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人面》
第1节

作者: 布衣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言棺木一行能巧见阴阳,然遇人之面何以能辨阳寿命长;借阴转阳寻穴曝尸者枉送千金亦不予丧葬,更不得其木方;鬼魅尸邪恶念千丈,棺木人游走山林间却进退自如;道法之术尚不能起死回生,合棺之木又如何能保尸身不腐见月回魂……
  棺木行起于何时源于何地,距今已不可考。相传轩辕上古时早已安人入土,早期直接掘土下葬,后有以瓮罐为棺埋葬,直至石制棺椁出现。商周时期出现了木制棺椁,自此入土下葬便演为习俗流传至今。
  春秋战国时出一奇人遗书《缺一门》,即各种要诀不可尽学,遗书者正是棺木行祖师爷鲁班。书卷中阴阳宅邸取木成形,陷阱机关布局数术,医道法术灵语咒符等一一无不详述。因而造世人觊觎,经累世争夺残存不全;后为一木匠偶得残卷,隐世避祸独行棺木一行。毕生所做棺椁甚多,所遇奇闻异事更不计其数,结一世所学撰写了《鬼行棺椁》。书中详述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当取何木做棺椁布局;土葬水葬天葬悬棺葬 葬法不同又当何以为棺;掺杂《缺一门》中技艺,又将一生所逢怪事奇遇也收录其中。行内行外皆称此人为“财魁”(即材魁),意为棺木一行魁首。《鬼行棺椁》自此于后代财魁中代代相传。

  然后人附翼攀鳞,屡助帝王将相富商巨贾砍合生棺椁,布阴冢鬼局,设机关陷阱;累千万人殉葬,哀鸣者不计其数,自身也终究躲不过天数多死于非命不得善终,《鬼行棺椁》也下落不明。民间才会有“财魁虽有财,命里不沾财”之说。

  唐宋时期相传财魁再度出现,凭借金丝楠木棺闻名于世;明清时期皇族权贵皆讲究墓葬规格,四处寻觅在世财魁却不得其踪,清末狼烟四起战火纷飞,财魁便销声匿迹,也再没了财魁之说。
  建国后,皖地因长江之利,木材行业兴起。战乱时流落逃亡的能工巧匠又重新拿起了斧子,包括了棺木一行。
  棺椁,外为椁,内为棺。时至今日,以棺为主,椁已显有人用。做棺材不仅树木本身为人重视,棺材所用多少节树也是很有讲究的:十节树做成的叫做十错材,又名十页瓦;依次有十二元,十三元,十四料及最次的十六料;上好的当数四木成棺的四独棺;最为难得是独木成棺的,可如今已不多见。另外根据制作棺材的手艺不同,说道也不同。“牛口缝”棺材、“窜缝”棺材、“拼缝”棺材那都是有讲究的。棺行融合了百家之长,身兼了四海之艺,徽州一代吸取满族棺椁的贵气多以翘首棺和元宝棺为主。

  但到底是晦气之行,大底不为人所待见;却也有祖上世代相传的手艺人,传到这个年代手艺运斤成风炉火纯青者,行里人都叫这辈人材柱子。
  不接触棺木这一行的,很多人都以为棺木行就是守着铺子等买主,其实不然。早些年谁家都留有些好的树木,家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逢寿辰或身子骨不适,便请棺木人来家中伐木做棺材,行里人称此为走方子。外染红漆,金字福寿,名寿棺。摆在铺子里未上漆的,叫白胎子,中途夭折未至寿年的人多睡白胎子。
  行里的自然知道这行的怪事,而行外人所了解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本书要说的就是关于棺木一行的诸多轶事,我祖上是做棺材生意的,可以说是睡在棺材板上长大;出生时太爷爷依然健在,童年是听着棺木行的故事成长。因而对棺木一行还是有些了解的。正所谓是:

  奇闻怪谈棺木行,五湖四海走寿方;
  莫道不解各中事,且容后续言语长。
  春来烟雨两朦胧,燕啼檐下影重重;
  杨柳又拂行人面,杜鹃红遍山野丛。
  别山最为出名的就要数这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了。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天下他山也,诗仙云游至此一语便道破了此山的真谛,就连汉武帝当年祭祀古南岳时也曾赞叹过“此山之大别于天下。”

  山西南十余里有一小镇,名渡口镇;借淠河舟楫之利兴起。虽连遭战火却未曾改变其淳朴的容颜,悠长的鹅卵石街道中镶青石板,两旁人家皆砖墙青瓦木板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用以形容此处再贴切不过了。
  我的故事就要从这古色古香的徽韵小镇说起……
  十年前鬼手老宋三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早些年生活在别山下的山沟村里,后来才到了镇上面开了棺材铺。虽然是个木匠而且做得是死人生意,但为人和善乐于助人,谁家缺个桌椅板凳那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加上还认识几个字谁家丧葬的事情又都靠着他,邻里关系处的还是不错得。但是老宋三命苦,抗日战争那会儿子老婆都在战火里没了性命,如今空留下他和七八岁的小孙子相依为命。
  至于为什么叫他鬼手老宋三,是因为他手下做出的棺材那叫一个绝,不用量不用比划就能确定长度,弧度圆角也不需借助工具,最绝的是听说他出自他手的棺材,普通的木材都能保存好多年。据老宋三说他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到他这代无论汉材、满材还是行材他都得心应手,没有他不会的。行里人大多跟他学过手艺,他是本地里当之无愧的他材柱子。可如今做棺材没了那么多的讲究,老一辈的懂行人也都走的差不多了,现在做的棺材最多的要数十三圆、十四料,好点十页瓦和十二圆那要的人也少了,除非遇到阔绰的人家。

  日期:2016-03-04 19:09
  一天他安顿了家里七八岁大的的孙子,东边的天才朦朦亮就上山里去给人家做寿棺,时逢阳春三月,本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奈何阴雨绵绵,山路本就难走,这样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上山。但好歹为了生计,还是得忙活着。上山后这满山的映山红依旧盛开,阴沉的天气,纷飞的细雨根本无法阻拦他们的绽放,然而奇怪的是今年的映山红开的格外艳丽,红的胜似鲜血,打落的花瓣落在地上还染红的雨水,这满山的红水流过就像鲜红的血水,乍一看还有些分不清。

  来到主家后老宋三打过照面,就拿起家伙干活,他得用上点滴的时间,尽早给人家做好。因为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每天来回的奔走着实不容易。可怎么说也得六七天才能做好一口棺材,要是主家挑刺的,那就得更久了。
  忙碌了一天乘着没黑他得早点回去,辞去主家留他吃晚饭的好意,收拾了家伙就匆匆下山。可下山远比上山难啊!何况在这样的阴雨天。渐渐的天暗了下来,翻过下个山头就不用再赶山路了,老宋三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然而就在这时林子里传来了一声嚎叫,已经归林的倦鸟受了惊吓一股脑的都飞了起来,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然而如此嘈杂的声音依旧无法掩盖林中的嚎叫,这声音根本不是山里的豺狼虎豹,他清楚的知道这不是动物所能发出的叫声,而且传出嚎叫声的林子雾气笼罩,要比这边昏暗了许多,完全就是两个世界。老宋三突然意识到这是鬼子林啊!即便是大白天的也很少有人往山里的鬼子林跑,鬼子林不仅山洞众多,地洞也是防不胜防,而且林子千百年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性命,时不时还有瘴气弥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