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两晋王朝皇位交接的人性解读(上)》
第47节

作者: 江湖庙堂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22 08:26:41
  二十四、你又没问我仇人是谁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今天读这个历史人物有今天的心情,明天去读又有明天的想法。历史人物也一样,有些行为实在让人感到不齿,而恰恰你在讨厌他的时候,冷不丁给你一个意外,做了那么几件颇为感动的事。
  郗超,这个人在东晋历史上名声不太好。他是权臣桓温的人,说好听点是亲信,难听点就是狗头军师,为桓温的篡位出了不少点子,包括捏造司马奕是个阳痿兼同性恋的皇帝。
  郗超绝对是个人才,如果走的是正道,说不定撑起东晋王朝一片天的是他,而不是谢安。史载,他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连谢安都认为他比自己的子侄出色。345年,那年他才九岁,就被会稽王司马昱征辟为府掾,就是司马昱府里的一名辅助性的官员,从此走上仕途。
  后来他被桓温看上了,桓温为人英气高迈,少有被他看的上眼的人物,然而在与郗超交谈之后,桓温却对其极为推崇,倾意礼待,先任参军,后召为征西大将军府掾,为其谋主。郗超的爷爷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其父祖都忠于王室。唯独他忠于权臣。某次谢安和王坦之见桓温时,郗超卧在帐中窃听他们的谈话。恰巧这时来一阵风把帐幕吹开,谢安嘲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但是他做了两件事让后人对他的评价多少挽回些好感。
  当时前秦苻坚正是势力强盛之际,多次侵扰东晋边境。朝廷于是下令征召能够抵御外患的良将。谢安任人不避亲,推荐了谢玄。当时不少大臣持不同意见,一是谢安举荐的是亲人,有没有公权私用的嫌疑?二是对谢玄能否具有抵御前秦的能力把握不准。
  谢玄是什么人?他是谢安的亲侄子,也是东晋历史上的一位能人,但在淝水之战前他并不是那么突出。年轻时朝廷几次征召,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被桓温辟为掾属,跟郗超成为了同事,受到了桓温的礼遇和器重。但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关系很差,以至于双方很有怨恨。估计桓温看到两人的关系不利于工作开展,就将谢玄改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
  此时,郗超听到这一举荐说:“谢安敢于冒触犯众怒的危险举荐亲侄子,确实是英明的;谢玄一定不辜负他叔叔的推荐,因为他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此话一出,却让很多人大吃一惊,郗超莫非脑子进水了了,怎么会支持谢玄?晋朝高层都知道郗超和谢玄之间结怨很深,具体什么怨恨不清楚,但一定会是刻骨铭心的。吃惊之余,许多人都不赞同郗超的看法,还是坚持认为谢玄不是苻坚的对手。郗超却说:“我曾经与谢玄共同在桓温将军幕府做事,亲眼见他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安排人也非常恰当。所以知道他一定能成功。”

  后来,朝廷采纳了郗超的意见,让谢玄担纲御敌先锋。淝水之战胜利后,时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而且对他不因个人爱憎而隐匿别人的才能的做法表示敬重。
  这个故事跟春秋的祁奚推荐仇人解狐如出一辙。晋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晋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啊。祁奚道:“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祁奚外举不避仇成为了推荐干部使用干部的一个经典。
  谢安和郗超联袂演出了一幕任人不避亲,举贤不避仇的精彩剧目。谢安不因谢玄是自己的侄子,怕人讲闲话,便不推荐他。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郗超不因他是自己的冤家,心存偏见,便不赞同他。拿孔子的话来讲,像他们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
  但问题来了,一向为人阴险的郗超为什么会这样做。对郗超赞同谢玄的这段历史,《晋书》只用了一句话带过,语焉不详。
  在我看来,这里涉及一个公私边界问题。东晋皇帝让人推荐的是御敌将军的人选,这是国家用人大事,并非个人家事。郗超公私分明,对谢玄的怨恨并不影响郗超对谢玄能力的认可,冤家未必皆饭桶,亲人未必皆干才。
  我们要承认,官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当一个人走进官场,他的私人身份和官方身份是几近重叠的。官员犯罪,特别是贪污罪,往往是因为当事官员没有分清公利与私欲的边界,把官场当成菜市场,摆摊做买卖,批零兼营,公器私用,大肥腰包。郗超很好的把握住了公利与私欲的边界标尺,郗超是晋朝公族,从这个角度讲,晋朝的安危也事关郗超本人的利益。所以他赞同并力推谢玄,只是站在晋朝的利益立场上看问题,和私人仇怨毫无关系。古往今来,在官场上捞饭吃的官员无数,但真正能做到郗超这样举贤不避仇的并不多。面对官场中的仇人,挖坑埋雷、落井下石的不可计数。人品稍好些的,也不过冷眼旁观,黄鹤楼上看翻船。

  郗超更为难得的一点,是他明知道他推荐谢玄后,谢家的势力将会更加如日中天,有可能利用新获得的权力对他进行压制,郗超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只在乎公器的利益,他相信谢玄的能力可以于国家有所裨益。
  其实,谢安跟郗超也是欢喜冤家。
  桓温死后,郗超改任司徒左长史,但因母丧离职。他认为父亲郗愔是名公之子,职位和待遇应在谢安之上,但一直处于闲职,而谢安却能掌握朝政,对此愤恨不平。谢安对满腹牢骚的郗超也是深恨不已。
  没多久,42岁的郗超因病去世,谢安和谢玄等人清谈,关于圣人与常人的距离到底远不远的命题,谢玄等人都没办法理解,谢安只能叹息说,如果郗超没有死,就可以理解了。可以想象,谢安说这话的时候是何等寂寥,子侄辈无法理解,可惜谢安权倾天下了,反倒没有能在精神上高度交流的人了。在那个年代,清谈是衡量名士的重要标准,无疑郗超的水平在当时属于上上流。
  不管是郗超对谢玄,还是谢安对郗超,都有一种英雄相惜、互为欣赏的味道。

  现在看来,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要学会欣赏对手很重要。这些对手可能是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对手,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很多人在与对手竞争时,都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把对手视为敌人,不择手段地打击对手,以达到取胜目的。面临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对手竞争时,要抱着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的心态,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最后战胜你的竞争对手,走上成功之路。

  再回到郗超身上,还有一件事值得后人赞许。就是他临终时做的事。郗超担心他父亲会因为他的去世而伤心不已,于是在临死时交给他的门人一个箱子,叮嘱说:我父年纪已老,要是其为我的死悲伤到影响到健康,你们就把箱子交给他;如不然,就把箱子烧了。结果他死后父亲郗愔果然哀伤成疾,门人根据吩咐递上箱子,郗愔一看,里面都是郗超跟桓温往来信件,内容多是两人密谋废立谋篡之事,顿时气得大骂:这混蛋死的太晚了。

  从此,郗愔不再悲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