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53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7 10:30:19
  第二章年表
  1862年:和宫降嫁(公武合体)
  1867年:幕府使团参加巴黎世博会(涩泽荣一随访)
  1869年(明治二年):东京招魂社成立——木户贯治(桂小五郎)改名“木户孝允”——大村益次郎遇刺
  1870年(明治三年):《平民苗字容许令》(允许平民称姓)——三菱成立
  1871年(明治四年):文部省、工部寮成立——岩仓使团外访——《贱民废止令》
  1872年(明治五年):《学制》——《芸娼妓解放令》——警保寮成立——品川-横滨铁路线通车——推行壬申地券
  1873年(明治六年):《征兵令》——岩仓使团归国——征韩派下野(六年政变)——内务省成立——《地租改正条例》——成立第一国立银行——参加维也纳世博会——采用西元纪年
  1875年(明治八年):《平民苗字必称令》(强制平民称姓)——三菱开辟横滨-上海航路
  1876年(明治九年):《废刀令》
  1877年(明治十年):西南战争爆发——木户孝允病逝——地租税率下调——东京银座砖瓦街落成(仿西洋商业街)

  1879年(明治十二年):东京招魂社改名“靖国神社”
  1881年(明治十四年):《国会开设敕谕》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帝国议会成立并运营
  日期:2014-04-27 12:08:35
  第四章年表
  1869年(明治二年):山县有朋、西乡从道赴欧洲考察军事
  1873年(明治六年):西乡隆盛下野
  1874年(明治七年):自由民权运动兴起——西乡兴办私学校——佐贺之乱
  1876年(明治九年):鹿儿岛近乎独立——《金禄公债发行条例》(简称“秩禄处分”,即“买断工龄”)——九州岛爆发神风连之乱、秋月之乱、萩之乱
  1877年(明治十年):西南战争
  具体经过
  1月29日~2月2日:私学校学生劫夺鹿儿岛军火库;
  2月3日:西乡隆盛自离岛返回鹿儿岛市;
  2月6日:私学校开始征兵——山县有朋密令熊本镇台防范鹿儿岛暴动;

  2月12日: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川村纯义、三条实美密议讨逆事宜;
  2月13日:萨军整编,西乡任总指挥;
  2月14日:别府晋介率先遣队出发;
  2月15日:西乡隆盛率萨军挺近熊本;

  2月19日:天皇敕令讨伐西乡,政府组成“征讨军团”;
  2月21日~23日:西乡隆盛围攻熊本城,古干城严防死守;
  2月25日~27日:政府军与萨军激战于熊本高濑;
  3月4日~3月20日:田原坂大战;
  4月15日:熊本城解围;

  6月后:萨军一路败退;
  8月17日:西乡隆盛斗志瓦解,在突围出可爱岳后一路狂奔;
  9月1日:萨军抵达鹿儿岛城山,政府军围山而不攻;
  9月24日:政府军清剿城山萨军残部,西乡隆盛负伤“自杀”(介错视为自杀),西南战争结束。
  1878年(明治十一年):大久保利通遇刺(5月14日)——东京竹桥近卫炮兵骚乱(8月23日)——山县有朋发表《兵家德行》、《读法七条》、《军人训诫》——参谋本部成立
  1880年(明治十三年):村田步枪研制成功,武器开始国产化
  1882年(明治十五年):天皇颁布《军人敕谕》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西乡隆盛被特赦,追赠正三位官阶(与《大日本帝国宪法》同年)
  1897年(明治三十年):东京上野公园西乡隆盛像揭幕
  日期:2014-04-27 21:20:59

  6.进退失据
  明治十四年(1884),松方正义取代大隈重信成为大藏卿(财政部长兼央行行长),财政紧缩政策因之得以展开。松方大举消减行政经费,不再批准公共事业,他用省下来的钱回收纸币并购买黄金。为刺激出口,松方通过专门银行向出口商提供信用支持;为重建日元信用,他又成立了中央银行,回收商业银行的纸币发行权。松方财政的本质是紧缩银根,大量中小企业因之倒闭,危机向下延伸至农工阶层,官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松方正义出身于鹿儿岛,他被大佬们推戴上位,天皇对他也相当信任。松方在执政上异常刻板,他只管事情对错而不管他人态度。松方没有向民意屈服,他说服同僚与他采取一致立场。松方坚信:随着纸币回笼,物价会逐渐下降,投机风潮将会淡去,资金也会回流到实业领域。到那时,商品供给会增加,居民消费问题将得到解决,政府的财税也有了着落。当前的困难只是短期的,大家应该忍耐下去。

  忍耐,这是一件太容易说而又太难做到的事情。一般要求别人忍耐的人,从来就没忍耐过什么。当一个人负债累累、走投无路时,你让他怎么忍耐?琦玉县秩父地区的商农就走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前文我们提到过琦玉县,它位于东京的北部,是涩泽荣一的家乡。秩父是缫丝业的原料产地,当地农民们以养蚕为生,商人则以贩丝为业。随着松方财政的推行,秩父商农的生计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人借高利贷维持生意。到了明治十六年(1883年),国家经济状况仍不见好转,秩父商农所欠债务却到了偿还期限。商农们没有钱,只能向政府请愿,要求减免租税并缓偿债务,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政党是社会矛盾的产物,社会越不和谐,激进党就越是活跃。大井宪太郎是民党活跃分子,他在明治六年就翻译了《法国政典》,明治七年论战加藤弘之,明治八年参加爱国社,明治十五年加入自由党。大井的政治立场异常激进,他见不得穷人受苦,他得知秩父情况后立即奔赴当地组织自由党。秩父人给自己的党起名“困民党”,它广泛吸纳农工,队伍迅速壮大。明治十七年(1884),困民党人再次发起请愿运动,请求政府减免赋税,请求高利贷商人延缓偿债。他们的要求被政府斩钉截铁地回绝,走投无路的人们一咬牙一跺脚造反了。困民党组织农民于年底发动起义,他们袭击了郡役所、警察署和高利贷商人宅邸,一度控制了全城。政府闻讯后立即派兵弹压,势单力孤的困民党被迅速击溃,政府对涉案者一一清算。

  自由党因牵涉秩父事件而被勒令解散,板垣退助亲自主持了解散仪式。板垣从欧洲考察归来后不怎么提“自由民权”了,他更感兴趣的是扩大海军,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板垣对自由党的现状十分失望,在他的心目中,自由党应为“上流党”,民权也应是士族、豪农、豪商的民权,可大井宪太郎等把自由党变成了“下流党”,还搞起了武装暴动!自由党已经失去了光环与理想,它还靠什么存在呢?

  回顾过往十年(1874~1884),板垣退助不胜感慨:
  十年前,他发表了《民选议院设立建白书》,那时他是何等的威风。十年里,他成立了爱国公党、立志社、国会期成同盟会、自由党,那时他气虚轩昂、领袖群伦。十年来,他东跑西颠、南船北马、风风雨雨,他为公众福祉贡献了一切,可换回了什么?排挤、刺杀、背叛和骂名,这不公平!
  如果他一人之委屈,能换来全民之自由,那他也认了,可老百姓得到了什么?有司专制依旧,舆论管制依旧,百姓困顿依旧,难道这就是“明治维新”?
  十年自由梦,临了一场空,死生本无常,旦夕不可测。算了,放弃吧,没什么值得追求的了。自由党的解散会寥落而凄凉,在会上,板垣退助嘱托门生:“若余不幸而死,乞诸位将我坟墓湮没于秋草茫茫里。”
  明治二十年(1887),沉寂了三年的民党再次掀起民权运动,他们要求政府减免地租,给予民众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这一年,板垣退助五十了,他带着残存的激情参加了运动。
  政府应对民党越来越游刃有余,它用向民党元老授爵的方式分化民党。板垣退助被授予伯爵爵位,民党要求板垣拒绝受封,因为贵族制度与民权精神相悖。板垣听从了党人的建议,他向政府递交了《辞爵表》。不料,政府吃了秤砣铁了心,你板垣不是不要嘛,我还就非给你,你要是再敢辞爵,我就宣布你为“朝敌”!板垣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敕封,为了安抚同党,他宣称只做一代华族,绝不申请世袭。

  又两年后,明治宪法颁布,帝国议会成立,板垣退助再度复出,他甚至一度入阁,但其政治影响力日渐衰微。
  板垣退助晚景凄凉,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如是写道:“从前每到日本,总去拜望他,但是我到他家里去一回,伤感一回。他本来不希望舒服,不希望升官,不希望发财,所以才落到这个境遇。苦也是他的本分,穷也是他的本分。这样一个讨幕的健将,维新的元勋,立宪政治的元祖,竟没有人理睬他。不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简直是‘门前冷落车马无’,连一个讨材料的新闻记者也没有上门的。至于他的生活呢?每月总有一两回连米钱、房钱都付不出,穷到不成样子。”

  板垣退助遭际让人同情,他为民权运动贡献了那么多,得到的确那么少。或许,想从民权运动中获利本就是幻想,追求民主就意味着自我牺牲。
  板垣退助出身于上层,他有种侠士风范,他看不惯萨长藩阀垄断政治,他的理想是建立民选议会,不过选民只能为“上流人士”。板垣没有料到民权运动会深入到基层,这种发展倾向让他害怕,他选择了淡出。板垣的支持者抛弃了板垣,他们发现,他们支持了那么多年的“自由斗士”原来是个民主骗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