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第59节

作者: 大军冯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03 08:02:08
  在发动施马尔卡尔登战争之前,1545年在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特伦特召开的宗教会议,促使皇帝查理五世下定了发动战争征讨新教诸侯的决心,此外,教廷组织的这次宗教会议,决议以耶稣会作为特别行动队,进行反对宗教改革的活动。
  耶稣会成立于1534年,他们绝对拥护教皇,反对新教等一切宗教改革,耶稣会的总会长,驻于教皇国首都罗马,该会组织严密,纪律森严,他们一方面进行宗教斗争,一方面也进行文化教育活动。
  特伦特宗教会议的召开,宣告了欧洲天主教势力反对宗教改革的浪潮的开始,特伦特会议之后,欧洲的天主教势力兵分两路,一方面是皇帝查理五世在欧洲打击新教势力,一方面则是耶稣会派遣教士到欧洲以外的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和美洲进行传教,1552年,即明代中期,嘉靖年间,耶稣会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传教,后来,万历年间,著名的教皇国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不仅传播天主教教义,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到了清代,顺治、康熙继续重用耶稣会传教士,其中以出身神圣罗马帝国的汤若望与出身尼德兰的南怀仁最为著名,雍正时,虽然打压民间的天主教徒,却仍然重用朝廷里的耶稣会传教士,主要是用其知识。
  1708年,康熙在位期间,下令三位在华工作的法国耶稣会教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率领其团队,以西方先进测绘技术绘制中国地图。传教士们率队分赴各地,走遍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图,历经十年之功,1717年,终于大功告成,出版了《康熙皇舆全览图》,详细绘出了康熙年间的中国地图,这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734年,法国历史学家当维勒根据由耶稣会教士传回欧洲的《康熙皇舆全览图》,绘制了法文版的中国地图,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纽伦堡直辖市的著名地理学家霍曼与哈斯等人,又在教士与历史学家的地图的基础上,用更专业的地理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绘制了当时最为精确的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
  这幅地图绘制的是康熙年间的中国版图,十分精准,从东北到西南,边界线非常清楚,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包括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还有库页岛;清朝所属的外蒙古地区,包括了漠北的杭盖山以东的部分;西部边陲三省,自北向南依次是陕西、四川、云南,当时的陕西包括甘肃。
  康熙年间,新疆及漠北杭盖山以西地区,皆属准噶尔汗国,而西藏也是直到康熙末年才并入清朝版图的,绘制地图时还不在版图之内,当时的人们,自然无法预知后来的情况,因此,这幅图中,清朝版图并未包括这些地区。
  这幅地图,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也见证了中欧友谊与合作源远流长。
  1950年以前,耶稣会在中国拥有很大的势力,天主教徒众多,全世界的耶稣会教士,约有五分之一在中国,其中以上海教区与河北献县教区最为重要。1952年以后,中国大陆的耶稣会撤出,转移到香港、台湾等地,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震旦大学,也拆散了,各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交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耶稣会成为推动天主教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天主教会内部有很大影响,掌握着为数不少的中小学和大学、学院,控制着许多报刊、杂志、电台等媒体宣传力量。
  日期:2014-04-12 15:02:32
  皇帝志得意满,面对大好形势,打算就此将帝国彻底统一,建立中央集权的欧洲大帝国甚至是世界大帝国,在第一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他一直在着手进行此项宏伟大业。
  1550年,德意志出现了新教激进派的起事,查理五世颁布“血腥诏令”,严禁以各种形式宣传新教思想,无论讲道、印刷,皆以破坏国家安全罪论处,男子杀头,女子活埋,不认罪的处以火刑,财产没收。查理五世出重手,新教激进派有十余万人遭到血腥镇压。查理五世的残酷镇压,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天主教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他建立统一的欧洲大帝国的必要步骤,其结果是,帝国的诸侯们,无论是新教诸侯,还是天主教诸侯,都被皇帝的严厉吓坏了,他们都感受到了皇帝的巨大压力,甚至连教皇,也对皇帝的威势的增长感到不安。

  皇帝的统一大业,注定要受到诸侯与教皇的反对,前任萨克森选侯约翰·弗雷德里克与黑森公爵菲利普被长期监禁,诸侯的力量受到空前打击,皇帝的力量空前强大,皇帝镇压异己手段之狠辣,使得诸侯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令诸侯们深感震惊,他们据此认为查理五世准备在德意志施行“野蛮的西班牙式奴隶制统治”。
  诸侯与教皇都认识到,如果让皇帝的势力再这样发展下去,诸侯就完了,之后,教皇也完了,与此同时,另一股害怕皇帝实力增大的势力法国,也意识到,皇帝继续强大的话,法国也完了,因此,各种反对皇帝、反对哈布斯堡的势力集结在一起,开始了反击查理五世的斗争。
  那位之前在皇帝面前非常恭顺的青年贵族、皇帝的亲信得力助手、新晋萨克森选侯莫里茨,此时露出了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诈本色,他通过出卖新教盟友、讨好皇帝,取得了查理五世的信任,成为皇帝的亲信,夺得了他梦寐以求的萨克森选侯的头衔,但当皇帝开始统一进程的时候,作为一方诸侯,莫里茨绝对反对皇帝的统一政策,因此,他一反以前对皇帝的恭顺,竟然成为反哈布斯堡同盟的急先锋。

  此时,莫里茨还被新教诸侯视为叛徒,处境孤立,地位不稳,但是,他使用狡诈手段,顺利回到新教阵营。莫里茨奉皇帝之命对新教城市马格德堡发动进攻,但是,他却暗中通知该市市长,表明他的进攻只是佯攻,目的是为了蒙蔽皇帝以争取时间,莫里茨此举取得了新教诸侯的初步谅解,接下来,他与对皇帝心怀怨恨的诸侯们结成了反对哈布斯堡的同盟。
  1552年1月,这些反对皇帝的诸侯们与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签订条约,亨利二世答应,动用法国的人力财力,支持诸侯们反对查理五世,作为回报,法国得到了康布雷、梅茨、图尔和凡尔登等地,这些城镇分布于“西班牙道路”两侧,法国据此可以切断哈布斯堡的南意大利领土与尼德兰领土之间的通道。
  条约签订后,莫里茨率领诸侯军队,向皇帝查理五世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爆发,查理五世对莫里茨的反叛毫无防备,从人力物力上,都完全没有任何战争准备,正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疗养的皇帝遭此偷袭,猝不及防,不得不狼狈出逃。
  与此同时,法国再度与奥斯曼帝国结盟,联手向哈布斯堡发动了进攻。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派出了舰队,威胁西班牙,牵制住了掌管西班牙的皇子费利佩,奥斯曼速丹苏来曼一世则派出军队,在特兰西瓦尼亚挑起战端,牵制住了御弟斐迪南一世,反哈布斯堡的各股势力同时发难,这样一来,遭到诸侯偷袭的皇帝查理五世孤立无援,只得带着身边的少数兵力狼狈逃窜。
  新教诸侯军队节节胜利,连续攻克皇帝的一些城市,皇帝一路逃跑,那些天主教诸侯则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匈牙利国王斐迪南一世全力抵抗奥斯曼军队的入侵,局面惊险万分,他于是向其兄查理五世建议,向新教诸侯让步,换取诸侯们支持抵抗土耳其人的入侵,一路逃跑的查理五世仍然不愿意向新教诸侯屈服,但是,7月30日,奥斯曼陆军在特兰西瓦尼亚取得进展,8月5日,奥斯曼舰队打败了安德烈亚·多利亚的舰队,土耳其人的攻势十分猛烈,皇帝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就在此时,萨克森选侯莫里茨再次翻云覆雨,抓住皇帝动摇之机,施展高超的外交手段,摇身一变,开始居间调停。

  查理五世委派斐迪南一世与莫里茨等新教诸侯进行谈判,经过谈判,8月2日,双方签订了《帕绍条约》,内容规定:一、立即释放仍遭囚禁的黑森公爵菲利普;二、新教军队解散;三、新的协商会议未召开前,新旧两教同时享有信仰自由;四、协商会议召开后,若双方仍无法达成协议,则新旧两教之信仰自由无限期延长,宗教问题提交三年后的下一届帝国议会解决。逃跑中的皇帝迅速于15日批准了该条约。

  《帕绍条约》实际上确立了新教的地位,第二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以皇帝被打败、诸侯获胜而结束。战争结束后,莫里茨再度成为皇帝的部将,率领诸侯,大举救援匈牙利国王斐迪南一世,这才击退了土耳其人的进攻。
  多亏了安东·富格尔的财政援助、西班牙王国的强大实力、斐迪南的精明调解,再加上莫里茨的骑墙派操作,年迈的皇帝才得有惊无险地以度过难关。
  当新晋萨克森选侯莫里茨发动叛乱时,查理五世立即下令释放被关押的旧任萨克森选侯约翰·弗雷德里克,但因为后来莫里茨再度归顺皇帝,弗雷德里克的选侯地位没能恢复,只得到了魏玛作为领地,建立了萨克森-魏玛公国。
  第二次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的失利,彻底打掉了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欧洲大帝国的雄心壮志,也直接导致了几年后他宣布退位、将庞大帝国分给他的子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