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第38节

作者: 本草中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2-15 20:05:00
  下面介绍一下糖尿病:
  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症,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解渴。中消是饭食百碗,不能解饥。下消就是阳痿。
  不同人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症状,很多人糖尿病其实都是因为胃里面有热引起的,就是睡前吃东西导致的。在这里做一个说明,因为中午睡觉时间断,所以吃完就睡不容易得到糖尿病,但还是建议大家吃完午饭以后歇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再睡。
  西医上把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二型可以先行用降糖药进行控制。
  倪海厦先生临床多年发现,一型糖尿病其实是疫苗导致的,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导致身体出现病变。他翻阅了古代很多医案,都没有一型糖尿病症状组合的记载,然后根据患者的陈述和他查阅的一些资料,得出这个结论。
  因为一型糖尿病我没有见过,所以在这里讨论二型糖尿病吧。如果病人出现消渴,喝很多水都不能止渴,并且吃很多饭,吃了很快就饿,脉洪大,这就是《伤寒论》里面的阳明经热症,阳明经是胃经,胃有热,就好像加了一团火,胃的蠕动速度就加快,但因为它是热邪,毕竟不是正气,所以胃的吸收能力会降低,所以一些糖就会溢出。而且人也会消瘦。其实热邪不多的时候,正气占上峰,吸收能力反而挺好了,所以人就肥胖。热邪太多了,人就消瘦下来了。所以很奇怪,西医研究肥胖导致糖尿病,然后糖尿病的一个症状是消瘦。在中医里面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对于那种有很明确渴饮百杯,不能止渴,饭食百碗,不能解饥的症状的病人,无论是糖尿病还是肥胖,都是用同样一个药方,只是药量上会有差异而已。

  日期:2014-12-15 20:06:00
  有这些很明显的症状的糖尿病确实很好治,但临床上碰到的却情况不同,病人不是在得到糖尿病的时候立刻找我们治疗,而是吃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降糖药以后才看的,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这样病就有点复杂了。首先降糖药也是寒凉的,总之,西药都是寒凉的,它也是驱除肚脐以下的阳气,但病人是胃热啊,去下面的阳气是无法起到作用,所以病人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而且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药,病人下面久寒,就容易阴成形,生出拥堵的囊肿肿瘤淤血,这时后就多个症状错杂。温馨提示,因为降糖药也是去肚脐以下的寒气的,所以病人吃了以后也会导致无性功能或者性功能减弱。

  在向大家提示一点要注意的,夏天很多人喜欢吃绿豆粥,清热解毒,并且有降压的功效,因为绿豆也是凉性的,所以才能清热,也能降压,原理参照降压药,当然绿豆只是微寒,所以害处没降糖药那么大,同时降压功效也没有那么大,对血压稍微高一点的人才有用。那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绿豆入肝,肝主疏泄,也就是肝同时也是管理废物的排泄的,吃太多绿豆,因为绿豆本来就是清热的,也就是说会加强身体排泄,同时入肝,就会很大刺激身体排泄,这时身体就制造排泄物就开始有点粗制滥造了,很多营养还残留在里面。而且绿豆粥里面又有糖,所以排泄物带糖是正常的。所以吃完绿豆粥的人去验血糖会偏高,这时的数据不准,可以隔十多天,在这其间停服绿豆粥,再去验血糖。

  日期:2014-12-15 20:14:00
  在糖尿病初期,也就是刚刚演出血糖较高的时候,不用紧张,也不要立刻吃降糖药。患者应该首先考虑的是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使自己的身体情况作出调整。
  首先要做的是吃饭时,不是说控制饮食,而是恢复正常饮食,平时很多人都是吃饭吃十分饱、十二分饱,但从对身体有益的角度讲,应该是七分饱,保留着一点点的饿感,不要把肚子全部填满。这才是正常的饮食,所以糖尿病高发从某个角度讲,是因为现代人的饮食观念都不正常的表现。
  在这里提醒大家,对于身体的情况,“法不责众”这个词语是不适用的。不是说你看到你身边的人都熬夜,然后你也跟着熬,想着有这多人陪伴着,不会有害的,其实不然,其实对每一个人都有害,只不过到后来对不同人体现的病症不同而已。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大家都这样吃饭,就一定正确地,大家都喝这种保健品,就一定是好的,这些想法都是大错特错。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人,拥有着大量的坏习惯,而且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觉得周边人都这样,无所谓了,所以就导致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很多人感叹现在人越来越容易生病,而且生大病的几率变大很多,其实不是科学进步了,统计数据全面了,而是生病的人真的越来越多了。再加上空气的污染和水的污染,疑难杂症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这将是对中医和西医的巨大考验。

  日期:2014-12-15 20:21:00
  还有一个吃饭的重点是:“咀嚼。”很多人现在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而且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吃得过快,就等于把食物全塞进胃里面,胃的负担加重,它消化的速度就减慢,食物郁在胃里面生热,热刺激消化,所以就出现消化快但吸收不好的情况。细嚼慢咽是通过口的运动,来帮助胃的消化,使得食物更容易吸收,就不会有葡萄糖糖溢出血液里面了。其实这样做不只是对糖尿病病人有好处,对所有人都有好处。因为这样可以加强胃对食物的吸收能力,更多的食物精华就会被吸收进身体,从而进入五脏,身体得到这些精华,动力就更加旺盛。一般我们提倡一口饭咀嚼36下,这样可以充分地把食物嚼碎。有两个很有趣的报告,实验人员给一些吃完饭的人一个海绵,放在口里咀嚼十分钟,发现被实验人员的血糖含量,比没有咀嚼的人有明显的下降。还有一个研究报告是,人在饿的时候,口中只要模仿咀嚼的姿势,持续做到平常一顿饭咀嚼的数量,人就有饱的感觉出现。所以很多人从以前狼吞虎咽的习惯改成现在细嚼慢咽的习惯以后,发现自己比以前吃少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在本段开头还提到了现在很多人都边看手机或者电视边吃饭,这样为什么对胃不好,因为在吃饭过程中转移了注意力,人就不能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感觉上,甚至因为吃饭而忽略自己身体的感觉,因此会出现吃得过饱的现象。所以一些研究发现,转移注意力吃饭和没有转移注意力吃饭之间,吃饭时转移了注意力的人会比平时吃得更多。这样长时间胃这样撑着,对胃的伤害可想而知。而且脾主思,思伤脾,本来经常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伤害到脾,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思考问题,或者浏览阅读看电视,那么对脾就形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不要进行绞尽脑汁的思考,也不要转移注意力,这样做对身体有很大好处的。如果脾胃受伤以后,就可能对人的体型失去控制,造成过胖或过瘦。中医是一种平衡的医学,过瘦也是身体问题,过胖也是身体问题,其中最有可能的是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所以过瘦或者过胖和糖尿病病人尤其注意改变这些生活习惯,虽然可能吃一顿饭的时间长一点,但这对身体有益无害。

  日期:2014-12-15 20:33:00
  现代很多人很忙,一直在赶时间,连吃饭都必须看看手机,浏览邮件,甚至边吃饭边聊电话,吃饭的时候要赶时间,要吃快点,逐渐养成狼吞虎咽的习惯,当这种现象普遍化的时候,一些保持细嚼慢咽习惯的人就会变成异类,被嘲笑,他们也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吃饭速度逐渐加快。所以现代社会很多人有老胃病,和这个社会上总体的风气有关系。
  在这里衷心提醒那些整天很忙,连吃饭都没有时间的人一句:要清楚自己在忙什么。在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情之间,你不选择前者,你就永远为后者而忙。
  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后,静下心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享受生活,珍惜每一顿饭,每一道菜,不要抱怨,用微笑去面对现实的一切。

  前面介绍过,吃完东西不久以后就立刻睡晚觉,这是引起糖尿病的主因,这个习惯一定要改变,而且要自己的孩子家人都坚决改变这个习惯。糖尿病西医是不知道为什么造成的,只知道病人吃含糖食物以后血糖升高超过正常值,即使糖尿病。由于西医不知道原因,所以就很多不是遗传导致的糖尿病就说成是遗传的。例如一家人,父母在外面很努力工作,到了晚上甚至深夜才回来,然后煮了宵夜,叫了孩子一起吃,吃完大家都睡了,长久下去,父母年纪大了,就会得糖尿病。因为孩子一直养成了吃宵夜的习惯,所以长大以后即使不忙,也习惯性地晚上煮点东西吃了再睡,于是小孩年纪大了,又同样得到糖尿病,西医看到这种情况,由于不知道是晚上吃东西立刻睡觉导致的,就会说成是遗传,因为它总要找个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其实这只能算是生活习惯的传承罢了。其实西医由于不知道具体什么生活习惯导致什么疾病,所以很多是生活习惯传承而形成的病就被说成基因的遗传,这种说法除了引起患者的焦虑与不安以外,没有什么指导作用了。因为病人并没有改变导致疾病的生活习惯。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锻炼肌肉,脾主肌肉,所以通过锻炼肌肉就能锻炼脾脏。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的问题和运动方式的问题。建议中年以上的人运动不要采用跑步,也不要进行大量运动,可以通过走路这种方式来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饭后散步啊,边走路边欣赏景色,运动时可以去一些空气比较好的地方,否则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散步还不如在家里走来走去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