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气爱作的婆婆,不理她如何?》
第19节

作者: 月亮123www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8-17 05:50:00
  婆婆一贯不会承认不利于她的,或者跟她有关系,她觉得影响她形象的事情。所以尽管老公一次次的回忆说自己小时候过得很悲催,贫穷常伴不说,主要是父母不和老是打仗吵架,在他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老公说婆婆也打过他,而且打得不轻,公公却很少动手打孩子,身为长子的老公因为调皮,也就是很少的几回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挨打,至于小叔子和小姑子,从未挨过打。婆婆却经常打骂老公,对小叔子和小姑子多数是骂,很少动手。可能老公跟公公太像,让她看到又烦,所以老公就格外招她厌烦,稍有调皮的举动就笤帚加身。比起从小就喜欢从她包里翻零用钱,拿家里粮油换钱买零食的小叔子和小姑子,老实巴交的老公又不爱说话替自己辩解,显然就是个出气筒。

  虽然婆婆经常说是老公自己太皮不听话,但她又经常说漏嘴。比如成年后小叔子小姑子被他们惯的不听话还走歪路,婆婆经常骂他们时会不无伤感的说老公小时候也就是不爱说话,自己玩的时候不太理会人,除此外既不偷拿家里东西,又不在在惹事。我所知道的仅有的两次跟别人打架都是外面的小青年先找老公的麻烦,看他老实想欺负他,结果反而被老公打怕了。我儿子调皮贪玩,一度让我头疼。有时问婆婆,老公小时有没有这么贪玩,婆婆说老公小时也不爱学习,成绩也不好,但还算听话,不会跟父母老师顶嘴,赌气啥的。婆婆经常骂老公懒,害得他们一把年纪了还得帮忙。可她又经常得意的吹嘘老公从初中就知道帮家里卖东西挣钱,挑水种地啥的,还跟着大人们跑着学买卖,每次都能挣点零花钱。比起只知道从家里偷钱花,屡教不改的小叔子小姑子,显然老公更正常,更能干。可事实是老公因为很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听他们的安排,尽管他是三个孩子里最能干三观最正的一个,却是最不讨父母喜欢的一个。这种奇葩待遇直接导致老公大点懂事了,想好好读书时公公根本不理会他,婆婆也是从不管他学成啥样,随他自己混成啥样算啥样。结果老公后来求着公婆让他继续读书时,公婆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更别提去跟老师打听复习情况了。我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但听婆婆自己回忆说当时她呢是不懂这些事,也不知道跟谁打听,就让老公跟公公说,公公呢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给忘了,就这么错过了上学时间,老公就再没踏入过学校门口。婆婆说老公懂事后,成绩一下就上去了,从倒数一直升到前几名,跟老公自己说的差不多。可惜公公的糊涂,老公的人生就这么拐了湾,从此开始了曲折坎坷的生活路。

  比起能稳稳当当上学却早早不想读了,只想出来玩着捡钱的小叔子小姑子,老公无疑是很悲催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感情对他散养的态度,造就了老公独立,自强,坚韧,凡事靠自己争取的性格。再苦再累,他不会逃避,更不会走歪路。看待事情也相对客观,勇于面对尝试。比起公婆,小叔子,小姑子那种即使看到好处也不敢去尝试,错过机会只会眼红别人的作风,老公可以说是这个家庭的异类,敢想敢做,有机会就抓,往往还能有所作为。但老公过于有主见,独立能干,不听公婆的话,这让公婆格外讨厌他。因为老公挣的钱他们可以拿,却不敢随便安排,老公做啥事,他们也做不了主,矛盾就格外多。

  日期:2015-08-17 07:34:00
  有次老公跟公公吵架,公公把老公从家里拿钱的事翻出来说,婆婆也不时在边上作证有这回事。我很诧异,因为往年没听他们说过。没结婚前老公还经常往家里寄钱,自己身上留得很少的生活费。他们吵得很厉害,我不知道为啥,只能在边上听着,不时劝几句。听了一阵,我总算听明白了。原来是老公跟他们在外地种地后想包更多地种,公婆胆小不愿干,也不给钱给老公让他干,老公不愿跟他们回家坐吃山空,想跟当时的女友到外边大城市去打工,身上没钱。婆婆当时有事回老家了,老公跟公公没谈好,老公没办法,就偷偷取了三千走了。因为当时公婆不想让老公跟那个倒追老公的女孩好,所以不让他出去,也不给他钱,想逼他回家。可惜公婆小看了老公的倔强,他们越逼得太紧,越反对,他反而更坚定。这种对自己儿女不了解,不商量,不理解的态度一直到现在都没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公婆老了,采取了一种无奈之下低头的姿态,并不是真的从心底尊重儿子已经是成熟独立的男人的角度的改变,所以有什么事依然是沟通不了,最后还是老公自己决定,而他们常常一肚子气闷上好久。

  老公在公公的怒吼让他还钱的责骂声中破天荒的替自己辩解了。老公说当时自己就是在家没出路,又穷得娶不起老婆的状态下才出去打工的。在外打工的时候听人家说包地种好赚钱,才叫他们出来一起做的。当时很多村里的孩子都靠家里盖了房子,找对象也好找,老公家一点办法没有,也不想靠父母,所以就自己想办法找出路。公婆在家挣不到钱,眼看弟弟也一天天大了,老公一个人也干不了,就叫公婆出来了。在外种地三年,虽然辛苦些,确实存下钱来了。可惜婆婆一向是宁愿在家坐着喝稀的,也不愿在外吃着干的出力,天天嚷着要回老家去,最后先跑了。老公跟当地的新书记谈好包地种 ,秋后收了粮食再交地租,合同可签2,30年。那里没几年就开发了,包地的都发了财。当然那是后话,现实是公公胆小,犹豫不决,在婆婆的反对下,公公也说要回老家,绝望的老公无计可施,只好来了个先斩后奏,从卖的粮食钱里取了三千走了。

  我不知道当时三千抵多少今天的钱,但我知道相当于我当时在老家半年的工资吧。难怪公公气的这样,记得这么牢。只是我不懂公公干吗说是我跟老公欠的,而不是老公欠他的。那时老公跟他那个漂亮洋气得前女友谈得正热乎,跟我有啥关系呢。我从不否认自己做过的,但也不愿背没有的名。所以我马上纠正了公公的口误,让他跟他儿子算账。公公很快就改正了他的口误,跟老公算账去了。

  老公气得脸红脖子粗,他不理会公公的叫嚣,据理力争。他说在那种地是他的主意,他天天干没少出力 ,凭啥要用了分钱不给他。况且他是先跟他们商量的,他已经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前途出去闯,身无分文,家里却不理解不支持,他只能自己做主了。公公不理会他说的理由,只一个劲叫他还钱。老公也懒得再分辩了,直接问公公,是不是先把我们给小叔子看病的钱先还了,他再一笔笔把他用的钱还给他们。公婆当时就傻了,呆了半晌,张口想说啥,却又没说出来。婆婆直接走开了,公公涨红着脸,挥动的手臂颓然收了回来,长叹一声,就这么偃旗息鼓了。

  我听得既好笑又觉得很悲哀。到底是什么样的穷困,让公婆对老公用过的区区几千块钱记得这么牢这么深,十几年过去了还想着让他还钱?自从我们经济条件好转,摊位上卖的钱让公公收着,他们日用根本不必从我们这拿,另外我们给他们单独存了几万在银行,方便他们自由支配,虽然不多,也不缺他们零花,何至于吵个架还得翻出陈年旧帐来,既伤感情又让人寒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