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有关都市爷们的故事》
第47节

作者: 明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管是什么人、不管认不认识、关系好不好、职位贵贱高低,也不管是工农兵学商、还是何种职业,就会有老人出来牵头,全街的人都会主动的“凑份子“,多少不限,礼轻情意重嘛,女人们都会抽时间去帮忙端茶倒水、洗碗做饭、招待外来的客人,男人就会争先恐后的去做些力气活,陪着客人聊天、抽烟、打牌、喝酒、吃肉,而且尽心尽力、十分殷勤、决不推辞,就会赢得客人的一致好评,就会认为女儿嫁到这条街上是有福之人,女儿能找到这条街的小伙子没话说。

  南正街的男人在酒席上喝酒十分豪爽,首先是自己先干,做出表率作用,不把客人喝得晕头转向就觉得对不住人家,不让人家吃得肚儿圆就有些认为是自己做的菜不好,不对客人的口味,说的诚心诚意,这样一来,客人们就只有快马加鞭了。加上酒席桌上本来就无大小,酒喝高了,话说热了,就一起唱歌,唱那个峡州土得掉渣的《伙计歌》:“睡又睡不着啊(伙计),熬到大天亮啊(伙计),翻身翻得*架子歪呀,你赔我的瞌睡又赔我的*啊(伙计)……“

  南正街的冬天是白色的。某一天一阵北风吹过,杨大爹的那家小店门前的那棵梧桐树叶就飘得满街都是,一江碧水也退到远远的江心去了,留下一片空荡荡的沙滩,某一天起来,开门一看,漫天皆白,天上还飘起了雪花,因为冰冻,就会有人在青石板上摔跤,如果是过路的,就会有人忙不迭地跑来将他扶起,一个劲的说对不起,倒好像是自己造成的似的。
  于是乎,男人和女人就会大声的吆喝自己家的孩子出来扫雪。男孩子会滚雪球,滚得浑身是汗,女孩子就会用雪球堆雪人,给雪人用黑黑的煤球做眼睛,用红红的胡罗卜给雪人做尖尖的鼻子,那些老人在一边看着高兴了,就给雪人戴一*夏天的草帽,让它拿一把蒲扇,看见的人都说是济公。
  再过不久就是春节,各家各户都在忙年,到了大年三十,贴春联、迎福到家、团年、辞年、守岁、压岁的习惯一个也不能少,孩子们自然会在街上放**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彻夜响个不停,正月初一开门看看,南正街全是红彤彤的一地的鞭炮碎片,那才会知道什么叫大地红。
  峡州城里和周边乡镇的都知道南正街的人热情豪爽、为人厚道、出手大方,那些龙灯、采莲船、狮子、花鼓子灯、虾子灯、蚌壳精、连霄儿、踩高跷的队伍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会都到南正街来送恭贺,也会有无数的看热闹的人慕名而来,就把这条不宽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了。当然还会有乞丐上门乞讨,不过人家唱的不是莲花落,而是流行歌曲:“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后来,就有了改革开放,就有了春天的故事,就有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有了那个著名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说法,就有了“*着石头过河“的理论,就有了所谓的阵痛,就有了观念的更新,就有了民进国退,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有了两座世界级的水电站的陆续兴建,就有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的实现,就有了峡州城市骨架的飞速拓展,就有了老中心城区的分片改造,就有了南正街的整体拆迁。古老的南正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叶终于走到了自己的终点,这也是不为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说起南正街,其实那条弯弯曲曲、有些狭窄的小街早就被学院街和献福路横向分割成南正上街和南正下街,只有中间一段精华部分还被称作南正街,那次大规模的拆迁就主要是针对南正街的。动作很大,有好几家机关事业单位、几家工厂企业和几百户南正街的住户,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拆迁公司。
  先是对各级单位,由各所属的部委办区局负责安置,那些工厂统统搬进城郊的工业开发区去了,那些单位和企业的所有福利房的住户就全部搬进刚刚落成的、与中心城区隔着一座东山、靠一条钻山隧道相连的东山花园里去了,王大为的父母当时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拆迁政策同意可以放弃安置、单单领取安置费,自己想办法另谋住处,所以就有些像龙庆丰那样在改革开放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住户就可以另选更好、更大、更靠紧闹热区的居处,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近三百户人家了。

  当时这个拆迁任务是市里的一个重点,建委也很重视,还专门召集所有的私房业主和房管公房住户集中起来开了好几次恳谈会,说是考虑到搬迁所在地段的差异,在给大家还回原有住房面积的同时,还给予百分之三十的住房面积的无偿补偿,这样不仅住房条件改善了,居住面积也增加了,活动空间也扩大了,何乐而不为呢?
  那个一脸微笑的房管局的领导先是说出一个安置点,“虽然在伍家岗,可是如果在那里上班,还是很方便的,至少免除了天天挤车,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在路上的消磨。“人家说的真的很有道理:“虽然位置有些接近市郊,可是空气新鲜、风景不错、正是休闲居家的好去处。“
  “另一个安置点地势虽然高一点,可是古人不也是说站的高、望得远吗?不是说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的领导在大家面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过就是离江边远了一点,可是那个新建的小区距离新崛起的中心商业区就是步行也不过五分钟路程,又是一个成熟的社区,逛街、出行、购物、读书、看病各方面方便得很。“
  最后才隆重的推出对南正街居民安置点的所在地。一个是靠近即将修建的峡州火车东站附近的桔城花园和位于东山半山腰的大堰小区。参加开会的所有住户一下子就像开了锅,都在怒气冲冲的纷纷离开,还在极为愤怒的骂骂咧咧,说贪官污吏和房地产商相互勾结,把老百姓不当人,把大家骗到赶到城郊去住,还在要求“还建“,也就是说从哪里搬走还是回哪里去。大家最不满的就是两个安置点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城市的边沿,有人声如铜钟的在煽动:“老子们坚决不搬!有本事还敢动武不成?“

  人家还是很有耐心的。那个时候的拆迁公司还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也有一些职业道德的,决不搞什么威胁和恐吓,也不进行断水断电,更不会深更半夜找一帮小混混来砸拆迁户的玻璃和防火烧大门,只是日复一日的派人进行家访,天天如此;只是不间断的和各家各户联络感情,反反复复的宣传南正街拆迁以后,这里要建一个大规模的老年活动中心,虽然那不过只是一个真实的谎言,几年之后这里耸立的却是一个大规模的高档住宅小区而已。

  但在当时的那个时候人家说得铜铜铁铁、信誓旦旦,不由你不相信。再说,峡州有句名言:“伸手不打笑脸人“嘛,就只好让那些手里拿着纸和笔、包里装着搬迁协议和计算机的男女从门外进来,漫不经心地听着那些人的春风化雨般的动员和细致耐心的解释。一个月下来,拆迁公司的人明显感觉到这些人中间有不少的人已经开始态度软化,也有些立场松动,可就是没有一户答应搬走,拆迁公司开过几次秘密会议,想找到问题的关键,也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