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第36节作者:
华胥公子 日期:2014-05-29 10:08:42
陈友谅是幸运的,因为这一次,他被上天改判了死缓。
但徐达徐先锋并不知道上天这样的宣判,也管不了那么多,所以他是坚决不会放过陈友谅的,该打就打,该灭就灭,最好是立即执行死刑,所以徐达第二天就亲自带兵攻城,力求将陈友谅一举击败,让他无力回天。
此时陈友谅就在黄鹤楼上观望,为了防止守城大计破产,他亲自坐镇指挥——严令紧闭城门,全军将士不得出战,甭管敌军怎么骂,骂得有多难听,反正不疼不痒,随他们骂。至于敌军攻城,好说——放箭、刀劈、泼开水、砸石头,该有的一个都不能少,好好伺候。
陈友谅把能用上的守城手段都用上了,徐达攻了两天,城没攻下来,还死伤累累,吃了很大的亏。
日期:2014-05-29 10:09:09
武昌城实在固若金汤,陈友谅又坚守不战,徐达明白,再这么盲目地攻下去,无谓的伤亡只能越来越大,不如退而求其次——围而不攻,从长计议。
于是,徐达下令将城外房屋全部烧毁,并将城池四周全部围起来,让武昌城变成一座被困守的孤城,让陈友谅成为瓮中之鳖,等时机一成熟,再将这只鳖煮了吃了。
同时,徐达还让廖永忠率领三百艘战船组成的水师在鄂州(今湖北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至青滩(青滩、泄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峡三大险滩”)一带加强巡哨,防止陈友谅部队乘船东逃。
部下都分配了任务,徐达自己也没闲着,亲率重兵驻守沔阳、襄阳,防止敌军沿汉江西上,另派五十艘战船在三江口巡哨,防止敌军东下。
该布置的都布置了,该防的都防了,该围的都围了,徐达相信,陈友谅就是天人下凡,也插翅难飞!
日期:2014-06-01 13:17:20
陈友谅看到徐达围城不战,料想他是想困死自己,在经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未果后,他干脆放弃了突围,坐等徐达撤军。
徐达会撤军吗?——陈友谅相信,一定会的。
陈友谅过往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告诉他:不出一年半载,徐达必会撤军!
陈友谅之所以这么自信,原因很简单:武昌城里物资储备充足,人少粮多,而徐达远道而来,人多粮少,追求的是速战取决,打持久战是耗不起的。
还有一件事让陈友谅意外之余大喜过望——张士诚看到朱元璋率军亲征后,居然来了招“趁浑水摸鱼”,已发兵十万攻打朱元璋的长兴州(今浙江长兴县)。
没想到,没想到,关键时候一向保守的张九四竟然也会趁火打劫,顺便拉了我一把,以前还真是小看他了。
陈友谅瞬间变得淡定起来,在命令守军坚壁清野后,自己在城里好吃好喝,夜夜笙歌。
徐达就这么围着,陈友谅就这么守着。徐达想进去,进不去,陈友谅想出来,出不来。
名副其实的“围城”。
时间一天天过去,徐达压力越来越大:几万人每天一张口就是粮食,这么耗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而且朱元璋让自己来攻城,时不时派人来问一下,而自己到现在一点进展没有,别说逮着陈友谅本人,连陈友谅的一根毛都没见到,这样下去怎么交差?
徐达很急,陈友谅却悠然自得。徐达喊“陈友谅你有本事出来”,陈友谅回“徐达你有本事进来”,互不相让。彼此都拿对方没辙,大有“你围你的城,我过我的日子”之势。
几个月过去了,武昌城纹丝没动,陈友谅安然无恙,朱元璋一个劲儿催,粮草也越来越紧张,徐达恨不得去撞墙。
日期:2014-06-01 14:58:22
看来,名将也有攻不下来的城,只能望城兴叹。
看来,此时陈友谅命不该绝,小强还是打不死,还能继续蹦达蹦达。
然而,就在徐达望城兴叹、小强顽抗不屈之时,朱元璋派人来武昌传令,因洪都发生叛乱,命他速速撤军前往洪都平叛。
徐达撤了,陈友谅的被困就此解除——他再一次死里逃生。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此地想必大家都知道——不世出的文学天才王勃《滕王阁序》里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说的就是这里。
从隋到宋,洪都都属于洪州路,到了元朝改名为“龙兴”,后来又恢复叫“洪都”。
根据古往今来的战争史经验,凡是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军事位置也同样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洪都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此地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北流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
如此招风的地点,想不惹火都难。自元朝天下大乱之后,洪都就没太平过——原本属于朝廷,结果被陈友谅攻占,当陈友谅兵败九江之后,又被朱元璋占领,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日期:2014-06-01 15:01:38
朱元璋攻下陈友谅的江州之后,江西几十路府很快都被他收服。对于江西重镇洪都,朱元璋更是志在必得,正要发兵去攻之时,当时驻守洪都的是陈友谅手下的平章(也就是平章政事,一品大员,省部级高官,主管地方军政事务,相当于省书记与军区司令结合)胡廷瑞派大将祝宗来谈判。
事情以后就坏在祝宗手里。
祝宗来到朱元璋面前,传达了上司胡廷瑞的意思,表示愿意投降,但条件是不改编、不解散原部队。
朱元璋一听就火了——投降就投降,还要保留原部队,是不是想留着等以后造反?
正当他要掀桌子让人把祝宗拉出去砍头时,旁边的刘伯温用眼神示意他先应允,从长计议。
日期:2014-06-01 15:02:00
朱元璋强忍怒气勉强同意了,祝宗带着朱元璋的肯定答复走了。事后朱元璋问刘伯温:
接受他们这个条件无异于养虎为患,如果他们是诈降,该如何防范?
刘伯温给出了一个对策——德威并施,稳其心,封其口。
朱元璋勉强同意了这个计策,接受了胡廷瑞的有条件投降,十分顺利地占领了洪都城。
然而,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伯温的这个对策是他一生中出过的计策中最失误的一条,因为这个计策实在太天真,因为有些人是不吃这一套的,他本来就要反你,甭管你对他怎么好,他还是要反你,反你没话说。
自打投降朱元璋之后,祝宗伙同另外一名叫康泰的大将奉命率军驻守洪都城外。
错误就此铸成。
日期:2014-06-01 16:23:20
朱元璋的这个命令让他们很受不了——要知道,以前是在自家的城里防守,现在却让他们在城外驻防,每天都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家被别人占据。别人在里面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却只能在外面喝西北风。
这就好比一个人之前明明在自己家待得好好的,结果家莫名其妙地就被别人占了,自己只能在门外。在门外也就罢了,还要给人像狗一样看门,这待遇的落差实在太大,而且是对他们人格尊严的践踏和自尊的蹂躏。
本来就不想降你,被领导带着降了你,你还这样对待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们经常口出怨言,说些诸如“洪都本来是咱们的,咱们才是洪都的主人,现在却要给别人守城,老子不服,老子要反”之类的话,并且还怪他们的上司胡廷瑞不该带他们投降,但他们绝没想到胡廷瑞是个骑墙派,相当阴险狡猾,一面口头上附和他们,一面偷偷叫人去给朱元璋打小报告。
朱元璋大怒,但仔细一想,觉得将他们放在洪都城外每天看着自己以前的家被被人占着的确是种折磨,于是命令祝宗和康泰二人率军前往湖广助徐达攻城(当时徐达还在武昌)。
朱元璋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道命令直接导致了祝宗和康泰的反叛计划提前实施,因为他们一想到自己去了武昌就要受到徐达的节制和指挥,凭空多了一个上司,还不如不去,但不去就要受到朱元璋的惩处,与其如此,不如干脆反他娘的!
于是,他们率军跑到女儿港作为驻扎地,宣布造反,跟朱元璋势不两立。遇到商船就抢,一抢钱,二抢船上的帆布——在布上面写上自己的旗号(缺布却得太厉害),然后回过头来攻打洪都。
洪都告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