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也没什么用意,不过就是废物利用,有些老东西扔了有些可惜,建两座小屋也好美化一些环境,让老年人和小孩子有一个休息娱乐的去处,这个事情大概建起来稍稍费力一些,不过就是要找几个懂行的老艺人,还得有些耐得住性子,现在那些泥瓦匠可做不来那些活。“杨大爹继续说着:“也不需要很大,一百来平米就足够了,再说大家有些坛坛罐罐、桌椅板凳也得有个储藏之处嘛。“
“两座小屋不是问题,修一个小乐园也不是不行,楼下本来就有将近两百平米的空地,当然可以考虑。“经济房管理中心的主任有些异议:“按照我们原来的设想,因为二十四号楼是我们这个市里经济房管理中心建设的最大的一个安置项目,想把这里当作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样板,按照规划要在楼下建一套健身设施,还想修两座小凉亭、一个水池,当然还有绿化。“
“那不就更好吗?“杨大爹淡淡一笑:“楼下的绿化就由我们南正街的人自己来做,那些原定的绿化、小亭、健身设施完全可以建到二十四号楼的楼*天台上去。那不就是一座空中花园吗?以后天上地下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不是更加叫人安居乐业吗?不是更能成为样板吗?“
那些领导这才开始注意这个看起来平平常常、貌不惊人、有些瘦削也有些口才的老人。牌坊是废物利用,两座小房的材料是捡的,政府不过就是出一些工钱、组织一下而已,二十四号楼就平白无故的多了一座空中花园和楼下的一些建筑,真是算的太精明,说来轻轻松松,效果好的不能再好了,而且一点也不显山露水,怪不得南正街的老少爷们、大妈大嫂都要为他的马首是瞻呢。
挠着头皮、*着下巴掂量了一番,几位领导都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况且如果能使得这些南正街的人顺利搬迁,本来就该阿弥陀佛了,也就决定慷慨的全都答应了,除了保证支付所有的建造搬迁费用,而且还很大度的答应发给每户人家五百元的搬家费,“大家收拾一下,就可以尽早签订拆迁合同,搬到新居里去好好享受了。“
拆迁公司与南正街的代表杨大爹就在那个大梧桐树下签署了一份搬迁安置的补充协议,上面还郑重其事的盖上了市建委、房管局、经济房管理中心的大印。杨大爹是南正街第一个和拆迁公司签订搬家协定的,什么条件也没提,一点也没有犹豫,提笔就签字画押了。
在那以后的一周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南正街的住户都随之也签了搬家协定,虽然有些人还是不满意,也不情愿,更有些悲惨,但人在矮屋檐,不得不低头,也有些人想与拆迁公司血战到底,却也知道寡不敌众的道理,也看到飞鸟各投林的残酷现实,大多数人都跟着杨大爹一起走了,剩下的几个人还会有好果子吃吗?也就有些委屈、有些留恋、有些难过的和南正街做最后告别了。
说来惭愧,峡州虽然曾经出过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就是那个上下求索、忧国忧民的楚大夫屈原,也曾经出过那个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被送到匈奴去和亲的汉代的王昭君,可惜都是峡州周边县区的事,与这座古老的峡州城无关。
谁知到了明朝的鼎盛阶段,峡州却出了一位姓王的道士,不知怎么就有了天大的造化,不知怎么就云游到了京城,又不知为什么因为会写青词而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青睐,被恭恭敬敬的请进了皇宫里去陪着那个从不上朝的皇帝炼丹谈道,更不知道怎么就使得龙颜大悦,下旨在他的家乡修建一座牌坊。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谁敢不听?峡州县令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皇帝的命令,于是就有了天官巷口那座高大的褒奖牌坊。天高皇帝远,山民又愚昧,峡州的老百姓只是知道北京是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在天子身边做官的人自然就叫做天官,那个有些造化的王道人就被峡州的那些人叫做天官了,那座石头做的褒奖牌坊当然就被叫做天官牌坊了。
一定是冥冥之中有无处不在的神灵一直在默默的保佑天官牌坊,天官牌坊也一定是有些灵性的,那么多年的战乱没有被毁掉,日寇的飞机的狂轰乱炸也没有被消灭,甚至还逃过了*****那十年的浩劫,也就在这次城市改造、终于要被拆除去当作基脚料,或者是被扔进长江的关键时刻,却被杨大爹给偶然发现了,就在那堆被翻开的泥土堆里,就在那条在铲车的轰鸣声中灰飞烟灭的天官巷口,被这个杨神仙发现了。几经折腾,甚至付出了一些代价,天官牌坊终于被保住了。
后来在二十四号楼前的那座平台上重新安装和竖立起天官牌坊的时候,施工方果真就是在天官巷拆除牌坊的那帮工人,用了些简陋的吊杆、滑轮和葫芦,在乒乒乓乓的敲击声中、在包工头的口哨声中、在哼哼嘿嘿的吆喝声中仅仅只是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牌坊给重新竖了起来。
人的有些脊兽和细微的雕刻都破碎了,只得用水泥进行粘接,有些琉璃瓦更是破损的厉害,不得不在一些地方留下灰色的空白,好在那些最基本的石柱、石板、石匾、石条和石鼓都完好无损,也就能基本还原出天官牌坊原来的风采。杨大爹那几天什么都不做了,天天都到现场进行督工,还每天给每个工人师傅派一包红金龙香烟,希望大家轻一点、注意一点、他是信道教的人,可是人家工人师傅不信教,他不会说虔诚一点,也不会说毕恭毕敬,只会请大家认真一点。
“大爹,碰不坏的。“那个包工头叼着烟,望着这个忐忑不安的大爹笑着说道:“您看见那块紫气东来的大石匾吗?妈的,真重,起码有一吨多!我们当时是从上面直接扔下来的,算起来有三层楼高,直接摔到下面横七竖八的的石板上,怎么样?结实着呢,一丁点也没有砸坏呢。“
杨大爹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脸也白了、嘴唇也变乌了、腿都软了,扶着那根大石柱在牌坊的阴影下坐了好久才回过神来,他就更加相信这块紫气东来的石匾是有灵性的,是有魔力的,是在等待着他的出现的。在天官牌坊完全竖立起来的时候,神仙大爹买了整整一箱鞭炮以示庆贺。只有他心里明白,这座牌坊无论怎样破损都无所谓,只有那块嘉靖皇帝亲笔题写的“紫气东来“的石匾绝对不能破损,否则的话,就是自己有天大的道法也无计与补。按照道家的说法,就是应该天人合一,就是应该天人相应,就是应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那两间小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复杂了。杨大爹把人称工程师的文学清和人称瓦匠的马长喜叫来,领到南正街那些已经颓败的深宅大院、还有那些破损的楼台亭榭以及那些已经开始拆除的老建筑里去转了一大圈,很慎重其事的交给了他们一个任务:“你们一个懂设计制图,一个会建筑施工,那就给你们三天时间,给我选出两间小屋,画好设计图、写出施工方案,让我拿给那些主管部门去审批,也好将南正街的影子复制到这栋楼的楼下去。要点就是要有峡州的特点、要能够保存建筑的的精华、也必须是南正街的代表建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