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1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一次在天涯发帖,各位涯友多多包涵。
  先说一下本文的缘起吧。初中时第一次翻《三国演义》,读到百回之后的篇章,心中不免憾于蜀汉的消亡,更为姜维这样一位悲剧英雄扼腕。然而演义毕竟不能等同于历史,真实的蜀汉到底是怎样灭亡的仍于心中存疑,这样的动机促使我翻阅文献资料,十多年来我陆续阅读了《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华阳国志》、《晋书》等与蜀汉历史相关的史料,自感有了一些心得,于是将它们记录下来,是为本文。

  本文是基于正史的探讨文章,所以演义迷们就不要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空城计”之类的故事来做旁证了。所引的资料除了上述几种,尚有《战国策》、《孙子兵法》、《鬼谷子》、清人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罗肇前先生的《三国征战史》及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卷)等数种。文中的一些观点同时得益于近年发表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在此先行致谢。

  本文凡例:
  1、关于文中的时间标注。凡是用汉字表示的时间均为与当时历法适用的时间,例如延熙十八年夏,八月二十日等等;凡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时间为今日通用的公历时间,例如公元255年2月23日。
  2、关于史籍中的人物对话。一些比较晦涩的已经做了白话处理,而一些比较重要的观点和对话为保证原貌则按原文照录,未做翻译。

  3、正文中不便做出说明和解释的文字均在该句结束后用括号的方式加以注明,包括古今地名对照,对史书记载的存疑等等。
  日期:2015-11-25 19:03:35
  序章 后诸葛时代 谁来拯救蜀汉政局
  01

  公元214年,刘备攻入成都,结束了刘焉刘璋父子在巴蜀二十多年的统治历史,正式入主益州大地。然而刘备并非蜀人,在益州又缺乏统治根基,初来乍到之下日子显然并不好过。一年之后曹操兵入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人立威而谣言不能止,其中固有曹操兵威雄壮的原因,但蜀人内心未附刘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处在这种环境之下的刘备不得已采用更为广泛的人才拉拢战略,在注重使用元勋集团及充分发扬荆州旧属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大力奖掖提携刘焉父子亲信倚重的“东州士”,甚至包括他们所排斥摒弃的人才如彭羕、刘巴也陆续得到重用。此外刘备也吸纳了部分益州土著豪族进入领导集团,作为对益州本土人的补偿。不久刘备又拿下了对于防御巴蜀至为关键的战略要冲汉中,总算在益州站稳了脚根,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初步得以实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缺乏战略眼光,在北伐中原的过程中用兵咄咄逼人,促使本就心怀鬼胎的吴人与曹操集团构成战略联盟,不仅身死名裂,更让刘备失掉了辛辛苦苦奋斗十多年得来的大半个荆州。孙权部将陆逊抓紧时间在荆州的南四郡渗透势力,终于使得忍无可忍的刘备愤然出兵。刘备知道失掉荆州之后自身实力已然大损,并不具备灭吴的实力和条件,所以他最初的想法仅仅是想通过给陆逊一个教训迫使对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考虑孙刘之间松散政治联盟存续的必要,然而用兵奇诡的陆逊却将这场局部冲突升格为了一场大规模战役,刘备兵力布置分散,士气又下降得十分严重,所以大败而归,出征的数万将士损失殆尽,杜路、刘宁等人降吴,黄权、庞林(庞统之弟)等人降魏,张南、冯习、程畿、傅肜、沙摩柯、马良等人或战死、或被杀,蜀汉刚刚获得的粗安之局瞬间被打破。此时吴地将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携此大胜之威攻入益州,以此时的形势而论,刘备万难抵挡来自东方的攻势,而曹魏又虎视在北,汉嘉太守黄元作乱于内,南方诸少数民族部落也在觇视这场战役之后蠢蠢欲动,形势刹那变得极为严峻。

  蜀汉危矣!
  日期:2015-11-25 20:08:32
  02
  如果说这时候有一个人能够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处变不惊、力挽狂澜,那他一定是诸葛亮。自从公元207年被刘备收罗帐下并被委以心膂之任起,诸葛亮始终是刘备集团管理内政的头号人才。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之势,剖分推演足见眼光之犀利。曹操南征荆州又是他亲赴吴地说动孙刘促成联盟对抗曹操。刘备带兵与刘璋在雒城相持,诸葛亮在后方督运军粮器物保障前方供应,刘备久攻不下城池并小有挫败时,诸葛亮又与赵云、张飞等人分兵攻城略地。占领益州后,刘备开取刘焉父子积累多年的钱物奖励有功人员,诸葛亮是他心目中四位功劳最大的臣子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关羽、张飞、法正),亦可见刘备对其器重。

  公元223年夏刘备在永安崩逝,从形势考量他最终选择了诸葛亮与越级提拔的尚书令李严共同辅政。虽然刘禅即位时已有十七岁,并非恂恂孺子懵懂孩童,但执政经验的缺乏却是显而易见。诸葛亮在这是扛起了蜀汉这面大旗,匡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他通过整肃政令臧否人才,先在内部获得了上下的一致支持,又通过一系列努力恢复与东吴的邦交,使得外部的掣肘降到最低。而后他率领大军深入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陆续平定了诸部落的叛乱。回到成都后,他劝课农桑奖励生产,以蜀锦井盐为基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使得蜀汉未来几十年国库之中始终存有余资,又整治武备强化军令,在短短的数年里使蜀汉军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公元227年,经过几年紧锣密鼓的准备,诸葛亮终于拉开了五次北伐的大幕。虽然这五次北伐仅仅取得了武都阴平二郡,从战果上看也并非十分丰硕,甚至其中还夹杂着失街亭这样重大的用人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他的秉心公亮百折不回,请看这些评价——

  他活着的时候,时人傅干评之曰:“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公元234年秋天他病逝于五丈原后,他一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这样感叹:“天下奇才也!”
  他去世二十九年后,蜀汉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人认为:“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

  他去世三十九年后,志得意满的晋武帝司马炎发问:“吾独不得如亮者而臣之乎?”
  他去世四十年后,《三国志》一书的作者陈寿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样评价:“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将他和历史上的优秀政略人才管仲、萧何放到同一高度来赞誉。
  他去世五百多年后,大诗人杜甫寄居锦城,多次到城外森森柏树环抱中的丞相祠堂来凭吊古迹,并如是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他去世一千一百多年后,明初第一战略家刘基这样写道:“军在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而当他去世一千四百多年后,康熙大帝这样称赞:“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