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我该沉沦,还是坚守?》
第51节

作者: 楼下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酒桌上,冯春波开始还替冯春军担心,怕他表现出什么来。可是,冯春军却仍然像以前一样谈笑风生。冯春波不仅从内心里开始佩服冯春军了。以前,他是有点瞧不起冯春军的,只不过因为是本家兄弟,才对他抱有一份尊敬的。现在,在这么大的打击之下,冯春军竟然能够还把心事藏得这么深。从这一点来看,冯春军恐怕还真的就是一个在官场上混的材料。冯春波扪心自问,像戴绿帽子这种事,恐怕是一个男人最难忍受的。如果是自己遇上了,恐怕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走出那个阴影。冯春军却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就能够把自己的心事掩饰的这么深。一个人,能忍别人之不忍,这样的人实在是有点太可怕了。就在这一刻,冯春波的心里竟然莫名其妙地替张友林捏着一把汗了。因为,他知道,凡是能忍大耻辱的人,日后一旦得势,他的对手恐怕就要倒大霉了。

  市委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求各县、各乡镇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农村,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县委班子成员分头到各乡镇蹲点。县委书记肖云斌在芦花乡蹲点。张友林在乡政府大院里收拾了一间房子给肖云斌住,肖云斌却不同意,他说既然是来和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学习的,就要到村里去。他选择的是了冯家村。
  张友林亲自到冯家村找党支部书记冯振杰,让他在村文化大院里腾出一间房子来给肖书记住。
  冯振杰是个聪明人,他借机提出了条件:文化大院里的房子都很破旧了,必须要重新装修一番。他怕张友林不相信,便把张友林领到了文化大院。张友林一看,这个所谓的文化大院,只有十间房子,院墙虽然是砖垒的,但是外面抹的一层水泥大都脱落了,院墙看上去斑斑驳驳,像地图似的。大门上的红色油漆也早成了淡红色,还有多处掉了漆。文化大院是县里前几年搞的一项农村文化建设工程。那个时候要求村村要建文化大院,县里还拨了专款。可是,建起来之后,各村都是闲置着。虽然也弄了几个书架,让机关干部职工捐了一些书,可农民们大都忙着外出打工,在家里的除了妇女孩子就是老人。根本没人来这儿看书和娱乐。房子也是需要人气的,一旦闲置了,很快就会显出破败的样子来。

  张友林知道,冯振杰这是借机敲他的竹杠。可没有办法,他只得对冯振杰说:“你先找人把这个院子的所有房屋好好拾掇一下,院墙和大门也要修一修,不然肖书记来了多难看?肖书记要是真的怪罪下来,你吃得消?”
  冯振杰一撇嘴说:“张书记,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几年你也是知道的,村集体根本就没有钱,上级有个检查什么的,需要开支了都是我个人垫支的。可这拾掇房子,可不是一点小钱就能办得了的。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修不起啊!”
  张友林也知道,现在的农村,集体经济很薄弱。年轻的农民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赚了钱无非也就是盖个房子,给孩子娶亲。村里却是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前些年,油田搞开发,占了村里的地,还能弄个卖地钱。可这几年,油田也在紧缩开支,再说他们也不再占地了。村里没有了收入,这个村支书就不好当。前几年有钱的时候,都争着抢着当支书。可现在呢?倒成了乡丨党丨委求着他们当支书了。这些支书们和他这个乡丨党丨委书记说起话来,也就不是那么客气。总是千方百计的从乡里套nong点钱。

  没办法,张友林只好说:“这样吧,人,你来找,钱,乡里出。这总行了吧?”
  冯振杰这才嘿嘿地笑着说:“好,好,张书记,我马上找人。”
  他找来了冯德满,让冯德满先搞一个预算,然后再找人干活。
  只几天的功夫,冯家村文化大院就焕然一新了。在最东头的那一间房子里,不仅添置了新床、新被褥。考虑到天已经很冷了,乡里还派人安装了空调。
  可就为了这个空调,冯振杰还与张友林很是交涉了一番。冯振杰问了村里的电工,这个东西一个小时就用两三度电,一天下来得用多少电,一个月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提出,电费得由乡里出。
  张友林虽然很生气,可也没办法。只得答应了他。最后,张友林扔给他一句话:“钱可以给你,但是,后面的事你可得给我办好,肖书记来了,出了什么差错,我拿你是问。”
  冯振杰还是嘿嘿一乐,说:“张书记,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用钱的地方你给足了,保证不会出差错。”

  张友林生气地说:“钱给的不少了,后面的事情用不着钱了。你别整天跟讨饭的一样,就知道要钱。”
  冯振杰说:“咋能说后面的事情用不着钱呢?我想总得开个村民大会吧?最起码也要开党员会吧?”
  张友林说:“开会你下个通知不就行了?难道开个会也要钱?”
  冯振杰笑嘻嘻地说:“张书记,您真是英明!现在是农闲时节,青壮年男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只有妇女和老人,人们笑称这是‘三八六O’部队。即便是这些老人和妇女,他们宁肯在家里唠嗑,也不会到文化大院来看书。以前,上级要检查的时候,村里才会临时找一些人来,在那儿看书、下棋、打扑克,装装样子而已……”
  张友林打断他的话:“需要开会的时候你把他们叫来不就行了?”
  冯振杰说:“叫来?张书记,你以为这是在集体的时候呢?大喇叭一咋呼,人就都来了。现在可不行,现在是经济社会,得拿钱。”
  张友林瞪大了眼睛:“拿钱?开会还要发钱吗?”

  冯振杰说:“对呀,凡是来开会的,每人5块钱。否则,是不会有人来的。”
  张友林说不出话来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真是岂有此理!”
  冯振林说:“老百姓的理由可充分了。他们说领工资的人开会可以不发钱,因为他们领着工资啊。如果也给老百姓发工资,天天开会也成。你看看,张书记,我怎么和他们讲这个理嘛?”
  张友林没好气地说:“这个,以后再说吧!”
  冯振杰不生气,他依然带着灿烂的笑容说:“这个很难说,这个很难说。”
  张友林索性不再搭理他,冯振杰也就去忙活了。

  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的样子。肖云斌在张友林、牛博勇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冯家村文化大院。他先是开了一个短会。本来,文化大院里有个比较大的房子是专做会议室的。可是,由于天很冷,张友林就建议在给肖云斌收拾好的那一间房子里开会。县、乡、村各级的干部挤得屋子里满满的。只有肖云斌等几个人坐着,其他人都是站着。
  肖云斌讲了话之后,他让工作小组的人留下,其他陪同人员都回去。在冯家村的工作组,组长是县委书记肖云斌,组员有县委政研室主任何明群、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启正。因为,县委书记任组长,乡里也就由张友林亲自坐镇,并安排冯春波来负责写稿子,搞好宣传。
  其他人走后,肖云斌又就工作上的事做了安排。这时,天已经快到中午了。张友林提出到黄玫瑰大酒店去吃饭。肖云斌却不同意,我们是来和群众同甘苦的,怎么能到饭店吃饭呢?这让群众怎么看我们?
  张友林一下子傻了眼,如果说是在文化大院里吃饭,现在找人做也来不及了,何况还什么也没准备呢?可是,既然肖书记发了话,并且把吃饭的事提到了那个高度。他是不能违背的。

  他急忙把冯振杰叫到外面,让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冯振杰说:“这好办,村里有一家羊肉馆。我让他们做好以后送来不就行了?”
  张友林答应着说:“就这样吧!你叫人快去办!”
  冯振杰转身走了,他还没走到大门口,张友林又叫住了他。张友林紧走几步,来到冯振杰身边,压低声音说:“你还是让人去买些羊肉来,在这文化大院里弄一间屋做厨房,找个人就在这儿做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