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韩信与那个时代》
第14节

作者: 经天纬地烟雨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骄奢淫逸的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正在休整的农民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在曹阳亭(今河南灵宝东北)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5.尾声
  周文大军失败后,一切故事的发展皆如上所述,陈胜直接领导的起义最终走向深渊,再也没出来。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扛起武装反秦大旗,节制天下诸侯,再到风云剧变,吴广、陈胜先后因战事不利死于非命,加起来也不到一年光景。但陈胜点燃的反抗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陈胜虽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竞之秦,由涉首事已。”
  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 如果非要让我用一句话评价陈胜的一生,我想不出来,只能借用唐人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年后,刘邦带领的起义军屠灭武关,再次攻入关中,逼近咸阳,秦王子婴出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再后来,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但先别着急,故事到那里,似乎还有些长。
  日期:2015-11-08 16:19:14
  40节。第十二章 复仇者联盟1  
  自古以来,主公遇害,其手下或降或死或逃,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不好对那些投降或者逃跑的人过多评论,更不好指责那些为了保护主公死难或者因为事发突然而和主公一起遇难的人,虽然一切都于事无补,但我们尊重那些勇敢的人,尊重那些勇敢的行为。
  但也有一些忠义之士,没有选择这三条路,而是决定竭尽全力为主报仇。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也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起初默默无闻,不甚得志,跻身智伯门下后才受到尊宠,智伯称他为国士。“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在《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记载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就是豫让所说的。
  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接下来啰嗦一下这里的故事,资料来源驳杂,难以一一尽数。
  痴男怨女;一腔热血也好,风华朱颜也罢,男女最看重的美好事物得以展现,归在一个“知”上。但男人之间的友谊,男人之间的故事,有时却是那么的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壮士悲歌,满座衣冠似雪;秦王殿上,荆轲行刺失败是前仆,高渐离行刺身死是后继。因为一段旁若无人,倚歌而和的相知相惜的日子。
  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回报的是刘备三顾茅庐,问计天下。回味《出师表》里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少衷肠热血都抛在其中了。因为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孔明呕心沥血,星落秋风五丈原。
  俞伯牙失去了钟子期,《高山流水》就变得毫无意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无数感人的故事,都源自那个“知”字。
  豫让的故事是知恩图报的升华,亦是它的极端形式。当我们把重点落在了“死”字上,不免觉得其刻薄惨淡悲壮。知恩图报甘为其死不在“知己”般浪漫,而是在“相知”的背后所隐含的一个“义”字。
  当年伍子胥逃亡过江时,有渔夫助其渡。渡后伍子胥让渔夫不要泄露这个秘密,渔夫为使他安心,便将船划入江心投江自沉了。田光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去请荆轲前,太子丹说“国家大事,请勿外泄”,田光请来荆轲后便自杀以明志。
  古今义士,无关男女,都以其超凡的品行践行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义”字当头,气节澎湃,悲壮感人。
  “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南宋丞相文天祥曾在狱中有这样一段自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棰,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冽千古存。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
  临终绝笔:“孔子成仁,孟子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吾辈读书人,若能做到此,便问心无愧于天地。 
  日期:2015-11-09 22:41:07
  41节。第十二章 复仇者联盟2
  继续啰嗦,回顾豫让此人的一生。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
  为了报仇,他更名改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失败被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感慨道智伯已无后人,却有家臣替其报仇,这人是天下少有的志士,为其气节所感染,命左右释放了他。
  但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了,豫让只是一个比普通刺客好一点的人而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让他名垂宇宙。
  为了顺利报仇,豫让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觉察到声音是破绽,又吞炭为哑,变其音。
  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嗟乎,其人高洁如此,自古以来正人君子行事坦坦荡荡,豫让更是把这种上古君子之风传承下来,就算是行刺都不屑于用“阴谋”。其人过直,终难成事;其身过正,可立天地。

  刺客的本职工作便是刺杀,而谋刺他人的行为我们通常看来应该是黑暗且丑陋的,可到了豫让、荆轲等人那里却显得那么悲壮那么让人动容。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赤桥伏击赵襄子,还是失败了。
  这次赵襄子有点火大了,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智伯。智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翻译过来就是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如今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