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秦墓----解开大秦帝国的惊天秘密》
第54节

作者: 孤独的无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21 12:13:00
  二十、鼎中画
  道人满头大汗地看着坑里面,转身对我说:“小子,你下次再这样咱们就绝交,千万记住死一个总比死两个好。”我翻了翻白眼,说:“不客气。”
  齐三也笑了笑,揉了揉手关节,对卢用说:“这难道也是一个机关?”

  卢用点头:“要是不动鼎上面的东西,估计是没事,可是谁能忍住呢?”他一说我们才记起道人好像是把画拿了下来,大家凑过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道人估计对自己刚才的举动有点赫然,所以立马从皮鞋里掏出了刚才惊险情况下来不及收好的画,他擦了一下右手,才轻轻地打开了画轴。
  这是一幅白色绸缎底,画轴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非常古老的感觉,在电筒光照射下闪着黑茫茫的光,画面上左边是六个穿着古装的男人,一个身背强弓的中年人居头,方脸大眼,他左后侧是一个年轻人,却留着很多胡子,与年轻人并列的是一个穿着朝服那种的中年人,最后面站在三位剑挂腰上,右手放在剑柄的护卫模样的人,他们站在大河边,全都看向一个方向,画的右边。
  画的右边只有一个人,一个老人,头发胡子都是白的,眼睛半眯,布衣,非常寒酸地坐在一只小藤凳上,手握一只鞭,鞭很长,直直地伸在河面上,鞭尖有条鱼,摇着尾巴咬在鞭上,整个画面有种不现实的感觉,却又感觉很自然的感觉。
  我看了又看,觉得就是一幅普通的钓鱼图嘛,至于放在鼎里做诱饵吗?虽然这幅画画得的确很逼真。

  道人的手微微颤抖起来,他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这幅画,神情激动,手指摩挲着画轴,似乎在证实着什么。
  而老李却从包里摸出了一支放大镜,仔细看着画面,动作非常小心翼翼,显得有些搞笑。
  我和小白、吴血都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们,不知道怎么搞的,而卢用却低声问齐三:“我小时候爷爷好像说过有这么一幅画,但是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
  齐三摸摸胖头,肥脸上显得有些犹豫的样子,说:“我们不可能运气这么好吧?这肯定是幅赝品。”刚说完,老李激动地喊道:“真是三千多年前的绸缎和墨迹”
  道人不相信地问:“你确定?这下发了。”
  我忍不住问:“憋死人了,你们到底是在说什么发了?还有三千年前的绸缎能保持到现在?”
  老李点头道:“上面做了防腐处理,而且你们发现没有,上面的所有图案大小都与真实物体是一比十的比例。”
  我反驳道:“扯淡吧李叔,我从来只听说过出土书籍和布料瞬间化为飞灰的例子,真没有听说还能保持几千年不腐的。”
  齐三接道:“不是,据我所知,佛家典籍中就有保存几千年的佛经哦。”我兀自不信。
  卢用说刚才经过这些事情,大家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补充一**力吧,我们都极度赞同他的提议,刚才真是累惨了,主要是精力高度集中特别容易累。
  在休息间隙,道人告诉我:“世俗中没有人能保存书籍这些东西很久的确是技术问题,但是佛家有保存几千年的经书也是真的,保存下来的经书是涂了灵山貂涎的。”我正纳闷灵山貂涎是不是跟口水有关,李正阳边吃饼干边跟我解释了一下。
  《山海经》记载:灵山有貂,其速闪电,贪吃嗜睡,其涎保真,其寿无尽,世间绝有。老李说灵山貂的口水的确能防腐很久的时间,但是为什么现在的人也找不到原因,毕竟现在很多人连这种动物的名字都没有听过,而这幅画上面的口水,只有可能是后来周幽王用褒姒的那只灵山貂的口水涂上以防腐。
  我不解道:“电视上褒姒的宠物不是一只猫吗?”老李说电视编剧都是为了赚钱什么都敢编的,从来不尊重历史。但是为什么褒姒有灵山貂,他就不清楚了,毕竟周朝的事情他所知也不多。
  道人笑道:“小子你这就要问我了。褒姒的那只小貂其实是一个很出名的人进贡的,为了自己开山立派得到周幽王的支持。”
  连老李都好奇起来,问是谁?道人吐出两个字:“达摩。”
  卢用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点头道怪不得,也只有达摩祖师爷有能力找到这种奇物。
  刚注视了四周的吴血似乎总能一针见血:“我就想知道,那是一幅什么画,搞得你们这么兴奋?”
  道人和老李互视了一眼,问卢用和齐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吧?”
  卢用和齐三点点头,但都没有说话,只是神色依然显得有些激动。
  道人对我和吴血道:“你们知道画中国宝是什么吗?”我摇头,吴血这位据说一直在国外的雇佣兵反而问:“是清明上河图?”
  道人点头,说:“不错,十大传世名画中的国宝,就是清明上河图,但是这是流传下来中的,实际上历史中最无名却最珍贵的一幅图,它的名字叫‘太公钓鱼图’,是周文王姬昌的一名门客所画。”

  我还没明白过来,疑惑道:“什么太公钓鱼,比清明上河图还贵重?”
  道人鄙视了我一眼,说:“陈无忌你不懂就别瞎嚷嚷,如果我手里这幅是真迹,呵呵,我敢保证,世界上很多人会为了它疯狂的。”
  我的好奇心一下被吊了起来,谄笑道:“道爷,祖宗,你就别卖关子了,请说人话。”李正阳显然被我们逗乐了,主动把他知道的说了出来。
  这幅画在搜神记里偶有提及,据说是姬昌的门客无名道人根据初见太公望姜尚所画,此画线条非常细腻和真实,如果把颜色加上去就像跟照片一样,而且整个图画上的人和物都是一比十的比例,景则是一比千的比例,画工如鬼斧天工,后世北宋张择端曾说过:如能见一眼太公钓鱼图,虽死无憾也。这幅画后来被赵国名将赵奢得到后,就一直不知道所踪了,于是,此画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几千年来,提及此画的除了一些很古老的家族外,只有历届王朝知识渊博的君王了。

  说完老李叹了一口气,说想不到在这个地方能看到这幅画,真是三生有幸了。卢用和齐三也是点点头,大有现在就回家也值得的意思。
  道人道:“老李说对了很多,但是有一点他不知道,那就是无名道人和姜子牙是关系很好的忘年交,当初姜子牙穷困潦倒,能碰到姬昌无名道人出了很大的力,所以无名绘此画时姜子牙就给出了很多构思,并在画里留下了很大的一个预言。”我们眼巴巴地看着他,光头讲故事越来越懂抑扬顿挫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