老拍了拍卷宗道:“先前你们看过的资料,里头只说对了一半。”
  我和春哥对视了一眼,春哥立马反驳,哀怨的说:“我没看过,他吃独食,诶?你哪来的资料?”
  我:“………”
  “说错了哪一半?”我哪敢接春哥的话,赶紧转移话题问苏老。
  苏老沉吟片刻:“一丈红地下墓室殉葬的尸骨,不是被人运走的,我亲眼所见,自已走的。”

  日期:2016-04-16 09:54:00
  此话一出,我和春哥面面相觑,苏老算是泰斗级人物,想必不会信口开河,但尸骨自已走这种事,实在有些离谱……
  苏老却不多话,拆开宗卷,取出一摞黑白相片,相片标有拍摄日期,最上面是一张集体合影。
  “这是当年考古队成员合照,有5个是我学生。”苏老凝视合影片刻,顺手递给了我,我接过照片,春哥赶紧凑上脑袋。
  相片上五男一女,清一色白确良衬衣,草绿色军装,斜挎帆布军包,这种装束,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标配,现在看来,尽管朴素无华,却有十足的精神头。
  苏老也很年轻,照片上意气风发、我注意到他身边瘦削的小伙子,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指着小伙子抬头看他。

  “苏杰,我的儿子。”苏老淡淡的回答,我“哦”了一声低下头,难怪看上去像他的翻版。
  接下来的相片,都是逐日拍摄的考古过程,我和春哥是外行,只能看个热闹,苏老对每张相片的来历如数家珍,逐一同我们解释。
  当时发掘的是沉沙墓,墓地修建在护城河下,与河水仅一土之隔,入口亦在河底,这种墓地比较棘手,除入口开启有难度之外,河道历经千年沉降,泥沙大量渗入进入墓室,光是清淤就令人头痛。
  日期:2016-04-16 09:55:00
  考古队开了几次会议,决定从河岸向墓地入口位置,修建一条地下甬道,苏老亲自上阵,从附近生产队借来鼓风机和抽水机,带领队员和老百姓,用了不足半个月时间,硬生生修起一条甬道,把洞直挖到墓室门口。
  又经过一周清淤工作,墓室石门才露出真荣,从出土的碑文来看,墓主是唐代贞观年间官员,身份太常寺卿。对此苏老表示有些疑惑,司职朝廷祭祀的三品官员,不应该有如此下葬风格。一般类似墓地,墓主要么生前杀伐过重,怕死后有人报复,要么是随葬有稀世珍宝,防人盗墓取物,故而采用填沙、灌水银、悬岩等修建方式。

  墓门开启后,考古队多少有些失望,没有一件关于祭祀、礼乐的文物出土,仅仅只是一条石廊,不过石廊的设计颇为巧妙,呈三角尖顶结构,头顶河道沉降带来的压力,大多侧滑至两侧,才使得这条千年前的通道得以保存。
  廊壁上绘有图案,从手法、着色上充满盛唐时期风格,辟如女性清一色脸上肉多,图案历时千年,地底寒湿,很多已经腐蚀褪色,色彩斑驳难以辨认,我仔细看了几张照片,不是很懂,画上的内容大概描绘的是从远古到唐代的祭祀生活。
  日期:2016-04-16 09:55:00
  石廊被考古队列为1号墓区,1号墓区的出土固然令人失望,但挖掘工作仍将继续下去,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半个月后,又一道石门出现。
  这一次,考古队迎来的不是失望,而是震惊!
  四五十米长的回廊,十几座殉葬墓室,数百具尸骨………
  苏老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唐代风气相对开明,即使帝王驾崩,也鲜见妃嫔殉葬之事,多以削发为尼替代,太常寺卿是文官,算当时的高级知识份子,墓中出现这么多尸骨,无论死因为何,都与其身份和地位完全不符。
  随后的一个月,依然没有找到任何葬品,苏老带领考古队没日没夜的干,终于打通进入主墓室的通道,就在踏入墓室的一刹那,整个考古队都惊呆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